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学习动

2011-01-01戴杰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5期

  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生物一直被学生所“弱视”。虽然生物是中考的内容之一,但由于分值相对较低,因此,无论教师怎样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将其当作“副科”来看待,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情境教学通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记忆更牢固,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能通过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并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教学时,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北安艾滋病事件”向学生设疑:你能说出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吗?你对这起恶性事件有什么看法?这样用真实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使学生自觉重视传染病的危害,从而积极地进行预防。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实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所授的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水分代谢时,联系盐拌黄瓜不久就会出现水的情况,种花一次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的现象,使学生加深对渗透吸水原理的理解。
  
  三、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通俗
  
  生物有许多概念和规律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用现象来“说话”,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课中,老师就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制造了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另外,还可以用类比法、比喻引导法等方法来解释一些抽象的知识。例如在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会从高密度的地方向低密度的地方扩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举例:假如你放学的时候乘公交车,车头很挤,但是车尾很松,你会往哪里走?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理解这一知识点,也避免讲得过深。
  
  四、恰当控制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人人都能成功
  
  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治理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师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设置课堂问题时,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较难的问题不提问后进生,以免他们因答不出而尴尬,影响自信心。
  
  五、循循善诱,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会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学生每次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都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好的方面有哪些,下次继续保持;不好的方面又有哪些,下次加以改正。通过指导的过程来培养学生面对结果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积极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在指导过程中,应对学生突出强调“努力”这一因素,让学生懂得: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失败是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容易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如果这样理解失败,就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横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