APP下载

企业文化建设要植根中国文化土壤

2011-01-15段俊平

军工文化 2011年6期
关键词:道德传统文化

■ 段俊平

(作者:爱维龙煤董事长)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强国富民的中流砥柱,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当前有些企业却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浮夸虚妄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企业领导背弃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为什么这些企业的道德防线如此脆弱,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么轻易就被“唯利是图”所代替?究其原因,根本上是价值观出了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当代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又决定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用优秀文化抵御糟粕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必须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倾心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

《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说:“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这对于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的人来说,应该是个深刻的启迪。如今,确有一些人以学习西方当代知识为时尚,而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迂腐。一些咨询公司在帮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也是喜欢搬弄翻译过来的时髦词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不屑一顾。这种倾向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实际脱节,与员工的心理认知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打造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首先要从认知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入手。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源泉,是企业灵魂之所依,是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打造“中国模式”的根基。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生命力,使企业基业常青。这正是《易经》所说的:“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力、变革力,也要充分认识优秀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永恒性、有效性,而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饱含着激励我们去建设、去奋斗的精神力量与道德基础,饱含着许多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就连当今西方都在继续研究借鉴中国文化,我们怎能弃之如敝屣呢?比如,孟子曾提出“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那么今天的企业不是也应该“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吗?如果我们以此来教化、规范企业的道德和行为,并进一步强化法治,那些坑国害民、损人不利己的事件肯定会大为减少。

因此,我们在探索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时,应当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认识。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不应忘记祖先留给我们的制胜法宝。创建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价值观,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件,应当为此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道德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