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光山色中的人生境界

2011-01-01陈颂善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期

  《岳阳楼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它描写了岳阳楼所在的洞庭湖风云谲变、波澜壮阔的山光水色,颂扬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作者描写洞庭湖景色,精心选择了两幅画面:一幅是秋雨连绵的阴天图景,另一幅是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而这两种图景,也正暗合了观景之人的两种不同心境。
  一种是迁客(贬官)的览物之情。迁客被贬离京,流落他乡,心情郁闷悲愤;一颗敏感脆弱的心,正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之时,既担心小人继续在皇帝面前说坏话,又害怕在往日同僚下属面前丢尽颜面、受尽冷嘲热讽……再看到这么凄惨悲凉的阴雨秋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满目萧然,触景生情:船只在洞庭湖的阴风浊浪中颠簸起伏、苦苦挣扎,多么像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桅折桨断,不正像现在贬官流放、铩羽而归的处境;想到“薄暮冥冥”,日将西坠,人生短暂,也许就此沉沦,永无出头之时、东山再起之日;听到“虎啸猿啼”,念及自己的处境不正是虎狼环伺,犹如狼口之羊、虎爪之下的猿猴……不禁悲从中来,“感极而悲者矣”。
  另一种是骚人(诗人)的览物之情。白昼看到蓝天碧水,风和日丽:“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晚间看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以及渔人那种渔歌互答、自由快乐的生活,不禁诗兴大发,吟诗赋对:“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虽然此刻的作者,既是迁客,也是骚人,但他对具有这两种身份的人却并不孤赏,语含批评。因为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都是以利己为中心的。“以物喜”,看到美好的景物就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以己悲”,想到自己不幸的遭遇就伤心欲绝,悲痛不已……作者最为推崇、极力讴歌的是那些古仁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不在乎外在事物的好坏优劣;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做官就要为民着想,为民分忧,为民造福,“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使被贬官流放抑或辞官归隐,心中牵挂的仍然是当朝皇帝能不能做个有道明君,能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若能如此就是“苍生之幸,社稷之福”了!这样的人,真的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已经达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远者如忧国忧民的楚国大夫屈原、被贬永州仍想为民请命的柳宗元、“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放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林则徐,近者有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造福人民以身殉职的孔繁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们将向谁学习、向谁看齐呢?
  《岳阳楼记》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洞庭湖气势宏伟、变化莫测的自然风光,更为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启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振聋发聩,千古传唱!有着这样的人生境界,逆境当中仍奋发图强的古今仁人们才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有着这样的志向和追求,范仲淹们才是世人景仰倾慕的英才!有着这样的思想情感,《岳阳楼记》才是流芳百世、彪炳史册的华章!
  (作者单位:赣榆县墩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