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音乐课歌曲教唱
2011-01-01华苗芳
知识窗·教师版 2011年5期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歌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是通过词与曲的结合,来抒发人们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一首高质量的优秀歌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学生不用带任何乐器,只要用固有的声带嗓音来演唱就可以了。笔者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下面针对歌曲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一、让学生通过欣赏从感性上认知歌曲
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地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过渡。这样我们就要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加以引导,让学生由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例如《七子之歌》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体会到游子回归祖国的幸福。歌中唱道:“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每当唱起这首歌,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升,懂得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感性上的认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和音乐所表达的内涵。
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符合他们时代和年龄的歌曲,歌词要健康、向上,能够充分体现出他们年龄和精神的个性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挖掘作品内涵,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动机、手法,音乐的高潮点、特有难度的地方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思想与所要表达的情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在演唱时,演唱者的感情必须与歌曲的感情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和内容。比如老师以“导游”的身份教唱《青春舞曲》,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新疆以及新疆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让学生感到兴奋和好奇,从视觉和听觉上真切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与热情好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教师用愉悦的表情、自然朴实的动作,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还要随时结合歌曲的旋律与意境点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领悟歌曲的意境,从而对这首歌曲产生好感,萌生出想学它、学好它的念头。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为一体,一切是那么地自然。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知不觉把学生领进了音乐的殿堂。可见,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达歌曲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三、抓住学生心理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现在电视上一些大型的文艺晚会较多,也推出了一些好的音乐作品,包括学生们喜爱的通俗歌曲。通俗歌曲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歌词简单,语言生动形象,情感表达自如,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是学生首选的演唱方式。
我们可以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唱一些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祝你平安》《永远是朋友》《天路》等歌曲。通俗唱法以真声为主,比较简单,容易学,不必追求民族、美声那样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一般学习几个月就可以登台演唱,为同学们学习歌唱提供了捷径。
笔者一般先让学生来个模仿秀,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例如欣赏韩红的《天路》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天路》高亢雄浑的气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天路》美妙绝伦的旋律,还可以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简短的乐曲和旋律。这样,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创新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浦亭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