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现代文阅读教学
2011-01-01邓陶钧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1期
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研究性学习正逐渐变成一个流行话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已经开始在一些处在改革前沿的学校进行运作。但到底什么才是研究性学习?学习本身就具有某种研究性,无非有深浅宽窄的不同。如果不加以追问的话,提研究性学习提与不提有什么不一样呢?同时,何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应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一般教学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清理和解释,则研究性学习有可能变成一桩盲目的跟风式的教学活动。
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进行探讨时,单向度的定义式的解释恐怕已经无法令人满意。一般地,我们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更为开放的,更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也更合乎社会需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相对较为形而上的教育理念,这个解释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当教育理念要具体化,进入操作层面时,它的局限性也就显而易见了。比如研究性学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如何与传统课堂对接等等。基于此,对于研究性学习,我们还应当从别的角度来寻求解释。比如学习任务。
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是基于学习任务复杂化的要求而出现的。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向是在信息剧增的背景下,学习容量增加,学习任务逐渐复杂化。当面对大量学习内容,多项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时,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因此,我们在探讨研究性学习时,除了简单地把它当成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以外,更应该把它和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加以联系进行思考。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是面对复杂学习任务时的必然选择。在现有教学文化中,只有面对一般教学无法胜任的教学任务时,我们才必然地转向应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一般教学的分野,也是从教学内容的多寡、教学任务的复杂与否出发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论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它还能解决一般教学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问题。这后一点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
文学科作为一个充满丰富性和开放性的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空间非常大,甚至可以说语文教学最需要研究性学习。但我们同样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学内容都必然地需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到底对哪一层面的语文教学更有价值?非研究性语文学习还有没有意义?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到处滥用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是有害无益的。
语文学习内容极其丰富,但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由阅读、写作、听说、语文知识等模块组成的,大模块底下又包含若干小模块,共同组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立体结构。其中阅读处在教学内容的中心位置,写作、听说和语文知识虽具有某种独立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以阅读教学为依托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策略运用、意义理解的过程,阅读教学往往又包含多项学习目标。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阅读都是典型的复杂学习。如果说阅读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不无道理的。再往深层考虑,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文章的教学都是同样复杂困难的。其中古诗文教学的困难基本上可以在课堂中加以化解,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困难则已经不是一般教学所能解决的,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难题。
早在五四运动初期,现代文便在语文课堂上取得了压倒文言文的优势。近百年的语文教材编写中,古诗文选文的比例也是远远小于现代文篇目的。但反思中小学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状况则不难发现,现代文教学几乎成了困扰所有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现代文教学这一难题再加上作文教学这一难题,就形成了“语文难教”这样一种共识。颇费思量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被现代文教学所困扰的同时,却往往青睐于那种“小篇幅”的古诗文教学。这一点其实不难解释,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本质上是一种“微型教学”。“小篇幅”的文言散文或者诗歌,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讲解、分析都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这种“微型教学”有某种适应性。与这种“小篇幅”课文相比较,现代文的篇幅较长,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而且往往包含多项学习目标,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挑战。动辄数千字的散文,长达近万字的小说,既要考虑主题的把握、结构的梳理,还要品味语言、探讨写法,想想都头痛,更不用说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了。实际上,现代文阅读是一种复杂学习,是一般教学所难以胜任的。寻章摘句式的评点教学,舍篇取段式的局部教学,乃至教学设计意义上的“长文短教”都难免捉襟见肘。研究性学习才是破解现代文阅读教学这一难题的武器。
三
研究性学习之所以适应现代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基于化解现代文阅读教学这一难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文课文内容的丰富性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现代文由于篇幅过长、结构复杂、内容丰富,要细读串讲,面面俱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抓住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带动全篇的学习。当然,具体学习哪一方面则充满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可以是结构探究,可以是人物分析,也可以是主题研讨,甚至可以是层次较高的文章美学和风格学论析。这种选择性的课题研究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框架。
对一个丰富性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然后通过这种选择性学习还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这实际上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具体到一篇现代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做的实际上常常只能是从多种可能的学习任务中选择一种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荷花淀》一文的学习,可供选择的角度就至少有:抗日战争的深入人心,也就是其人民性;荷花淀的美丽以及荷花淀人对家乡的热爱;战争环境中显示出来的荷花淀人性格;孙犁小说的抒情性或者诗意;孙犁小说的风格或者其美学追求等等。小一点可以是《荷花淀》中的人物研究或者荷花淀水乡风光的特点,大一点可以是孙犁小说的阴柔之美;小说的情节淡化或者小说和散文的边界等等。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想要通过探讨以上所有问题来笼罩全篇只能是力不从心。而研究性学习则选取以上任意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最终都可以牵动全篇,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现代文阅读是一种复杂学习,它需要一个跨度相对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去完成全面的感知、体验和思考。一般教学由于课堂教学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地完成这一类复杂学习的任务,而研究性学习也许正逢其时。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