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区系和资源状况初步调查

2011-01-02杨汉运黄道明

关键词:裂腹雅鲁藏布江江段

杨汉运,黄道明

(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 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武汉 430079)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上游段河长268km,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从里孜至派镇为中游段,中游段河长约1 360km,自然植被为灌丛草原和高山草原[1].作者于2006年~2007年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流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曲等主要支流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获得了大量鱼类标本.本研究主要依据实地调查结果,结合历史研究资料,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区系组成及其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06年3~4月、6~7月、9月及2007年4~5月,采用三层流刺网、定置刺网、抄网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的鱼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调查使用刺网网目3~10cm,高1.2m,长20~30m;抄网开口30×40cm.调查江段主要有帕羊、里孜、拉孜、荣玛、曲水、桑日、加查、米林、派镇及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曲等主要支流.同时还走访了涉及该流域渔业管理的日喀则市、拉萨市、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畜牧水产管理部门及部分当地渔业捕捞人员.渔获物测量体长(精确到0.5mm)和体重(精确到0.1g),然后用8%的福尔马林溶液保存带回,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保存.

2 结果

2.1 鱼类区系

2.1.1 种类组成 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记载,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鱼类共计25种,隶属于3目、5科、17属(表1).其中高原鱼类区系的种类16种,占鱼类种类总数的64%;外来种9种,即鲤、鲫、鳙、鲢、草鱼、麦穗鱼、棒花鱼、鲇及小黄等,均采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且主要分布于谢通门以下干支流;高原裸鲤、兰格湖裸鲤和黄斑褶鮡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首次被采集到.以往调查认为高原裸鲤仅分布在羊卓雍错等湖泊中,兰格湖裸鲤分布于公珠错、玛法木湖和兰嘎错等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毗邻水系,黄斑褶鮡仅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察隅等江段干支流,这3种鱼类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一直没有采集记录[2],为新记录种.而以往文献记述的东方高原鳅、小眼高原鳅本次调查中没有采到.

2.1.2 鱼类区系组成及特征 裂腹鱼亚科是随着

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出现,并随着高原的急剧抬升而特化的类群[3].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其支流的裂腹鱼类共有8种,占土著鱼类种数的50%,为优势类群.依据曹文宣等提出的裂腹鱼类3种特化等级划分[4],这8种裂腹鱼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为原始类群,鱼体鳞被覆于全身或局部退化,须2对,此类群有裂腹鱼属的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异齿裂腹鱼3种;第二类群为特化类群(中间类群),体鳞局部退化或全部退化,须1对,此类群有叶须鱼属的双须叶须鱼1种;第三类群为高度特化类群,体鳞全部退化,无须,此类群有裸裂尻鱼属的拉萨裸裂尻鱼、尖裸鲤属的尖裸鲤及裸鲤属的高原裸鲤和兰格湖裸鲤共4种.

表1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中上游江段鱼类种类组成Tab.1 Fish species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Yalu Tsangpo River

续表1

高原鳅属隶属于鳅科条鳅亚科,也是适应于青藏高原高寒环境的特殊类群,它与鲤科裂腹鱼亚科鱼类一起构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主体[3].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有高原鳅6种,占土著鱼类总数的37.5%.

鮡科鱼类是逐步适应高原隆起过程,在高原边缘形成的急流环境生活的一些特化的类群.它们具有较强的攀附能力,能适应低温环境,也成为高原区系组成的一部分[3].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及其支流鮡科鱼类共2种,仅占土著鱼类总数的12.5%.黄斑褶鮡主要分布于桑日以下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分布海拔在3 500m以下;黑斑原鮡是目前已知分布海拔最高的鮡科鱼类,有资料记载黑斑原鮡在雅江的最高分布到谢通门一带,但根据我们这次调查结果,黑斑原鮡在海拔高度近4 200m萨嘎县一带还可以发现,是鮡科鱼类分布海拔最高的纪录.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土著鱼类区系组成较单纯,由鲤形目鲤科的裂腹鱼亚科、鳅科的条鳅亚科及鲇形目的鮡科3大类群组成[5-6].这与整个青藏高原的鱼类组成特点相一致,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雅鲁藏布江流域特殊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条件,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鲤、鲫、鳙、鲢、草鱼、麦穗鱼、棒花鱼、鲇及小黄等外来鱼类9种,特别是米林以下中游宽谷江段,外来种类多,数量较大.夏季高温季节在渔获物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个别情况下外来鱼类占渔获量的比例高达20~30%,并发现有这些鱼类繁育的幼鱼,显然,这些外来鱼类多已在雅鲁藏布江形成一定的自然种群.外来种主要是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产漂流性鱼卵或粘性卵,许多种类食性单纯,有洄游习性,对水位变动敏感,并能适应较高的温度.

2.2 鱼类资源现状

雅鲁藏布江鱼类区系相对较为简单,不同江段经济鱼类种类差别不大,但因生态环境的差异,渔获物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别.它们当中,除黑斑原鮡仅分布在萨嘎以下雅鲁藏布江中游、黄斑褶鮡分布于桑日以下中下游干支流外,其余种类在雅鲁藏布江的中上游干支流分布较为广泛.

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渔业捕捞情况看,主要捕捞区域集中在中游林芝、拉萨和日喀则附近的3大宽谷水域.据2006年~2007年对渔获物的统计结果,林芝附近水域日均单船产量约100kg·船-1·日-1,拉萨附近水域日均单船产量75kg·船-1·日-1,日喀则附近水域日均单船产量110kg·船-1·日-1,谢通门以上尤其是雅鲁藏布江上游江段,由于人口密度低,当地市场消费水平不高,加上鲜鱼运输不便,商业捕捞产量较为有限,鱼类资源保存相对完好.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渔获物主要是由拉萨裂腹造就了鱼类分布的特异性.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分布的16种土著鱼类中,除6种高原鳅和黄斑褶鮡分布较为广泛外,其余9种均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水系特有鱼类,占土著鱼类总数的56.25%.

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的外来鱼类日益增多.雅鱼、巨须裂腹鱼、异齿裂腹鱼、双须叶须鱼、拉萨裸裂尻鱼等组成,他们构成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鱼比重最大,分别占27.71%、26.42%,其次是双须叶须鱼占17.73%,巨须裂腹鱼占14.34%,拉萨裂腹鱼占7.66%.尖裸鲤、裸鲤(高原裸鲤和兰格湖裸鲤)、黑斑原鮡合计占6.02%.渔获物尾数百分比以拉萨裸裂尻鱼最高,占38.4%,其次是双须叶须鱼、异齿裂腹鱼,分别占16.93%、15.28%,巨须裂腹鱼占11.14%,具体见表2.

表2 鲁藏布江中上游江段渔获物组成分析Tab.2 Analyse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fish catches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Yalu Tsangpo River

3 分析讨论

3.1 鱼类资源演变分析

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日益加剧,鱼类资源必将受到影响.以日喀则、拉萨、林芝等城市所在的宽谷江段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表现出以下特点.

3.1.1 鱼类捕捞产量下降,个体小型化 雅鲁藏布江海拔高,温度低,鱼类生长发育缓慢,一般500g左右的个体需要8~10年生长,其资源量增长缓慢,极易由于过渡捕捞遭到破坏,而且资源的恢复非常困难.

尖裸鲤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4200m的干流急流深谭或支流下游的深水河段,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唯一的凶猛性肉食性鱼类.近年由于过渡捕捞,资源量急剧下降.2006年被西藏自治区列为一级保护动物.黑斑原鮡,在高达200元/kg市场售价刺激下,资源量迅速下降.原来在林芝、日喀则等地产量很高的干支流江段,目前已很难捕到.调查发现,中游主要捕捞区域近五年单船渔产量下降了50%左右,渔获物平均体重由开发初期(70年代)500~1 000g/尾,下降到现在的300~500g/尾.捕捞强度最大的林芝、拉萨江段渔获物平均体重已不足400g/尾.

3.1.2 鱼类栖息生境出现恶化趋势 拉萨河直孔电站已建成蓄水,年楚河支流上建有满拉水库和强旺电站,沃卡河支流已建有三级引水式电站,就连小型支流斯巴荣曲、晒嘎绒曲也建有小型引水式电站,电站的建设阻隔了干支流鱼类的交流,部分引水式电站形成了较长的减脱水河段,鱼类栖息生境萎缩,对鱼类资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随着干流中游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雅鲁藏布江高原鱼类栖息生境恶化趋势将有加速的可能.3.1.3外来物种入侵加速 调查中有鲤、鲫、鳙、鲢、草鱼、麦穗鱼、棒花鱼、鲇及小黄等9种外来鱼,占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种类的36%.而且,调查发现这些外来鱼类有不同规格的个体存在,显然已在雅鲁藏布江形成了种群,以下游米林宽谷外来鱼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最大.据2007年9月对一渔民渔获物进行调查,10kg渔获物中,鲤、红鲤、鲫、鲇竟然占到30%,虽然本次调查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说明雅鲁藏布江外来种入侵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3.2 关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鱼类资源保护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包括泥洋曲、拉萨河、年楚河和多雄藏布等大支流,是西藏高原的一个“低槽”,属于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其土著鱼类大多都是当地特有的鱼类,目前,谢通门以上尤其是雅鲁藏布江上游江段,鱼类资源保存尚相对完好.但谢通门以下的中游江段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人为干扰迅速增加,出现了资源下降加速、鱼类个体小型化、外来物种入侵日趋严重、栖息环境不断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展雅鲁藏布江特有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并尽快采取强化渔政管理、控制捕捞强度、加强栖息地保护等措施,有效保护雅鲁藏布江鱼类资源.

致谢 鱼类标本鉴定得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乐佩琦、陈毅峰两位研究员指教,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河流与湖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西藏自治区水产局.西藏鱼类及其资源[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10-12.

[3]陈宜瑜,陈毅峰,刘焕章.青藏高原动物地理区的地位和东部界线问题[J].水生生物学报,1996,20(2):97-103.

[4]曹文宣,陈宜瑜,武云飞,等.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与青藏高原隆起的关系.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5]张春光.西藏的鱼类资源[J].自然与资源,1997(5):53-55.

[6]武云飞,吴翠珍.青藏高原鱼类[M].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1991:1-599.

猜你喜欢

裂腹雅鲁藏布江江段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封冻
仿生态养殖短须裂腹鱼母本繁殖特性研究
黑龙江逊克江段跑冰排
浅析毕节市裂腹鱼繁养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
异齿裂腹鱼产后护理技术
中国与孟加拉国在雅鲁藏布江河流治理中的合作与问题探究
西藏雅鲁藏布江区桥梁水文计算
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临时钢栈桥结构计算
小城大爱——监利江段“东方之星”号游轮翻沉事件爱心帮扶纪实
大美尼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