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2011-01-01仲崇梅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数学学科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数学能力是中国小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下,校园同样需要和谐,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更需要和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有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两方面:
  一、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
  1.把微笑带进课堂
  心理学的很多研究以及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以最佳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持续往往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来实现的,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记得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如:在邮票问题中,我在赋予例题收集邮票的实际情境以后,提供给了学生三条探索建议,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倒推,并结合学生思考后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关键处给学生以“点拨”,使学生对倒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从头到尾都处在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很好,可见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2.把鼓励带进课堂
  二、教与学的和谐
  所谓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1e8de2ee7c6158cfdccf40114f93e30da.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引入知识时,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和比列”教学后,我有意识地在晴天带领学生到操场,要学生测量操场边杨树的树高。“杨树那么高怎么测量?”部分学生摇头,少数学生建议爬上去量,也有人建议先用绳子量树,再量绳子,可是都没有成功。这时我适时拿来一根2米长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马上出现竹竿的影子,量的长为1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长的2倍,你能量出树高吗?学生回答树高也是影长的2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地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问:你们能用比例写出求树高的公式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激发了部分学生我要学习数学的热情。
  2.变“学会”为“会学”
  和谐数学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要配合得合理、恰当,才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样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赣榆县塔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