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的研究
2011-01-01张艳莉
新课程·上旬 2011年4期
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可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问题”。因此,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感悟规律,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问题的情境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学习上出现的暂时的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
六、尝试小结,理论升华
美妙的开头扣人心弦,精彩的小结耐人寻味,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最后时间,精心提炼,有效引导,以完成圆满的心愿。做法有三:一是要明确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概念、阐释、主旨、重要思想方法等。二是要掌握课堂小结的基本方法,谈话式、议论式、板演式、对比式等。三是有效引导学生尝试小结,在授课完毕,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浏览、回顾、感悟,各抒己见,尝试小结,达成共识。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