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山西文化产业的着力点
2011-01-01王青峰董红琴
理论探索 2011年2期
〔摘要〕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量能不足、力度不够、速度不快,导致其对地区GDP与就业的贡献不够大,还不能肩负起一个支柱产业的重任。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山西文化产业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提升“一把手”的文化自觉性,建立煤焦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机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实施“三步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
〔关键词〕山西,文化产业,文化自觉性,煤焦反哺文化,文化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2-0075-03
在当前转型发展的大形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无疑是关系山西经济社会长久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但是,由于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量能不足、力度不够、速度不快,导致其对地区GDP与就业的贡献不够大,还不能肩负起一个支柱产业的重任。那么,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该如何发展山西文化产业呢?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一把手”的文化自觉性
毋庸讳言,到目前为止,很多“一把手”的文化自觉性是比较差的。客观地讲,重煤、重焦本无可厚非,毕竟煤、焦等重工业是山西几十年来的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是省财税的主要收入来源及GDP的主要组成部分。相比之下,产值微弱的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道路还很漫长,文化产业要产生与煤、焦比肩的经济效益还很遥远,所以在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选择上,重前者而轻后者是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人趋易避难的惰性也在消减着文化自觉性的形成。挖煤相对简单,对人的智力素质、创新能力的要求相对低下。相比之下,文化产业是一种创造力要求极高的产业,除了要求从业者具有较深的文化积累之外,更需要发挥人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与创新速度直接关系到从业者的经济效益与生存。这种门槛的高标准、严要求,使文化产业处于“价高人不问,香甚蝶难亲”的尴尬境地,所以激活、培育文化自觉性,需要下很大决心,付出极大努力。转型发展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意、长于创造的人和产业才会永葆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前山西的文化产业已经发展到了“部门推动”的极限,单靠某个文化部门的力量已无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各级党政“一把手”下大力气亲自抓文化产业,才能使文化产业尽快走上支柱产业的发展轨道。可以说,“一把手”推动已成为当前山西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迈进的必然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破解当前文化体制和文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有效调动大量的社会投资和提高民间投资的信心。因此,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惰性,克服单一重煤、重焦的习惯性思维,把文化产业作为落实国家战略和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激活“一把手”文化自觉性的具体措施有:一是要把文化GDP作为考核各级“一把手”政绩的重要量化指标,作为培育各级“一把手”文化自觉性的制度约束。二是召集现任各级“一把手”进行文化产业理论集训,提高全省领导层的文化产业理论水平,增强其推进文化产业的实践能力,保证理论尽快进入决策、指导实践。三是选拔熟悉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这样有利于将文化产业理论直接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干什么活用什么人的问题,保证各级政府长久、自觉、主动、高效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建立煤焦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山西堪称文化强省,历朝历代都不乏具有深远影响的山西籍文化巨人,如李悝、荀子、王勃、王维、柳宗元、元好问、陈廷敬、傅山等。山西也有不少世界文化遗产,如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表明了山西亘古不绝的文脉。但是,山西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后,其社会形象就一直是“出煤的地方”、全国污染严重的地区之一。煤作为山西的主流形象挤占了其文化在世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甚至可以说,山西煤的形象几乎覆盖了山西文化的辉煌,后人几乎很难将山西与高品位的文化联系在一起。近年来,煤的负面效应更加凸显,无数矿工因煤丧生,无数官员因煤落马,无数山川因煤染黑,山西为煤付出了极高的安全成本、干部成本和环境成本。吴邦国在视察山西工作时指出,“山西成也在煤,败也在煤。”这也说明煤应该为山西今后的转型发展承担责任,煤有义务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煤、焦有能力反哺文化。自全省煤矿重组整合以来,约有3000多亿元的资金从煤炭行业中转移出来。〔1 〕这些资金大部分都可以转向文化产业,寻求新的发展。这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对社会资本的必然要求。对以煤、焦为主导产业的山西而言,更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做长文化产业,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如吴邦国委员长所说:“山西不能在煤炭一棵树上吊死,要未雨绸缪,培育非煤产业。”新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持,我们要自觉地在煤炭资源枯竭期到来之前建立煤焦反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及早发展文化产业。
煤焦反哺文化意味着要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施统筹兼顾,要通过抽肥补瘦的办法,从积累厚重的产业中分流出财力物力,支持比较薄弱的文化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把山西优势的发挥和世界潮流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山西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具体来说,建立煤焦反哺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一是要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一些有成长性的新业态的文化产业起动和成长。资金的投入要全方位、多层次、大手笔、有力度,要对有潜力的项目和企业予以持续稳定的关照,要坚决摒弃走形式、做样子或者小打小闹的做法。二是要设立奖项,鼓励先行先试的文化产业。要通过物质待遇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多种手段营造有利于提升壮大人力资源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导向,要大胆激励人才、培育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从根本上进一步解放和激发文化生产力。三是要引导煤、焦领域的剩余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拉动投资总量,创造就业岗位,刺激文化消费能力。
三、调整文化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产业内部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代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层级,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2 〕
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要向高新业态倾斜,这是因为文化资源具有双刃剑效应。它在起步阶段或在一些资源展示型低端行业中可以发挥较大的正面作用,但长期来看,它也有可能转化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创造力的劣势,不利于人的创造性在文化创意上的深度发挥,所以,不能有自以为文化资源丰富而高枕无忧的错误认识。此外,文化资源优势不等同于文化产业优势,文化产业跨时空整合文化资源的独立性很强,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大国美国就经常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创意优势跨时空整合他国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将来有可能面临“端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局面。正如传统产业的结构有轻重之分一样,文化产业内部也有行业的高、低端结构差别。文化旅游业是附加值低、环境破坏力大的低端行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日就产生了七八百吨的垃圾,〔3 〕这样大的排污量已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比之下,影视业、动漫业是附加值高、环境破坏力小的高端行业。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制作投入600多万元,票房收入却超过2亿元,目前该剧总产值已达6亿多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规划从起步就要立足长远,未雨绸缪,直接向高端行业倾斜,不应等若干年后再花大力气进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从现在起,山西要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创意、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加大投入,发展能够代表尖端、前沿消费趋势的新业态。
动漫型影视业是文化产业向高新业态倾斜的主攻方向。当前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表明,“创意贵幻”正成为新的文化消费审美时尚。要运用高新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提高其科技含量。〔4 〕 (P214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的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将是为3D、4D技术提供内容支持与创意服务的动漫型影视业,即将动漫的创意与制作技术融合于影视业,其典型特征是高技术含量、高创意含量、高资金投入、高风险收益。动漫型影视业既便于大规模社会资本的进出,也有利于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更有利于文化产业生产总值的提升。收入达100多亿的美国影片《阿凡达》可以看作是这个新趋势的代表和开始。
四、实施“三步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上升为全国性的战略性产业,山西要抓住这次国家战略转型的大好机遇,将文化产业作为山西转型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发展山西文化产业应实事求是、长远规划,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努力使山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产值达到全省GDP的10%以上;第二步是争取二十年后使之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即产值接近电力、冶金等产业,约占GDP的20%以上;第二步争取三十年以后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产值赶超煤炭产业的支柱产业,从而使山西实现彻底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主要是打造文化产业载体,壮大文化产业主体。特别是要发挥中小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大力引导和扶持有前景的中小文化企业优先壮大起来,形成示范效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人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从数量上、规模上做大产业主体,扩大生产总值,扭转非文化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意愿和信心不足的局面,引导煤炭行业的民营资本转移到文化产业中来。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要把握住两个抓手。一是延伸文化产业链,既要把终端文化产品打造成精品,更要丰富文化衍生品市场,壮大社会分工环节带来的市场机会,大力发展文化投资中介与文化项目中介,为文化产业集群提供市场机遇。二是要提升附加值,既包括文化产业自身的附加值,也包括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提升附加值离不开强化品牌,要将系统性培育和重点品牌培养相结合,摸索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中国风格、世界眼光的品牌化道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创投平台,实现资金与项目的方便快捷对接。创投平台要加大对文化企业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的引介力度,要将引进高新项目与提升本省的项目结合起来。政、企、研要以紧密结合的方式,保证社会资本快速、有效地落实到具体的文化项目中来,把“抓项目就是抓增长,抓项目就是抓投资”落在实处。通过创投平台延伸文化产业链和文化附加值,确保在扩大文化生产总值上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山西煤老板退出煤炭行业3000亿资金去向引关注〔N〕.经济参考报,2009-09-21.
〔2〕马学强,赵树廷.加快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N〕.大众日报,2010-10-30.
〔3〕世博首日盘点:游客比预计少15万垃圾七八百吨〔DB/OL〕.新华网,2010-05-02.
〔4〕范富,赵景爱,董红琴,等.发展绿色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于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