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长媳刘思齐的生活片段
2011-01-09周永红
◎周永红
毛泽东长媳刘思齐的生活片段
◎周永红
刘思齐喊毛岸英“大哥”
刘思齐第一次见到毛岸英,是在1946年7月。
那时,毛岸英24岁,长刘思齐8岁。半年之前他刚从苏联回国,回到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毛岸英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长得比毛泽东还高。毛岸英给刘思齐的第一印象是很随和。他虽然在苏联待了10年,但中国话依然讲得很好,刘思齐讲的话他都能听懂,不像刚从国外回来。
就这样,刘思齐把毛岸英当成了大哥哥,喊毛岸英“大哥”。不过刘思齐在延安跟她这位大哥仅见了这么一面而已。不久毛岸英从山东来到了西柏坡,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
正巧,就在这时,刘思齐来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她在一个下午去毛泽东那儿,在那里又遇见了毛岸英——这是他们第二次相见。
18岁的刘思齐,梳着两条辫子,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毛泽东留她吃饭。那天晚上,毛岸英跟她一直谈到11点多。
此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近一个月,跟毛岸英有了很多次的接触,彼此产生了感情。毛泽东发现自己的长子爱上了自己的干女儿刘思齐(1938年,刘思齐被毛泽东认做干女儿),对这门亲事当然很满意。
1948年9月,毛泽东邀张文秋见面时,跟她商量这桩亲事。张文秋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毛岸英和刘思齐正式订了婚。毛岸英很想和刘思齐早点结婚,但是,当时华北解放区在男女结婚年龄方面有明文规定,男20周岁、女18周岁方可结婚,而刘思齐的实足年龄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所以毛泽东没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兴,还闹了情绪。毛泽东为此发火道:“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的!”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个周末——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结婚,婚礼隆重而简朴。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他们主持婚礼。
哭声惊动了中南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志愿军前往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临行前,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思齐,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后得知,在他走后,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夜。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思齐。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年仅28岁,出国仅月余。遵照毛泽东之嘱,四周的人都对刘思齐封锁消息。毛岸英牺牲很久了,毛泽东始终严守秘密,不愿把噩耗告诉还很单纯的儿媳刘思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得知女婿殒命朝鲜的消息后,也向女儿隐瞒了这件事情。
刘思齐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在毛岸英牺牲快3年的时候。开始的一年,刘思齐没有担心,后来也觉得不对了:岸英他怎么老也不来信呀?心里老犯嘀咕:这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那时,共产党处于地下,夫妻被隔绝是很正常的,可我们是新中国,是统一的国家政权,一个领袖的儿子能去哪儿,怎么这么长时间不出现呢?但又不敢去问公公毛泽东。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一张照片,那是岸英身着朝鲜人民军军服,站在大雪覆盖的山坡上,这显然是初入朝时拍摄的。刘思齐一下子全明白了,岸英他抗美援朝去了!可朝鲜战争已停战了,不少人都回国了,而岸英他……刘思齐再也忍不住了,一刻也不能等了,立即跑去问毛泽东:“爸爸,岸英已经有两年8个月18天没有给我来信了!”向来处变不惊的毛泽东,听儿媳这么一问,也“哦,啊啊……”支吾起来。他也许认为再瞒下去也不是办法,就索性告诉儿媳吧。刘思齐都明白,但她的心还是被击碎了!她扑在毛泽东膝上号啕大哭。刘思齐的哭声,把整个中南海都惊动了!
毛泽东牵线再组幸福家庭
为了缓解刘思齐的悲伤,使她摆脱噩梦,振作起来,毛泽东决定帮助刘思齐改换环境,让她去苏联留学。刘思齐到苏联进入莫斯科大学,读数理专业。
1958年的冬天,毛泽东又开导刘思齐:“思齐,你还年轻,前途还远得很,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我知道你对岸英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从一而终,这都是封建的东西,岸英不会赞成,爸爸也不会赞成。”刘思齐哭了,哭得很伤心。后来,她让妹妹邵华去对毛泽东说:姐姐讲,岸英哥哥死了这么多年,生不见人死不见鬼,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还没给丈夫扫过墓呢。姐姐要去朝鲜给岸英哥哥扫墓。不祭奠岸英哥哥,她是不会改嫁的。
毛泽东给予了理解和支持。不过这一次他跟刘思齐有了“约法三章”:一、不花国家一分钱,一切费用全从他稿费中开销;二、不得惊动朝鲜党和政府领导人;三、所有活动不得见报。刘思齐庄重地答应了毛泽东的这三条要求。
在毛泽东的不断鼓励下,刘思齐终于从失去毛岸英的阴影中挣脱出来,修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被分配到军委工程兵某部门工作。刘思齐年岁渐长,毛泽东很替她操心,多次劝她再婚,也曾多方托人为她物色对象。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将军向毛泽东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杨茂之,说杨茂之也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为人忠厚正派,并把有关材料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了材料很高兴,认为此人的出身、经历确实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就同意了。于是,毛泽东便写信给刘思齐,催她结婚。随后,毛泽东又写信给亲家母张文秋,说:我托人给思齐介绍了一个朋友。我看此人不错,不知你的意见如何。如你认为满意,可介绍思齐见面,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感情。如两人感情成熟,委托你为他们举行婚礼。
其实,刘思齐对杨茂之并不陌生。1954年,在一次中国留苏学生的集会上,刘思齐见过杨茂之,只是当时没有说话,以后也没有交往。经毛泽东牵线,刘思齐和杨茂之交往了一段时间以后,便于1962年2月中旬正式结婚,婚礼在缎库胡同举行。结婚之前,即1961年12月31日,刘思齐去中南海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非常高兴。结婚那天,毛泽东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陪嫁的礼金。刘思齐和杨茂之组织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皆学有所成。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这已为几代中国人所知,但作为毛泽东的长媳刘思齐在毛岸英为国捐躯之后的生活片段,却很少为人所知。
摘自《合肥晚报》20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