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夫兄弟(印象记)

2011-01-01雪野

红豆 2011年2期

  雪野,姓董,名义晋,字雪野,号晋阳酒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古玩城文化总鉴,“大原堂”、“老西屋”堂主。山西太原清徐北绿树人氏。已发表出版百万字诗歌、散文、杂文等作品。散见全国各大报刊,著有小说集《北绿树》,诗文集《无穷动》,获过赵树理文学奖、黄河文学奖等。
  
  哲夫,姓孙,名志坚,号哲夫,又号晋阳酒徒。我的兄弟,亲亲的兄弟。黄土高原的兄弟,高粱一样的兄弟。朋友,你看到过涌向天际的向日葵吗?如果你看到过,你一定会想起凡·高。那么朋友,你看到黄土高原吗?如果你看过,你就会想到哲夫!他质朴、厚重,生长在北方。北方生长烈酒,也生长哲夫。
  晚钟鸣过愕角扯响/大冈起兮,云朵疾走/弟兄们若水汇集而来/多年前兄弟们的溪流/出生贫寒门第卑微/大海浩远/他们启程一路无声/怀揣故土心向远方……
  三十年前我们相识,印象中哲夫似乎是个长者,因为他的文章功底老道。结果是比我还小一岁。当时以酒搏杀结果比我还能喝。而令我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大杂志的主编,却是天真可爱孩童般透明。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喝酒,喝到兴头时,哲夫对我说:
  雪野,你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别成天地烂喝死喝,趁着还有激情,不妨好好写点东西!这样,下期刊物,我给你三十个页码,诗、小说、散文随便!
  我当时愣了一下,以为他在拿我开玩笑,不相信他会这么慷慨大方一出手就给我三十个页码,就问他是否当真。哲夫言之凿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好汉子你就应下。我赖上你了,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你若写不出来,我杂志照样会出,开三十页天窗,在空页上写满雪野缺稿、雪野缺稿……你自己看着办吧!
  第二天,我搬了两箱方便面,扯断电话线,闷头在家写了起来。整整十五天在家神经兮兮地哭、笑、写,三万字的长篇散文《飞来飞去的日子》,三万字的小说《大出殡》,千百行的组诗,十六万字如约脱稿。当我长着熊猫黑眼圈将稿子交到哲夫手上时,哲夫一脸阳光灿烂:雪野有种!至今我都万分感激哲夫兄弟,是他将我逼上梁山。打那文章刊出后我名声大振,三晋文学界又多了一条好汉。为我一个无权、无钱、无名的写手,他如此器重人才,这就是哲夫。
  我喜欢哲夫的为人,更喜欢哲夫的文章,他的文章篇篇都能敲出钢来,一如他的为人,坦城、直率、不谀,疾恶如仇。不信请看哲夫博客上的这一首拟散曲,它堪为哲夫这些年的座右铭:
  吸髓土,嚼山骨,噬林水。兀那个暴燥的黄河也风流败,淌不尽的长江也清纯坏。郁郁的拽不住—水的黄苦红哀,恨恨的羁不住满目的枯朽衰微。这幽都本是造化手里最后的一张牌,没奈何也成了马王堆。细抚襟怀,才知道肥今瘦古,冠猴沐虎,方信了青剥碧坠。河尚在,水土溃,江未老,色先衰。人为财死,日日每每都有一把拭不尽的黄泥泪。鸟为食亡,年年代代悉要欠一笔吃不消的大慈悲。
  灭水妖,吃秽鬼,屠污怪。说不得十万熊罴将在外,既到泉台不知斩得阎罗末?莫非喝了孟婆茶,有志诛獠,胡不披甲胄?有八面神威在,频频的号角催,猎猎的旌旗摆,何不拜一个造福当今泽厚未来的大钟馗?莫若我辈,权充陈毅帐下一名小校尉,使两只锐眼辨是非,用一管铁笔陈利害。借天水,洗地埃,身纵碎,心不悔。铁钩银画力透纸背,堂堂正正,做一个当代硬铮铮激浊扬清的勾魂鬼。
  哲夫二十年写环保,作为一个形象大使的作家,没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忧国忧民之心,绝难成章。具此能力之人,必先具有超人的天资与过人的才华,并精于功内功外各类学识,博学多才。
  我敢断言,哲夫的手稿叠起来比他个子高,比他身体重。他发表的千万余字的作品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不过,这个我雪野说了不能算,不妨看看别人怎么说哲夫兄弟。
  王蒙:哲夫的环保作品实际上还是揭示我们国人的灵魂。在这个里头有一种劝善惩恶的倾向,就是说在我们的灵魂里头有这种自私,有这种贪欲,有这种对自然的掠夺或者是欺负。这种野蛮——就是遇到两只狗交配的时候,一帮人就去捣蛋,那种非人性——就是连兽性也不够,好像连兽也没有这么讨厌。实际上哲夫的环保作品是对一种道德对一种文明的呼唤。环保其实是一种我们人类完善道德和高度文明的具体体现。
  李国文(节选):哲夫从七七年开始文学创作,二十年写了有六百多万字,每年要写三十万字,每月要写三万字,每天写一千字,这种热情和投入的精力,是很可贵的,这是值得我钦佩的。我特别佩服哲夫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以后,不左顾右盼,不追赶风潮,也不怕人家说他好也不怕别人说他不好,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觉得这种精神是特别可贵的。前天晓声打电话说哲夫著作已经等身了,还要开什么作品讨论会。
  梁晓声:我非常钦佩哲夫的勤奋,像那位德国的小姐说的,我也感受到了哲夫的敏感。这种敏感从长篇中能看到,从一些小文章中也能看到,这是我十分钦佩的。另外哲夫的语言是好的,有特点和有张力的,介于那种先锋的和像我这样的写实作家的语言之间。我一看别人的语言就非常羞愧,觉得自己不要写作了,我的语言只能达到把事情说明白了,尽量不啰唆,但是那种文思飞扬的语言的态势,我觉得我已经做不到了。但在哲夫的这个作品里边,能感觉到这种语言的态势。
  莫言:他甚至不无偏颇地认为——在自然万物当中,人类是个坏孩子,地球由于孕育了人类,而成为骄傲的星球,但人类没有让地球变得比原来更美丽,于是自然开始报复人类。人类中最聪明的那一部分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产生了环保意识,提出了环保问题。这个问题超越阶级,超越国界,也许能唤起一种比较庄严的宗教感情。哲夫是中国作家中最早关注环保问题,并以自己的大量作品作出了特殊贡献的第一人,他的功绩甚至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有很多书的畅销未必是好事,但哲夫的书畅销应该是件好事。
  陈晓明:仅仅从环境保护来定位哲夫是不够全面的。非常宏伟的叙事,这种叙事是关于空间的庞大的一种意象,这个意象构成了他叙事的一个直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底下,他来看待人类。在他的小说里,非常丰富非常全面地第一次触及到了第三世界对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假想,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第三世界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假想的文本。人类在狂欢,而自然却在痛苦地呻吟,自然的痛苦呻吟完全是人类这种毫无节制的奢侈的狂欢所造成的。哲夫的小说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天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叙事的可能性,他是可以获得他的一种独特的出路的。
  哲夫兄弟从1997年就开始不写小说,改写纪实,是为了能够更加直接地关照社会。他的报告文学已经写了三百多万字,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所说:
  博大深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是这位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读哲夫文章,不难读出他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的激情,不难读出他义无反顾、指点江山的决绝。也如作家周梅森所说:人类的环境是属于全人类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夫的小说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读哲夫小说时,我常想,但愿哲夫描写的那些灾难性的故事和场面永远不要成为人类生活的真实。也如同美国强磊出版社总编辑冰凌在哲夫文选十卷本封底所写:
  中外文学史上如哲夫者,以燃烧生命的激情和豪气,叩问天穹,触摸地心,深切关注人类生存环境,惨淡经营潜心创作,完成史诗巨著十卷本,还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