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源诗选

2011-01-01吴春源

红豆 2011年2期

  吴春源,男,1967年1月生于贵港市石卡镇。1986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担任师大校文学社社长兼《芦笛》主编。1990年7月毕业分配到合山矿务局中学任教,1993年9月供职于合山市报社并任副总编辑,1996年至今供职于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现任市政府应急办副主任。1988年发表文学作品以来,共在地市级、省区级、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400多篇,5次获全国性诗赛奖。有近20首诗作入选多种诗选本。1994年12月第一本诗集《南方叶笛》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加入广西作家协会,任贵港市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
  
  旧辞新曲白帝歌(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那一叶轻舟依然飘在长江之上
  那位老人的衣袖拂别白帝的晨曦
  把满怀的豪情驰上朝阳
  让彩云随江涛一路而歌
  这种辞别的方式流传至今
  被倾倒的诗人将寻觅的足音
  一茬一茬叩问白帝古城
  仍无法切入古人的意境
  将诗行写得飘逸轻盈
  白帝就这样走进历史
  走进不可企及的边缘
  令后人的渴望枝繁叶茂
  而白帝仍然伴着彩云
  成为人们梦中不断亮丽的风景
  
  千里江陵一日还
  急流飞舟叫我们如痴如醉
  纵使千里之遥
  也能在美景中审视江陵
  这一日能还的好汉
  让我们在想象中苦觅千百年
  却未能目睹那座古城
  如今千里只是瞬间的距离
  人们在富足中体验悠闲
  仍有一群勇者拍着惊涛骇浪
  用生命的意义诠释大江的雄险
  峻美
  古人那个故事再一次被翻新
  滋润着风风火火的岁月之河
  高山出平湖的意境
  让那位巨人的思想高度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世人颂读的时候
  会不会忘记那个浪漫的情节
  那轮高悬天际的日头
  是否还能照亮那个汉子的心愿
  
  两岸猿声啼不住
  这千万年的青山因一声声啼鸣
  生动起来
  浪尖上小舟被写入画中
  成为大江之上轻摇曼舞的风景
  一代一代炎黄子孙在捕抓灵感
  一茬一茬诗人画家在编制绝唱
  把两岸的风土人情记入史册
  那一行行优美的辞句
  让后人热泪盈眶
  不住长啸的猿声是两岸跳跃的
  音符
  山民们时代采撷
  喂养他们生生息息繁荣家园
  喧闹声中青山静目相对
  不断呼唤两手相握的日子
  轻盈的白云来来去去
  为两岸沟通传递信息
  而现代文明跨越时空
  把两岸遗落至今的歌谣一一串起
  再谱成新的歌谣
  让下代再下代的人们传唱不止
  
  轻舟已过万重山
  倾听两岸如歌如泣的猿声
  体验一种飘逸空灵的意境
  轻舟在古人生花妙笔的描绘中
  欲止欲行不知不觉
  过了一山又一山
  仍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江水滔滔也无法
  将这美丽的过程割断
  如今谁能再续
  轻舟上那位诗人澎湃的心情
  阵阵笛声
  将当年的桨橹摇进故事里
  让今天的人们细细品味
  而久远的年轮
  围着簇新的思想
  在古老的大江之上
  看巨轮劈浪
  
  南国初春
  不见冰天雪地的景象
  没有阴风冷雨的肃杀
  南国的天空已是乍暖还寒
  阳光长出暖暖的触须
  悄无声息地蠕动着大地
  大地发出浅绿的信息
  轻轻问候蛰伏的心情
  久居城市的目光
  缩瑟瑟地探向旷野
  犹如寻找一件久违的往事
  一树树含苞的桃花
  映照一张张泛红的脸
  形成了一种平淡而生动的意境
  而在城市的边缘
  泥土的芳香慢慢升腾
  悠悠地弥漫于高楼之间
  幽幽地传递着早春的声音
  蛙们拱破裹得严严的泥土
  惊奇地仰视高高的蓝天
  鸟儿欢叫喧闹
  把一冬的沉默肆意宣泄
  雏鸭东张西望
  跃跃欲试塘水的温度
  只有懒懒的蜗牛
  还蜷缩在冷冷的硬壳中
  站在二月的早晨
  总看见我的兄弟姐妹
  用双脚敲击田野的情景
  他们朴实的思想
  胀满厚厚的渴望
  深情地审视温润的土地
  然后将翻新板结泥土的意志
  编织成二月最动人的情节
  在江南烟雨中
  尽情飞舞
  
  怀念粽子
  怀念一只粽子
  怀念一颗诗心
  怀念一段久远的故事
  两千年前的黄昏
  乌云下
  一个老人满怀悲愤
  伫立于汨罗江边
  仰天长叹
  一阵狂风暴雨之后
  站成碑石
  听江水滔滔
  看世态炎凉
  日晒风吹
  绵延着世人景仰的诗魂
  五月的天空
  飘着粽香飘着
  富有节拍的号子
  被雨水淋湿的思绪
  在龙舟劈波斩浪的呐喊中
  走回那个年代
  走向那位清瘦的老人
  美好的理想
  没有生长的土壤
  报国的宏愿
  没有施展的天地
  满腔济世才华
  越不过权贵的高墙
  不愿同流合污
  忍受被排挤的苦楚
  走在放逐的路上
  那颗滴血的心
  用悲悲切切的声音
  叩问天叩问地
  多少焦虑在胸中焚烧
  多少忧愤如石殒尽
  离骚的韵律
  与青山同绿
  任江水弹奏
  可是啊
  再动人的诗句
  再不屈的意志
  依然抵挡不住谗言
  如箭般的袭击
  孤独挣扎的身影
  只有美丽善良的姑娘
  日日跟随不离不弃
  而在路的尽头
  那一声撕裂长空的怒啸
  让楚天阔地的江河
  久久凝咽
  可怜三间大夫的抱负
  如云飘荡
  最后与那无力的长剑
  一同沉入江底
  化成永恒的伤痛
  年复一年山河依旧
  人们记住五月初五
  记住那个忧伤的灵魂
  人们怀着最虔诚的愿望
  以粽子的方式
  细心守护那一盏
  不灭的孤灯
  
  五月十八日:写给一位母亲的诗
  
  雨打芭蕉的声音
  淋茂清江两岸的青松翠竹
  那一种舒缓拔节的感觉
  把五月的阳光染绿
  鲜花盛开的姿势
  芬芳土家楼外的清溪碧草
  那一份优雅尊贵的气质
  把五月的微笑延伸
  五月十八日的清晨
  点点星光敲醒了
  孕育十月的胚胎
  那一首美丽动人的歌
  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演绎成风雨不摧的形象
  演绎成坚强不屈的脊梁
  演绎成宽厚博大的母爱
  演绎成乐善好施的胸怀
  演绎成无怨无悔的人生
  大山锁不住的思想
  在五月的阵痛中
  萌芽着穿越高山的渴望
  鸟声养育了活泼的性格
  绿树摇曳着坚毅的目光
  小溪流动着鼓胀的心愿
  而弯弯的山路呵
  驮载着沉沉甸甸的亲情
  伸向远方
  枫叶正红的季节
  将五月十八日的天空
  装扮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风华正茂的岁月
  在大山与城市之间
  放飞理想与梦幻
  那一支含苞欲放的花蕾
  把五月十八日的温馨
  纺织成宁静的港湾
  承载着愈来愈重的日子
  经历过酸甜苦辣
  经历过悲欢离合
  五月十八日的心情
  依然延续着
  坦坦荡荡的生命之河
  独守那片没有鲜花的天地
  用爱心与智慧
  浇灌出一棵挺拔的小青松
  而五月十八日的纤指
  轻轻拨动每一根琴弦
  跳动的音符
  撩动千里之外的心湖
  也是五月的阳光
  照亮千里之外的航船
  曾经荒芜的草滩
  曾经干涸的河床
  曾经寂寞的跋涉
  曾经迷失的航程
  因五月的雨水重获新生
  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伴随五月十八日的钟声
  吟成行行诗句
  年年诵读
  一生诵读
  
  走过南方的田野
  
  南方的田野
  沉沉的岁月长得密密麻麻
  成熟了的稻秆
  让南方的日子芬芳起来
  结满厚茧的手
  讲述年复一年的故事
  就如老母亲
  摇动布满血管的手
  裁剪童年的渴望
  许多许诺流进
  翻新的土地
  沿父辈的血脉
  爬上每一株禾秆
  于是南方的田野就开满
  鲜鲜活活的秋天
  秋天没有回忆的往事
  南方的田野已经从
  板结的历史里
  走出让镰刀的愿望
  作一次动人的跋涉
  去拥抱鼓鼓胀胀的季节
  人们用生命的烛焰
  燃起一片片深红的枫叶
  让九月的目光
  醉醺醺地走来
  阳光下
  沉默多时的泥土
  再一次被重新认定
  秋天收获的季节
  我们走过南方的田野
  走过许多明亮而纯净的心愿
  脚趾触动沉甸甸的日子
  心湖荡着五彩缤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