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1-01-01李艳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语言运用与文学审美的能力。如何在新文本、新理念、新形势下搞好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这种新的挑战面前,做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将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教学让我对新教材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新课程是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科学,更人性,更知识化,更生活化,更现代化。
  1.教材形式
  从教材的形式上看,新课程体现了其创新性和科学性。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单元式,变为现在的专题式,使相关的内容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序化,使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既便于老师的教,也便于同学们的学。
  2.内容安排
  从内容的安排上,在现代文的阅读上更是大胆地体现了创新思想,在新课程中,传统的重点篇目有许多没有被保留,而许多与同学们生活贴近的现代散文被请了进来,在字里行间更容易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使学生有兴趣,更主动地去探求文本,引导他们去对人生、对自己的将来进行思考。
  3.设计理念
  新教材的设计理念上,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传统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并非简单地将二者并行发展,齐头并进,而是以工具性为基础的人文教育,以人文性为主导,工具性为人文性服务,在充分掌握了基础能力之后,探究文本所蕴涵的人生至理,充实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情操。
  4.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下,要求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明显的变革。在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中提到了,教学方式上要注意体验性,强调同学们的参与经历,强调活动、实践与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懂得创设情境,要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我们老师教学水平的要求。
  二、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我发现在一线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
  1.目标不明确,偏离文本
  教学过程中忽略文本,认识不到文本在阅读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教师一味的凭空设立问题,不联系文本分析,课堂上想方设法完成自己的问题,把学生忽略在课堂之外,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于文本,扩展文本,之后却又游离于文本,走出文本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感受研究型阅读的魅力固然好,可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在走出去之后,能适时地把学生再拉回到文本,类似的不足还有,讲读文本时的以练代读等,都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们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多思考,多总结。
  2.阅读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形成了一种程式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文本的解读被老师程式化,不去思考文章的特殊性,不去发现文章的闪光点,根据自己的上课习惯,按照自己的套路,一味地走下去,这样不仅荒废了文本,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而且会使我们的语文课陷入一个呆板、生硬、了无生趣的境地,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可以说是破坏性的,课堂效果很难让人认可。
  3.阅读教学不能深入开展,阅读不读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许多学校以及老师,把对于学生语文教育的目标指定为中考、高考,而忽视了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在阅读层面上,出现了阅读不读的现象,据我所了解,有些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教材上的文本,很多是自己看一遍,就听老师讲,课后难得有时间好好去揣摩文本,消化文本,这种不推敲,不揣摩的做法,又怎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呢?
  三、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1.情境阅读,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要想具有吸引力,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得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长处,创设情境。我们祖国的语言,形成了多种语言文化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诗、词、曲、赋、小说、散文、戏剧等等,都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语文读本正是这些经典当中的典范之作。那么我们在研读文本、讲解文本时,就要充分发挥语言的特性,恢复经典的力量。或与学生们熟知的内容联系起来,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给同学们一种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体会生活,品味生活,让教学走入生活,再由生活回归教学,必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文本的理解通俗化,更易于感知,更便于理解,更有利于思考。
  2.个性阅读,提升自我
  新课程对学生的一项主要要求就是进行个性化阅读,希望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收获独特的情感感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个著名的论题。我们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识,这就需要我们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中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需求,有自己的审美观,将这些审美融入我们语文学科,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学生对文字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老师若能适时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向他们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进行材料的解读,多与他们进行分析与交流,让他们学会多角度的观察人生,去寻找自己对社会、人生独特的感悟,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内课外,双管齐下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课堂内外,我们都应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他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了解文本,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才会想去了解语文,弄懂语文,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无形之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同时又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的老师是生活,一切语言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能够让学生从本源入手,让他接触本源,感受本源,才真正地找到语文教学的出路,也才真正地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出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