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锦赛男子800m跑分段速度分配特征研究

2011-01-10姜丽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世锦赛差值乙组

姜丽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目前,我国男子800 m比赛成绩徘徊不前,与学者、教练员对800 m运动员速度水平和成绩的关系研究较多,但对比赛中各个200 m分段时间速度分配研究较少有关.专家们仅单纯以全程跑前后400 m差值大小划分速度分配是否合理,对运动员本身的技术类型和能力差异研究甚少,这一点恰恰是揭示800 m跑最佳速度分配结构内在规律的重要因素.笔者以参加第6~8届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锦赛男子800 m运动员的分段速度分配特征进行分析,找出800 m跑全程各分段最佳速度分配结构的内在规律.并以此标准为依据,对广东省青少年男子甲、乙组800 m运动员比赛进行合理性评定和比较分析,建立评定广东省男子青少年800 m成绩与分段时间关系的量化评分标准,旨在为提高专项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分别荣获第6~8届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共24人.

2)分别荣获2007年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男子800 m甲、乙组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共1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统计法

观看第6~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800m决赛前8名运动员比赛录像,记录每个运动员第1至4个200m分段时间,列出800 m第1至第4分段200 m成绩,前、后400 m成绩及前后400 m成绩差值.按前后400 m差值均数,把24名运动员分成2种不同技术类型组别,进行分段速度分配的合理性研究,建立各组分段速度评价模式.

1.2.2 对比分析法

对2007年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男子800 m甲乙组决赛16名运动员现场比赛分段成绩进行测试,即测定第1至第4个200 m跑成绩,前后400 m跑和800 m跑总成绩,参照建立的量化评定标准,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对2007年广东省青少年男子800 m甲乙组教练员进行专访了解训练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技术类型世锦赛800m跑运动员全程各分段时间的表现特征

为研究世锦赛男子800m跑比赛全程各分段时间分配控制的特征,以第6~8届世锦赛男子800 m前8名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把比赛中0~200 m,200~400 m,400~600 m,600~800 m和前后400 m跑段的成绩及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进行统计,见表1、表2、表3[1-3].通过比较前、后400 m跑段的百分比和前后400 m跑段的成绩平均差值发现,进入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的24名运动员其速度分配分2种类型,一是在全程比赛中各200 m分段成绩均衡;二是在200~400 m段成绩最好,但在600~800 m段速度曲线下降明显.从400 m分段成绩看,运动员后程400 m成绩有高于前程400 m,也有低于前程400 m,其差值的大小与总成绩的水平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世锦赛男子800 m前8名其成绩在101.11~109.02 s之内的优秀运动员都不同程度表现出前400 m分段慢,前后400 m分段差值小和前后半程速度分配均匀的特征,这也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锦赛决赛中也有运动员表现出前400 m快且分段差值较大的特征,如第8届世锦赛第2名的邦盖伊、第3名捷佩夫斯基等其前后400 m差值分别达到5.05 s和5.06 s.因世锦赛800 m跑运动员在比赛分段安排上有一定规律性,每一个运动员在速度分配上又带有个性特点,笔者依据世锦赛800 m运动员比赛中各分段速度分配的合理性,找出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分段速度不同表现特征.为区别世锦赛800 m运动员的不同跑型类别,笔者将3届世锦赛24名运动员以前后400 m成绩差值在1.8155 s的均数为界,分成2种不同技术类型组:小于均数的一组命名为均衡型;大于均数的一组为前快型.由于2种技术类型各分段速度分配的比例不同,决定了各自技术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只有将不同技术跑法的运动员进行分类,才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各分段速度分配的特征,评价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实用价值.由表4可见,从24名世锦赛800 m运动员分段速度与成绩的关系上,反映出速度分配特征不一,表现出明显的个人特点和能力的差异性,而单纯以前后400 m分段速度差值大小来反映800 m运动员的水平能力不完全符合运动员表现出的技术特征和能力特点.从24名世锦赛800 m运动员前后400 m运动成绩的差值与成绩的关系上可以看到,许多创造好成绩的运动员也表现出前后400 m分段差值较大的特征.首先,从均衡型跑法特征看,第1、第4个200 m分段均高于各分段200 m平均成绩,第4个200 m跑段速度下降较小,前后400 m分段差值小,仅达1.580 0 s.如世界男子800 m纪录创造者基普凯特以101.11 s打破前世界纪录101.73 s时,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以十分出色的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每个200 m平均速度为25.277 5 s,前400 m成绩为49.179 904 s,后400 m为51.727 876 s,前后分段差值仅为2.547 972 s,表现出很强的持续高速跑能力.其次,从前快型跑法看,表现出前半程速度快后半程速度下降大的特征,前后400 m分段差值达5.2110 s,如第8届世锦赛第2名的邦盖伊、第3名捷佩夫斯基等运动员都是属于前快型类型.从0~200 m分段成绩看,如除去起跑时间因素,应该说0~200 m分段成绩应排列在第2位,说明前快型组的前200 m分段速度较快(占总成绩的24.71%).在前400 m段,前快型组的成绩比均衡型组快3.082 s,分别说明2组运动员在前400 m的成绩上相差不大.在600 m~800 m段,2组的差距急剧拉开,达到了3.926 5 s.从前3个200 m的表现特征看,第4个200 m分段成绩是决定总成绩的关键分段,是2种不同技术类型跑法差异所在.前快型跑法运动员属于短跑型,因运动员速度好,因此在800 m前程段具有较大优势,然而在第4个200 m分段其速度却急剧下降,这一优势往往在冲向终点时不复存在.将800 m运动员按照技术类型划分为均衡型和前快型跑法,是评定运动员技术特征和个体特点差异的依据,是建立不同技术类型800 m组别标准评价的基础.

表1 第6届世锦赛男子800m决赛前8名运动员总成绩、各分段成绩及前后400m成绩差值表 s

表2 第7届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前8名运动员总成绩、各分段成绩及前后400 m成绩差值表 s

表3 第8届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前8名运动员总成绩、各分段成绩及前后400 m成绩差值表 s

表4 14名均衡型运动员和10名前快型运动员各分段平均成绩对比

2.2 男子800 m跑2种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分段速度合理性的量化评定

通过对24名世锦赛男子800 m决赛运动员各分段速度统计分析,我们依据世锦赛运动员2种不同技术类型在比赛中全程各个分段速度分配比例,建立起各个分段时间与总成绩的关系的量化评定数学模型∶X=Y/b.其中∶X为总成绩(均值),Y为各分段成绩,b为分段成绩Y值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系数.将世锦赛运动员分成2组不同技术类型,通过统计学分析,求得0~200 m,200~400 m,400~600 m,600~800 m和前后400 m分段平均分段时间和标准差,因运动员在800 m比赛中和训练中的分段时间不可能准确地达到Y=bX公式所计算出的值,因此,用2组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各个分段时间的标准差作为800 m各个分段成绩标准的正负区间值,并根据800 m跑运动员所能跑出的实际成绩,代入Y=bX,结果见表5.

2.3 广东省青少年男子甲、乙组800 m比赛运动员各个分段时间的特点分析与评价

笔者对2007年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男子甲、乙组800 m决赛的16名运动员各分段第1~4个200 m,前后400 m及总成绩进行统计,计算出甲、乙2组16名运动员前后400 m差值均数(5.961 9,6.093 7),其评定技术类型为前快型.根据Y=bx数学公式计算,按表5中b值参数:0.2471,0.2283,0.2459,0.2778,0.4754,0.524 6等分别对甲、乙组各分段成绩进行统计处理,见表6、表7中前快型数据.另外,分别统计广东省青少年甲、乙组各8名运动员各200 m分段实际比赛均值,根据b=Y/X公式计算得出甲、乙组800 m运动员决赛b值参数:甲组为0.226 6,0.244 7,0.254 5,0.274 1,0.471 4,0.528 6;乙组为0.217 8,0.231 5,0.259 4,0.291 3,0.449 3,0.550 7.从表6和表7可见,甲、乙2组运动员在0~200 m的分段时间均快于评定值的标准,其运动员在预赛中差值最大达到3.43 s,均快于评定标准区间的最大值,说明运动员在0~200 m段速度太快.由于前程分段速度过快必然导致体能消耗相对增大,缩短了加速运动的距离,促使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积累成非线性加大,使后程速度相对迅速减慢.200~400 m的分段时间均未达到评定值的标准,甲、乙组分别慢了2.027 6 s,0.409 6 s,大部分运动员没有达到其评定值的标准.说明速度水平的差距和第2个200 m段速度过慢,分配不合理.400~600 m的分段时间均未达到评定最大值标准,出现速度能力过早衰减.600~800 m的分段时间,因甲组有5名运动员成绩达到118.32~119.81 s,有3名运动员成绩达到130.11~131.53 s,因此,前5名运动员超过评定值的标准,后3名没有达到评定标准,乙组运动员均未达到评定标准.说明甲组比乙组在第4个200 m的速度掌握方面好些,但甲、乙组在合理地控制800 m全程分段速度能力方面较差.从前后400 m分段时间的差值看,甲组为5.9619 s,乙组为6.093 7 s,均超过了评定标准.说明广东省青少年800 m运动员在比赛全程分段时间控制方面存在速度耐力较差的问题,这也是我国优秀800m运动员与世界级运动员存在较大差距的关键环节.从我国优秀800 m运动员各年度田径大奖赛的数据统计发现,因每个200 m跑没有规律性,从而导致运动员从600 m开始进入降速阶段,这是我国与世界男子800 m成绩差距的最关键环节.通过对世锦赛男子800 m运动员的研究表明:800 m跑运动员之间的差异表现在,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前后400 m的差值保持在1.815 5 s左右.这种能力反映优秀800m跑运动员除了应有的非乳酸能代谢能力和较高的乳酸能代谢能力外,还应有合理分配全程跑的能力特征.所以,要解决我国男子800 m运动水平落后的问题,除提高运动员速度水平和技术能力外,还必须掌握合理的800 m全程分段时间速度的控制能力.

表5 800 m跑2组不同技术类型运动员分段速度量化评定值

表6 2007年广东省青少年男子甲组800 m决赛不同类型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对比

表7 2007年广东省青少年男子乙组800 m决赛不同类型运动员各分段成绩对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世锦赛男子800 m运动员比赛中,在分配速度的表现能力上存在差异性和个性特征,呈现出不同技术类型的跑法.依据世锦赛800 m跑2种不同技术类型对运动员跑速进行分段速度分配评价研究,更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2)建立不同技术类型组别、不同水平分段速度最佳化评价模式表,可评价不同技术类型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和控制分段速度能力的差异,揭示800 m跑合理的速度分配结构和内在规律,对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建立良好的速度节奏感,合理运用比赛战术,具有实际应用的量化参考作用.

3)广东省青少年采用前程分段速度相对较快的方法跑800 m(前快型)运动成绩相对差,乳酸值相对高,这可能是因为前0~200 m分段速度相对过快,缩短了运动距离,加快了运动速度,使减速运动前期的速度相对快,这样就加大了机体在疲劳最初阶段乳酸积累速率和疲劳程度.

3.2 建议

1)为提高我国青少年800 m运动员比赛成绩和技战术水平,改变我国运动员最后200 m速度大幅度下降的现状,应依据运动员速度素质和运动能力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类型,这样既有利于教练员安排专项训练计划,又有利于发挥运动员的特长.

2)广东省男子甲、乙组800 m决赛运动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甲、乙组运动员均属于前快型技术类型,但各分段200 m速度与标准差距较大,全程各分段速度的控制缺乏规律性.因广东省800 m运动员专项素质中的100 m成绩比较突出,建议广东省教练员探索青少年800 m运动员如何掌握均衡型技术类型的跑法.

[1] 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800 m前8名各分段时间统计表[J].田径杂志,1997(10):46-48.

[2] 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800 m前8名各分段时间统计表[J].田径杂志,1999(11):46-48.

[3] 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800 m前8名各分段时间统计表[J].田径杂志,2001(10):57-59.

猜你喜欢

世锦赛差值乙组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星问答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从近三届世锦赛成绩看我国高尔夫竞技水平的提升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2012年9月全国分省市焦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