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留守孩子守住一片阳光

2011-01-01苗莉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一、留守孩子的表现
  关于留守孩子的话题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问题的解决总是缓慢的。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经常让老师紧锁眉头,长吁短叹。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状况令人深思,他们的种种表现令人担忧:
  1.自由放纵,养成教育太差
  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或者是孩子父母同辈的亲戚。隔代监管,有过多的溺爱,他们只能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没有精神上、道德行为上的管束和引导,再加上祖孙代沟,就形成了教育的“坎”;即使是父母同辈的亲戚,因为心有顾虑害怕“得罪”孩子,或者因忙于生计,也只是给孩子提供些物质保障。这些孩子在家的教育一片荒芜,因此多半自由放纵,养成教育太差:不知道主动学习,上课走神,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更不善于钻研,有的还完成不了作业;有些孩子随手扔垃圾,出口说脏话,喜欢新鲜刺激,做事无拘无束,留怪发,穿不合身份的奇服;有的男孩子还偷偷吸烟,沉迷网络、撒谎、打架、小偷小摸,不尊重老师……恶习很多。
  2.缺失父母的关爱,情感出现“饥荒”
  留守孩子长时间不和父母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情感的交流;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有些孩子性格心理上出现异常:如孤僻、冷漠、自卑等。有的因为没有情感的依托,就把情感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上或早恋,不分黑白,不明是非,听不进去劝告。老师忍不住找孩子谈话,问他:“看你上课出神,在想什么呢?”孩子淡然的回答:“什么都没有想……”这种茫然与冰冷让我们不寒而栗。
  3.没有目标,成绩偏差,未来让人担忧
  留守孩子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偏差。电话那头的父母也没有多少文化,对孩子期待很低。他们在城里也赚了一些钱,便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不希望孩子能把书读的多好。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他们的未来在哪里?真的让人担忧!
  作为班主任,又身为人母的我,面对如此留守学生,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课堂上那让我心酸得迷茫眼神,课间那使我心悸的挑战目光,放学路上那令我心疼的孤单背影,震颤了我,我能坐视不管吗?我忍不住心痛,感到自己身上担子很重,我要帮留守孩子守住一片阳光,我思考着,行动着。
  二、帮留守孩子守住一片阳光的方法
  1.摸清留守孩子的真实情况
  细心观察、询问、家访,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真心、爱心与他们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有的放矢,耐心疏导。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赞赏的拇指,往往如绵绵春雨能滋润他们那干涸的心灵,如徐徐的春风能化解他们心中的坚冰。心门打开了,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态度会慢慢转变。
  2.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给留守孩子一个温暖“家”
  学校班级是留守孩子的第二个家,班主任更是这个“家’的家长。班主任每天要以母亲般的笑脸面对他们,感染他们。要在班内多开展故事比赛、主题班会、语文实践、“一帮一”等活动,让留守的这些孩子感到班级就是他们温暖、幸福的家庭,让老师和同学们成为他们心灵的依靠!
  3.加强与孩子父母的联系,增强教育的力量
  班主任要电话联系在外的孩子父母,说服改变他们的落后教育观念,抛弃“上学无用论”思想。让他们多和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上进,给孩子温暖支持。也要多和孩子的在家监护人沟通,帮助他们想想管理孩子的具体方法,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领域,监督好孩子的作息时间,监管好孩子的“真空时段”,不随便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多管齐下,多方监督,孩子的坏习惯就会慢慢改掉。
  4.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正确的引路,制定相应的明确的行为规范标准,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抓起,并且及时纠偏、评价、鼓励。这样学生留守孩子就会安心学习、积极上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塑造孩子阳光般的生命感觉,撒播爱心,让留守孩子守住一片阳光,健康成长,是我们班主任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单位 河南省淮滨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