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培训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理性思考与实践

2011-01-01赵文英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确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等。其中的“统一”“全面”“一体”“倡导”,无一不是在追求建构和谐的语文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态平衡;无一不是在科学地调控、整体地优化语文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适度配合,产生共振效应,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一、坚持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也就是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从我国语文教学所经历的“诗教课程”主流到“文教课程”主流的发展历程,也足以看出我国历来把习诗学文与治道教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以载道”的功能所体现的文道结合的特征,正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经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上世纪50年代的文道之争,上世纪60年代的思想性与工具性之辩,上世纪80年代的“重情节分析”还是“重语文训练”之思,改革开放新时期工具性和思想性并提之说,世纪之交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所有这些让我们深感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蕴涵浓厚的精神生活,“文道结合”这一语文教学的传统理念确有发扬光大之价值。
  二、强调识字为主
  汉字在中国是比龙、长城不知伟大多少倍的创造,中华文化的根在汉字。因而中国语文教学历来十分重视识字教学,坚持以汉字的认读、书写和积累为基础,不仅有以“三百千”为代表的集中识字教材,而且有极其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可借鉴。汉字是单音节文字,集形符、意符、声符于一体,兼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辅开发左右脑的功能。另一方面,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又证明对汉字的认读必须辅以认真书写,因为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都只有通过反复书写才能增强认识与理解。汉语又以汉字为基础,读写的前提是识字。小学是基础的基础,识字量的达标,识字工具的掌握,识字方法的运用,汉字的优美书写和体会,识字和写字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必须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因此,学好语文必须过好识字关,语文教学理应以汉字的认读、书写、积累、运用为基础,对此我们绝不能动摇。
  三、落实诵读为本
  诵读为本是由汉字的特点决定的。汉语重意会,它的音韵美、形式美、意蕴美都极具悟性特点,全靠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会,依靠反复的诵读去体悟。苏东坡《送安敦落第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能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的投入,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中去口诵心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诵读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积累。“读”占鳌头,是我国语文教学宝贵的传统经验之一,是汉语学习的不二法门。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诵读为本”绝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而是对汉语特点和学习方式是否认同,是要不要按汉语的内在规律进行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
  四、加强基本练习
  “多读多写”“精讲多练”就是作为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提出来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