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石锁运动现状调查*

2011-01-02徐诚堂于翠兰孙永武

体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练习者技法运动

徐诚堂 于翠兰 孙永武

(1.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 南京 210014)

江苏省石锁运动现状调查*

徐诚堂1于翠兰2孙永武1

(1.南京体育学院民族体育与表演系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 南京 210014)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江苏省民间石锁运动爱好者为对象进行调查,得知石锁运动是广泛流传于江苏各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特点鲜明、技艺精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仍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推广。

石锁;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锁运动是指用石质材料制成挂锁形状,通过提拉、抛接、旋转等技法以强身健体、交流娱乐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取材石质的技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书·音乐志》就有“夏育扛鼎,取车轮、石臼、大瓮器等,各于掌上而玩弄之”。石锁运动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源于唐代,盛于清末民初,曾是古代习武者必备的武术功力训练器械和武科举“弓、刀、石、马”的考试科目之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0年长三角都市圈第二届民间石锁邀请友谊赛来自江苏省10个石锁协会的120名参赛者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16人,女性4人。

1.2 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年来江苏民间石锁活动

在我国的977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据1990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石锁在民间一直以自发的状态在延续与发展,正如许多劳动技能,石锁技艺的传承多以口授身传形式进行。最初往往是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掌握了运动技术的爱好者带动身边的人群,他们通过训练或表演吸引来新的练习者。江苏省目前在南京、扬州、泰州、姜堰、无锡、淮安、宜兴、徐州等地先后有不同规模的民间石锁协会成立(表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健身的手段和运动器械日新月异,很多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都消失了,但石锁运动却因其独特的魅力不断的被继承与发展着。它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第一、取材简单,经济适用。石锁的基本制作材料是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石头;第二、技法丰富,易学易练;第三、健身娱乐,力美结合。近年来,石锁爱好者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以2010年为例,江苏省就举行了三次全省性质的石锁交流大会,分别在南京、姜堰、无锡三地举行,参会人数众多,气氛和谐热烈并全为民间自发组织。仅南京江宁区举行“长三角都市圈第二届民间石锁邀请友谊赛”就有400多人参加,参加比赛的11个协会分别来自扬州、江宁区殷巷、泰州、无锡、姜堰、南京市鼓楼、南京市城南、淮安、宜兴和上海等地。比赛分为技艺赛、力量赛和团体赛三种形式,各地选手各秀绝技、精彩纷呈,充分展示出石锁这一优秀民间体育运动的生机与活力。本次活动受到了省市区体育局领导和江宁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南京市农民体育幸福工程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007年,殷巷石锁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1 江苏民间石锁协会地区分布图

2.2 江苏民间石锁运动人群

受访者共120人,116人为男性,4人为女性,通过对他们进行的调查得知,这项运动主要以男性参与者为主,较少有女性参加此项运动。

2.2.1 石锁练习者基本情况

表2 石锁练习者基本信息表(N=120)

表2显示,石锁运动目前仍属于平民运动。首先中学学历的练习者占有90%,而大学以上的高学历者较少有参与此项运动者,只有不到10%的练习者具有高学历;其次,中青年练习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者,并且大多数是从事工农生产和个体经济的劳动者。这一特征反映出石锁爱好者大多来自于第一线生产劳动者,普通劳动者也有体育需求,石锁运动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要求;再次,从参加练习的年限上看,近1/3的练习者有10年以上的训练年龄,有的石锁爱好者从小就跟随长辈练石锁,至今已经练习了60多年。在近10年中新的练习者仍源源不断加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群体。

2.2.2 练习行为目的分析

如表3所示,通过实地考察,石锁爱好者的训练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他们会选择一个重量适宜的石锁,对自己的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每次练习时间超过30min的人数占85%以上。他们的主要练习目的是强身健体,在受访者中,60%以上的人把这作为练习的第一动机,练习与交流的过程中又能与志趣相投人们的交往,这种身心的健康活动更让人得到了美的享受和莫大的成就感。

表3 石锁练习者行为目的分析表(N=120)

2.3 现存的石锁运动技法

2.3.1 单一动作技法

石锁运动流传至今的技法大多是以单一动作形式存在的,各个动作之间没有固定的必然联系,这种技术动作约有40~50个。经过较为全面的考察,可以将这些技法分为三类:提举类、抛接类和旋转类,其中较常见的技法有20多种,如表4所示(各地的流传不一,同一技术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本表采用南京地区为例)。三类技法代表三种不同的难度等级:

(1)提举类技法比较简单,主要以练力为主,类似于哑铃、举重等技术,比较适合于初学者练习。

(2)抛接类技法是将石锁腾空抛出后再接回的一类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也是练习者日常训练使用较多的技术。

(3)旋转类技术是抛接类技术的延伸,石锁在手上或者空中要进行旋转动作,难度大,观赏性高,高水平人员进行表演时常用来展示技艺。

2.3.2 组合动作技法

由于石锁运动没有固定的传统套路技法,因此在练习与表演中,爱好者都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进行个性化组合,几乎所有的练习者都希望掌握一套精彩而适合自己技术。进行组合套路训练与表演时最适宜的重量是20~30kg,在此重量下进行60~90s的运动能充分体现石锁水平,能展示10~15式连续动作。

表4 石锁运动常用单一技法分类表(名称采用南京地区为例)

3 结论

3.1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好的继承与弘扬

我国石锁运动这一古老的项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而石锁运动符合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的,在练习石锁的过程中人们锻炼了身体,也满足了“修身、自强、娱乐”的需求。因此把此项运动的推广与文化传播相结合,能更好的发展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为我国的全民健身与体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3.2 石锁运动组织发展活跃,但缺乏更高层次的组织与管理

自2007年开始,石锁运动进入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成为一个正式比赛项目,被誉为“中国式举重”。随着全国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逐步兴起,石锁运动必将得到更快发展。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全省性质的组织机构,使这一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率先发展的局面。

3.3 石锁器材对项目在城市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需予改进以适应现代都市的场地要求

首先,石质的器材对于使用与维护都是一个难题,科学的器材改造才使它们适应全世界的推广。其次,目前的石锁只能在泥地上或者沙地上进行活动,而现代都市的场地条件显然是不能适应的。同样是负重体育,举重运动就可以在现代场馆中进行,其形式不失为石锁改革的一个方向。

3.4 石锁技术亟需挖掘与改善,研究石锁运动竞技化发展

如前所述,大部分的石锁练习者练习的技术都是原生态的,凭经验与模仿进行训练与交流,没有固定的技术模式。通过对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剖析方法,分清层次,创编出循序渐进,难易有别,适合不同人群的练习方法,方能大规模的推广。

竞技化是现代体育文明的一个先进发展方向,它对社会的贡献和带给人的身心愉悦是我们需要对石锁进行竞技化发展的参照。虽然现在各石锁协会之间也有类似的竞赛活动,但是从赛事的组织、规则、评判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石锁比赛也只选用单一的石锁上拳技术作为内容。因此,确立比赛内容,制订比赛规则,举办专门的石锁比赛,竞技化发展同时可以使石锁运动规范化,让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为全社会受益。

1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3-18

2 国家体育博物馆,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 陈祖耀.贺龙同志故居和用过的石锁[J].体育文化导刊,1990,5:83

4 崔乐泉.图说中国古代百戏杂技[M].西安:中国图书出版公司,2007.105-107

The Situation of the Folk Sport to Shisuo in Jiangsu Province

XU Chengtang,et al
(Department of Na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of Traditional Sports for Nanning Sport Institute,Nanjing,Jiangsu,210014)

Through literature,interviews,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with the enthusiasts of Shisuo in Jiangsu as the investigate target,we got to know that Shisuo is widespread in all regions of Jiangsu as a traditional folk sport,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and towns,it is a common tool used to enhance skill and strength among the citizens.The folk sport of Shisuo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excellent skills,and a rich culture.But it is still in the disordered state of development,lacking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

Shisuo,skill,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江苏省体育局科技项目局管课题,课题编号:TY10110。

徐诚堂(1975-),男,江西广丰人,教育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推广。

猜你喜欢

练习者技法运动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冰上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