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词“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
2011-01-12席红换常朝霞
席红换,常朝霞
(长治医学院 外语部,山西 长治 046000)
方位词“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
席红换,常朝霞
(长治医学院 外语部,山西 长治 046000)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文章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中相应的空间方位词“上、下”,对其隐喻拓展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给他们带来困惑的非方位意义的方位词多义项之间的关系。
英汉比较;隐喻;方位词;文化差异
隐喻(metaphor)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只是语言的装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研究发现隐喻并不只是一种修辞,它其实是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史:最初的人类就具有表达交际的目的。他们在思考外部世界的时候偶然会产生某种想法,于是他们总希望能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表达方式也得到了发展,到后来人类不仅能运用象征物还能借助别的物体,用联想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发现不同领域中原来也有相似的东西,于是便开始把不同领域的认知联系在一起,用一种认知去理解并定义其他的事物,这样无数的隐喻便被创造了出来,千千万万的词便通过隐喻的方式增加到了词汇中并丰富了我们的语言。[1]
正是因为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地位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语言研究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并被看作是语言运用的核心。其中最有影响的是Lakoff和Johnson。Lakoff(1993)称他这种新的对隐喻的研究为“当代隐喻理论”。[2]他认为隐喻从广义来说是无处不在的,并且是语言和思想的精华。
一、隐喻及空间隐喻的运行机制
语言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的概念系统是由大量的隐喻、转喻(metonymy)和其他的一些想象结构构成的。[3]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4]它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称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用术语说是从“始发模型”(source model)向“目的模型”(target model)的映射。例如,“争论是战争”这一隐喻中,“战争”是“始发模型”,“争论”是“目的模型”。“争论”这一概念是由“战争”概念说明的,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很相似。还有比如:“他怒火中烧”这一隐喻中隐含着汉语中“愤怒是火”这样一个概念。英语中也有大量的相似的例句。比如:“His wife had been damaged in a crash.”这也是一个隐喻句子。因为“damage”这个词在英语中一般用于物体,这里却用在了人身上,因此这一隐喻含着“Human being is an object.”这样一个概念。类似的还有:“The brain is a pig.”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通常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概念域上。
由此可见,空间隐喻是指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概念上,从而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的隐喻。如:He has no authority over me.(他没有权利支使我。)例句中over表达的是权利关系,从而使权利关系被空间化。权利大的或有权利的人被认为是处于高位,而权利小或没有权利的人被认为是处于低位。这是将空间方位域的over映射到权利域的结果。
二、“上、下”和updown的空间隐喻对比
人类认知世界离不开空间、时间、数量这三个范畴,不同语言表达这三类范畴可能会运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汉语最常见的是使用方位词。方位词中语法、语义相当复杂的是“上、下”。表面上看它们都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其实它们有着很复杂的一面,既可以是个语素,也可以是一个词。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上、下”本义是表示物体的处所,位置高或者低,但它们还引申出很多义项,其中有许多是非方位的义项。而方位词在英语中也有着丰富的隐喻意义,而且应用非常广泛。明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另外,“上、下”除表示方位意义外还与民族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密切相关,它们传达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了民族不同、使用不同的认知习惯。有的好像是全球共有的,有的广泛流传,而有的却是某些文化特有的。文章将从英汉语言对比角度出发,以上、下和updown为例,对英汉空间隐喻进行比较,以求其异同。
(一)方位词上、下(updown)在中英文中喻义的相似处
方位词上、下和updown在中英文中有很多相似的用法。他们分别是:(1)高兴是上,悲伤是下;(2)社会地位是高或者低;(3)顺是上,逆是下(渴望的是上,不利的是下)。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高兴是上,悲伤是下。(Happy is up;sad is down.)
Lakoff&Johnson(1980),Kovecess(1986)都曾经说过英语中关于情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其隐喻是方位性的[5-6]。如:Happy is up.sad is down.具体的传统的表达形式有:
英文中:
汉语中:
2、方位词上、下和updown都可以喻指社会地位是高或者低。(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具体如下:
英文中:
汉语中:
3、顺是上,逆是下(渴望的是上,不利的是下)。(Goodness is up;badness is down.)
中英文中都有一些相似的隐喻词表明了人们把顺境比作是上,把逆境比作是下。具体的中英文中的词语应用如下:
这些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状态的。若他处于逆境或者是不利的状态时就会用到像泥坑、泥沼、深渊、苦海、穷途、末路等表示下的词。相反他则处于上的状态,这时用到的词会有: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一飞冲天、前途似锦、大展鸿图、马到成功等等。
(二)方位词上、下和updown在中英文中喻义的不同处
英汉语中关于方位词也有不同的喻义。这是由于人们生活的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Lakoff&Johnson曾经讲过,“隐喻是一个基本的通过想象来认知的过程。但是不同的文化模式形成不同的认知过程,从而形成人们经验和概念的形成不同。”[5]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变体。就象中英文都有用方位词上、下和updown来喻指时间的用法。但是因为汉文化中时间是直线性的。时间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时间横向运动时则有了“前、后”的概念。如:前途、前程、前景、未来、将来。时间纵向运动时则有了“上、下”的概念。较早的或者过去的时间用“上”来表示。较晚的或者将来的时间则用“下”来表示。如:早上、下午。而英语中用“上、下”概念喻指时间时与汉语不尽相同。与汉语一样,英语中较早或者过去的时间用“up”(上)来表示。较晚的或者将来的时间则用“down”(下)来表示。如:1、The custom may be traced up to the medieval times.2、It's an exhibition of costumes down the ages.但是这种表达形式不是特别多。人们多用“beforeafter”来表示时间概念。并且英语中人们常认为“Future is up.”(Lakoff&Johnson1980)如:1、That's up in the future.2、Thanksgiving is coming upon us.3、We are coming upon Christmas.这就与汉语明显存在差异了。
结论:
以上例子说明全世界的人们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而获得经验是很相似的,人们对画面的想象也是有一致性的,并且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相关的一些概念的形成也是一样的。可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经常会给一些普通的画面想象中加入某些特殊的东西,从而使得语言中的喻体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某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是用不同的隐喻形式的话,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他们自己传统的表达形式。但是也要看到同样的一个隐喻形式在某个文化背景中较典型而在其他的文化背景中就非典型[7]。这种典型与非典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新的事物不断出现,这种现存的隐喻形式可能就此衰退直至消失。(Johnson,1987)语言的这种变化恰恰说明了语言是与时俱进地发展变化着的。它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还要了解它的文化的变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更好地去理解语言本身,从而掌握语言应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学习这种语言。
[1]Lakoff George,A figure of thought[J].Metaphor and symbolic activity.1986a:212-225.
[2]Lakoff George,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J].In Andew Ortony(ed),1993a:202-251.
[3]Lakoff George,What is a conceptual system?[J].In Wilis F.Overton and David S,Palermo(ed),1994a:41-90.
[4]F.Ungerer,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guistic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Beijing.2001.
[5]Lakoff George&Johnson Mark,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6]Kovecess Zoltan,Metaphor of anger,pride,and love: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structure of concepts[M].Amsterdam:Johnson Benjamins.1986.
[7]Johnson Mark(ed),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Comparative Study of Orientational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XI Hong-hua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Changzhi Shanxi 046000)
Metaphor is not only a figure of speech,but is a way of thanking and a tool of learning.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orientational words:up and down in English with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in Chines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ies of the pioneers,and try to show the deep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in English culture and Chinese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 the aim of showing learner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uzzling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up and down 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language.
comparis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metaphor;orientational words;culture differences
H313
A
1673-2014(2011)06-0088-03
2011—10—23
席红换(1977—),女,山西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常朝霞(1981—),女,山西沁水人,助教,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晋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