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实施策略
2011-01-01王巨鹏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期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测试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但要指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帮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重犯。有的教师上试卷讲评课,题无巨细,一讲到底;有经验的教师至多再作一些拓展分析,实则事与愿违,错误“涛声依旧”。此时,教师往往会批评学生态度不端正,研究不专心。然而,教师本身是否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积累了一套试卷讲评课的实施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踩点”答题的规律,并能触类旁通,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一,认真独立地评估试卷。
上好试卷讲评课,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对试卷作出客观而合理的评估。
比如,针对我校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笔者得出的评估是:1. 试卷基本符合扬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模式,题型规范,赋分合理。2. 考查全面,重点突出。如第5小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涉及的都是《诗经》《史记》以及法国作家莫泊桑等名家名篇。3. 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如第9小题对联题,考查的要求高出一般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可以区分出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又如第6小题“结合语境选择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这个小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正误情况的判断,语言感悟能力较低的学生是不容易选对的。4.试卷设计具有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第26小题“结合这篇《田野上的白发》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回报母爱”,就具有一定思想教育性,让学生在做了这道阅读题后,能有所触动与认识,懂得珍惜与感恩。
第二,重视并及时统计分数。
对学生答题的状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并深入地分析,得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高低分以及学生进退情况等能够反映班级整体情况的数据,这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重要前提。当然,还要进一步统计各小题的得失情况,这样的试卷讲评,针对性更强,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为了这次试卷讲评课,笔者设计了下面四份统计表,前三份由教师填写。
要求每个学生在试卷讲评课前就答题得失情况进行评价,将试卷中考查到的知识点整理归纳,摘要写到“错题集”中。同时也要求学生自查自纠,分析原因,制定下阶段学习措施和达成目标等。
第三,抓住关键进行讲评。
试卷讲评课绝不能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要抓住关键,突出重难点,弥补薄弱点。每节试卷讲评课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采用近乎专题式的精讲模式。
一般来说,试卷讲评课要选择以下几点来讲:1. 得分率低的题目。分析出现的原因:有的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答题的“点”没有踩准;有的是教师未讲到(进度快或教学疏忽)、学生未复习到;还有的是试题太难,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范围。虽然失分多的地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是题目迷惑性大,有的是学生审题失误、粗心大意造成的,但教师必须讲析,尽量让学生深入掌握。2. 试卷中考查的重难点,讲评时必须突出,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之所在。3. 学生的共性、典型错误。要结合学生的答题步骤,诊断症结,究查根源。4. 考场作文是学生在一小时内完成的习作,问题可能较多。评讲时不必面面俱到,可抓住一个层面,如重点抓选材、组材或层次结构等,其他问题可以避开不谈。
第四,补充知识,传授方法和规律。
一节好的试卷讲评课,教师要跳出试题桎梏,纵横比较,适时补偿,总结同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思路和规律,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题目仅仅是个例子,而题海无边,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用这把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如应对试卷第9小题对联题的考查,就需要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对联是由两串等长、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第五,讲评课要上得生动活泼。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