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情况调查
2011-01-13吕慧赵鹏张丽萍贾晓慧
吕慧,赵鹏,张丽萍,贾晓慧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护理部,浙江 温州 325000)
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情况调查
吕慧,赵鹏,张丽萍,贾晓慧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护理部,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了解婴幼儿家长对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其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为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960例门诊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家长常见症状认知总分及影响因素,并就不同文化程度组家长对12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所需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婴幼儿家长认知总分<30分的占83.12%,30~57分仅有16.88%。填表人年龄、与宝宝的关系、文化程度、职业不同,其认知总分有差异。认知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关系是否为父亲、是否是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文化程度对认知总分影响最显著(b’=0.54)。不同文化程度组的家长对12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高文化程度组的家长相关知识了解较好,两组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文化程度对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的影响显著,应了解家长欠缺的知识内容,结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特点,以最适宜的宣教方式指导其科学育儿行为,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各种疾病,而且受表达能力的限制,无法让家长及时获悉宝宝不舒适的信息。针对这一脆弱的特殊群体,家长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小儿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调查,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和保健人员及时了解家长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指导提供依据。现对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960例婴幼儿家长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5至9月在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960例婴幼儿家长。
1.2 调查工具 参考相关书籍[1-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2.1 一般资料:被调查者的年龄、与宝宝的关系、文化程度、职业等。
1.2.2 家长对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共设12个常见症状57个条目,采用单项选择法,答对为1分、答错或不知道为0分,各条目累计分值即为总分,总分范围为0~57分。在正式调查前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测,请3名护理专家和2名儿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问卷进行评议,其内容效度的CVI系数为0.84,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8,说明该调查表有较好的信效度。
1.2.3 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采用多项选择法,家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最希望的三种方式。
1.3 调查方法 通过无记名选择型的方式,笔者
表1 婴幼儿家长一般资料及认知总分的比较(±s)
表1 婴幼儿家长一般资料及认知总分的比较(±s)
调查项目年龄(岁) ≤30=1>30=2与宝宝的关系 母亲=1父亲=2其他=3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中专=3大专及以上=4职业 个体工商户=1农民/外来务工人员=2技术人员/干部=3工人=4家务及待业=5例数690 270 616 314 30 115 403 234 208 231 229 144 130 226总分19.32±10.94 16.70±9.76 19.75±10.87 16.43±10.09 17.27±9.43 10.18±5.01 14.82±7.87 20.08±9.33 28.85±11.02 20.47±10.38 12.95±7.55 27.10±11.77 18.38±10.06 16.82±9.32 t/F 3.62 P 0.000 10.480.000 157.840.000 48.120.000
2.2 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总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采用Stepwise方法,以认知总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四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于与宝宝的关系、职业属于无序分类变量,因此设立哑变量。与宝宝的关系建立X1、X2两个哑变量,以母亲为参照变量;职业建立Y1~Y4四个哑变量,以家务及待业为参照变量。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与宝宝的关系为父亲、农民/外来务工人员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由标准化回归系数看出,对认知总分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文化程度、关系为父亲、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其发放问卷后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家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行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0份,回收率98.00%;填写完整的960份,回收合格率97.96%。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选择EpiData3.0软件,采用双人录入法,利用其较强的纠错功能对输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应用SPSS16.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婴幼儿家长一般资料及常见症状防治认知总分的比较 在一般资料中,填表人年龄、与宝宝的关系、文化程度、职业这4项因素对认知总分有影响(P<0.05)。见表1。中文化程度对认知总分的影响最显著。见表2。
表2 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3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12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认知的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的婴幼儿12项常见症状知识得分有差异,高文化程度组的各项知识得分均高于低文化程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12项常见症状防治认知的比较
2.4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的比较 两组家长除健康处方、育儿书籍外,在其他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文化程度组最希望采用的3项健康教育方式为就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育儿学校学习、多媒体教育,而高文化程度组为多媒体教育、就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育儿书籍。见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的比较
3 讨论
3.1 婴幼儿家长认知总分较低,文化程度对其影响最大 家庭是0~3岁婴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家长常见症状的防治能力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然而数据表明,婴幼儿家长常见症状防治现状不容乐观,认知总分<30分的有798例(83.12%),30~57分仅有162例(16.88%),对相关知识普遍存在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性。本组一般资料比较发现:母亲,年龄在30岁及以下,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工商的认知总分较高。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关系为父亲、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对认知总分有影响,其中文化程度的影响最显著。首先,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相对职业好、收入高,科学育儿意识也比较强,能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系统的育儿知识,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其次母亲作为宝宝的主要看护者,其对常见症状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父亲[4],父亲角色“弱化”的现象在当今家庭尤其在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最后,大部分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都比较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很多在外务工,工作繁忙加上经济能力的欠缺,育儿意识淡薄,容易疏忽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提示我们要识别不利因素,把文化程度较低、父亲、职业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作为育儿知识普及的重点,尤其应加强低文化程度家长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指导,这与叶雯[5]、王建忠等[6]的观点一致。
3.2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婴幼儿常见症状防治的知晓状况有差别 调查显示,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的12项症状知识得分都有差异(P<0.05),高文化程度组得分较高。进一步数据表明,调查的57个条目中,答错率最高的3个条目依次为“母乳性黄疸患儿,无论黄疸严重与否,均应该终止母乳喂养”、“宝宝夜间啼哭的原因”及“宝宝发生红臀后,用松花粉、消炎粉等涂患处”。对于低文化组家长,87.81%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婴儿需要终止母乳喂养,待黄疸消失后仍应改为人工喂养;94.43%对宝宝夜间啼哭的原因认识不全,很多家长不知道缺钙、蛲虫病导致肛门瘙痒等也是宝宝夜间啼哭的原因;81.25%的家长赞同宝宝红臀应该擦松花粉等,不知道吸收了尿液、汗液后潮湿的粉剂会黏附在患处,减慢红臀的愈合。高文化组家长依次为53.58%、84.32%、70.52%。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根据不同文化层次的患儿家长,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水平[7]。
3.3 不同文化层次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不同
研究发现,低文化组家长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就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这些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书本知识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够,所以十分渴望得到专职医务人员的辅导,这与高淑云[8]的报道一致;其次家长还希望通过育儿学校学习和多媒体教育的方式获得相关知识,表明低文化组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强,在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灌输式的说教教育。而高文化组最希望的三种方式依次为多媒体教育、就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育儿书籍,表明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家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也增强,除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专业指导外,他们也喜欢通过网络、音像制品或育儿书籍的自主学习来提高育儿知识。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注意家长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满足患者的知识需求。
4 对策
一直以来,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家长的育儿知识,如:设立家长学校、宣传墙报、门诊候诊室内循环播放光盘、专科知识讲座等,但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首先,未调查不同背景的家长哪些知识比较欠缺,仅是依据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教授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育儿知识。其次,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不够、针对性不强。由于温州地区的特殊性,农民出身的外来务工及家务待业者较多,这些人散居在温州的各个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从外界主动获得育儿知识的途径也较窄。所以,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外,我们可以设立热线电话,专人解答家长的问题;利用网络开展健康教育,如医院组建专业网站,家长可以搜索到相关视频影像信息、育儿学校或健康小讲堂的开课时间和内容、专家在线答疑等,还可以在网络上开设讨论版块,使家长间可以相互探讨育儿心得,进行经验交流;对于出院患儿的家长开展延续性健康教育,即发放健康处方、实施电话回访并鼓励家长参加门诊育儿学校的学习;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护理观念的推广,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学不可少的一部分[9],因此,各大医院要加强与管辖社区的指导合作关系,如聘请医院专家到社区举办知识讲座并就一些小儿常见疾病的处理措施进行一对一现场演示,每月一期,同时可将讲座拍摄、制作成光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循环播放给未能参加讲座的家长,真正将前沿的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给广大的婴幼儿家长。
[1]Kirpalani H, Moore AM, Perlman M.新生儿住院医师手册 [M].牛余宗,代旭东,译.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6-158.
[2] 蒋泽先,王共先.儿童常见病家庭指南[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67-70.
[3] 万恒仙.中西医小儿常见病的防治与家庭保健[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48-50.
[4] 王仲安,王美安,王海莲,等.婴幼儿家长育儿知识调查及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65-68.
[5] 叶雯,余建敏,黄沁心,等.婴儿健康教育方式及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5):613-614.
[6] 王建忠,顾丽华.常熟市婴幼儿家长育儿知识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7,9(2):48-49.
[7] Lin HC, Xirasagar S, Tung YC. Impact of a cultural belief about ghost month on delivery mode in Taiwan[J].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6, 60(6):522-526.
[8] 高淑云.社区儿童保健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1):33.
[9] 刘云秀.社区健康教育对婴幼儿日常疾病预防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30-131.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f common symptom for infant parents
LV Hui,ZHAO Peng,ZHANG Liping,JIA Xiaohui.
Nursing Dep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Affiliated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325027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fant parents’control cognitive situation of common sympto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investigate their needs of health education mode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lementing specific health education.Methods:By means of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 survey was made with the infant parents of 960 at outpatient department, their cognitive scores of common symptom and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the scores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mode for paren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were compared.Results:Among the surveyed infant parents,whose total score was under 30 accounted for 83.12%, between 30 to 57 only 16.88%. If the information age o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baby or cultural degree or professional was different,cognitive total score was different. Major effect factors were cultural degree,father relationship,farmers/migrant worker,cultural degre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 The scores were different for parents of different cultural levels. For the high culture level,the scores were high.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ultural degree to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f common symptom is remarkable. We should study what knowledge the parents are deficient combining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opt the most acceptable method to teach them to rear infant scientifically and ensur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ant.
infant parents;common symptom;health education;influence factors
R471
A
1000-2138(2011)06-0557-04
2011-06-24
吕慧(1985-),女,安徽黄山人,硕士生。
张丽萍,教授,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Email:zlp80090@126.com。
吴健敏)
·综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