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力课堂之我见
2011-01-01唐裕莲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课题,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所提出的:“课堂教育生命观。”新课程也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如何让课堂真正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引导自主参与,凸现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不是在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自主体验,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质疑问难,引导主动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2.激励评价,引发参与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使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心情愉快地参与,前提是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形成一种独立的、自由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激励性评价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考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吝啬自己的微笑,哪怕是非常微弱的赞赏,学生的思维火花也会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
所以教师的激励评价语言要“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促进课堂教学的“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
二、实现民主教学,放飞心灵翅膀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促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
1.避免认知强加,尊重独特感悟
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觉得因为自己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从而对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
由于每个学生的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再加上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决定着他们对材料的理解感悟是多元的。在这样的课里,老师对学生不同理解的尊重,就是对他们不同思维方式的尊重,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会保护学生最宝贵的独特思维并促进其发展,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2.引导巧妙选择,促使个性飞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染他们的学习情绪,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升华。(1)挑自己喜欢的;(2)选自己合适的;(3)展自己拿手的。
总之,弘扬学生主体,张扬教学民主,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显发学生的潜能,唤醒学生的精神,敞亮学生的内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慈溪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