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指导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1-01-01杨园园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是学习的三部曲。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预习的目的是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多读,读中感知品鉴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老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可见,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勤查,解决内心疑惑
  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僻词。这时,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勤查工具书能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圈画,记录点滴心得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要边看书边做记号。在前面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自己认为精彩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启发的片段。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有这样的要求:“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如有感想就在旁边简单写一写。”因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画出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初步学会用简洁的文字给课文加批注,培养其思维能力。
  四、设题,挖掘课文精髓
  指导学生经过一定时间预习后主动选择一些习题试做,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作为预习的一个小结。老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预习练习题,训练学生用新课知识解题。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预习的目的性,而且有助于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把预习重点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率。
  总之,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虽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它一经形成,学生将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 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第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