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艺术应用
2011-01-01王凤彩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一老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自豪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被邱少云那种严守钢铁般的纪律和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e6f30373bbfc860c0b9692f262d84c6ff84669f5c416f115e43aa73d8e797410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国艺术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应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审美情趣以及审美的价值观念,如《纤夫》的影像资料中,青山绿水的秀美及船夫的劳动美平行交织在同一个画面上,采用大景深的镜头:两岸俊秀的青山,蓝天,一弯绿的河水和河岸雪白的鹅卵石,鄂西山区特有的龙尾船和一群赶集归来的土家少女,水中船的影和插入水中的粗壮的船篙,身如弯弓般用力撑船的青年船夫。在整个欢快恬静的意境中着力表达了船的力与美,表现出劳动创造美的鲜明主题。又如在《春天来了》的影像资料中,一条高悬蓝天的高压电线上停歇着的无数只黑色春燕,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渐起,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之中就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并培养各种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