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仙女湖区江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分析与评价

2011-01-01刘桂英张春美

老区建设 2011年4期


   [提 要] 本文通过对仙女湖区江口水库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后移民的生活、生产及基础设施状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认为后扶政策实施后,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凸现、环境效益初显。
  [关键词]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江口水库
  [作者简介]刘桂英(1979—),女,江西农业大学,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研究;张春美(1969—),女,江西农业大学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江西南昌 330045)
  
  一、水库建设情况
  
  江口水库位于赣江支流袁河中游新余市上游12公里的峡谷地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62%,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灌溉、供水、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工程。原设计水库正常高水位为72.0米,装机四台,总容量为3.52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1.4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为8.3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为4.67亿立方米,这样可使袁河下游地区31万亩农田的防洪标准由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在灌溉方面,不仅可保障袁惠渠30万亩农田的灌溉,还可增灌农田9.2万亩;同时还可解决新余城镇居民和部分工业供水问题,增加枯水航运流量。江口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多年调节的中型水库,保护着浙赣铁路、宜分公路、上分公路等重要设施和下游8万余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仙女湖区是江口水库的主要安置县(区)之一。该区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结果显示,至2006年12月底,仙女湖区共有农村移民6289户、20248人,其中登记到人为9017人,无法登记到人、核定到村组为11231人。截止2009年12月31日,实际直补人数为8851人,主要分布在仙女湖区4个乡镇(处)24个村147个村小组。仙女湖区各乡镇移民分布情况见表1。
  
  二、移民生产、生活调查数据分析与评价
  
  调研组对后扶移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2009年的现状调查和2006年的基底调查两部分内容。同时为了进行比较分析,也调查了2009年非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剔除无效问卷,本次监测评估共做问卷60份,其中2009年的现状调查30份,2006年的基底调查30份。
  1.移民生活情况
  (1)房屋类型。根据调查,2006年和2009年移民房屋主要有砖混和砖木两种结构。2006年属于砖混结构的住房有6家,占30%,属于砖木结构的住房有14家,占70%。2009年属于砖混结构的住房有15家,占75%,大大高于2006年,增幅达到45%。调查数据表明,后扶政策实施以来,移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如图1所示:
   (2)房屋面积。2006年平均每户住房面积为167平方米,2009年平均每户住房面积为180平方米,增长了13%。调查数据表明,后扶政策实施后,移民的居住面积增幅明显。
  (3)饮用水源。2009年取用自来水的有15户,占75%,比2006年增长25%;取用压井水的有3户,占15%,比2006年下降70%;取用其它水源(如山泉水)的有3户,占15%,2006年为0。调查数据表明,后扶政策实施以后,移民的饮用水源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4)取水距离。2006年取水距离为“100-500米”的有4人,占20%;“500米以上”的有5人,占25%。2009年取水距离在“100米以内”的有20人,占100%,比2006年增长45%。调查数据表明,后扶政策实施后,移民取水更加方便。
  (5)交通工具。2009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选“摩托车”的有11人,占55%,比2006年增长20%。调查数据表明,后扶政策实施后,有能力购买摩托车的移民更多了,移民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6)医院距离。2009年每个村都有了自己的医疗所,大大方便了村民就诊。
  (7)义务教育。2009年有6户家庭有符合义务教育年龄(7-17周岁)的孩子,入学的孩子占100%,与2006年持平。调查数据表明,移民区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当地移民普遍重视教育。
  (8)通信工具。2009年最常用的通信工具,选手机的有20人,占100%,比2006年增长30%。调查数据表明,手机在移民中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通信比较方便。
  (9)家用电器(多选题)。2006年的20名被调查对象中,按选择次数由多到少依次是“电视”(19次,95%)、“电冰箱”(1次,5%),其余为0。2009年的20名被调查对象中,根据选择的次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电视”(20次,100%)、“电冰箱”(16次,80%)、“洗衣机”(5次,25%)、“电脑”(5次,25%)、“空调”(4次,20%)。
  从调查数据可看出,电视机已经在绝大多数移民家庭普及,电冰箱拥有比例也较高。此外,移民家庭对洗衣机、空调、电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表明移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
  (10)邻里关系情况。2009年觉得邻里关系“很好”的有8人,占40%,2006年为11人,占55%;选“好”的有9人,占45%,2006年有7人,占35%,比2006年增加10%;选“一般”的有3人,占15%,比2006年增加10%。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移民户邻里关系好的占绝大多数,有部分邻里关系为一般,没有“差”和“很差”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2006年的邻里关系较于2009年要好,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11)治安状况。2009年觉得治安状况“差”的有1人,占5%,2006年没有;选“一般”的有4人,占20%,比2006年增加15%;选“好”的有3人,占15%,比2006年降低15%;选“很好”的有12人,占60%,与2006年持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地治安状况尚可,但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仍需要加强治安建设。
  (12)受歧视情况。2009年觉得“在当地没有受到歧视”的有20人,占100%,与2006年持平。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所有移民户在心理上都感觉未受到歧视,没有被原居民区别对待。
  2.移民生产情况
  (1)从事行业(多选题)
  在被调查的20人中,根据选择的次数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粮食种植业”(19次, 95%)、 “畜牧养殖业”(13次,65%)、“副业”(9次,45%)、“其他行业”(6次,30%)、渔业(4次,20%)、“林果业”(2次, 10%)。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移民主要是从事“粮食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并逐步兼营“副业”、“其他行业”、“渔业”、“林果业”。如图2所示:
   (2)2006年、2009年家庭平均承包种植规模
  从上表可以看出,移民主要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但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果树种植面积有较大提高。
  (3)2006年、2009年家庭平均养殖规模
  从上表可以看出,移民逐步加大了猪、牛、鸡、池塘鱼等的养殖,这表明移民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4)2006年、2009年家庭平均收入情况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移民的总收入逐年得到提高,而提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打工收入、养殖业收入和种植业收入的大幅增长。这说明移民要致富,需要发展多元化生产,同时也说明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在促进移民增收方面的效益显著。
  (5)2006年、2009年家庭平均支出情况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移民的总支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支出结构变动较为明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翻了将近10番,家庭设备购置、交通和通讯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食品支出、衣着支出也大幅提高。这说明移民从以前的单纯的以食品支出为主逐步转向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支出,日益丰富其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
  
  3.对移民后扶总体评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资金发放满意度
  根据资金发放满意度调查,大多数移民持满意态度,这说明资金后期扶持政策符合多数移民的要求,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移民管理部门需跟移民多沟通,并及时发放直补资金,把后期扶持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移民满意。
  (2)项目实施满意度
  根据项目实施满意度调查,有45%的移民对项目实施持满意态度,但大多数移民认为项目实施情况一般,这说明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3)家庭收入影响情况
  从后期扶持对村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情况看,绝大多数移民认为实施移民政策后,家庭收入有了改善,但不大。这说明移民后期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扶持效果,切实解决百姓困难。
  
  三、后扶政策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
  
  对仙女湖区固定监测户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的调查数据显示,后扶政策实施三年半以来,移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移民家庭的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收入结构愈加合理,消费开支日趋理性,移民生活不断改善。通过我们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2009年移民家庭平均收入达28474元,相较 2006年的11226元,增长幅度几近154%。2009年移民家庭平均支出为23293元,相较 2006年的9347.5元,增长幅度达到149%。从收入构成来看,种植业收入和养殖业收入大幅下降,而外出务工和经营等非农收入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后扶政策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富裕出来的劳动力一方面打工谋求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移民开始寻求自主创业,这两个方面的收入占家庭全部收入的19%左右。
  
  四、后扶政策实施带来的社会效益凸现
  
  问卷调查的数据还表明,移民2009年在衣着和文教娱乐方面的户均支出均远远高于2006年,移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当地社会的协同发展。由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移民和群众在规划项目实施中共同受益,于此融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改善了精神面貌,密切了当地党群干群的关系。
  
  五、后扶政策实施带来的环境效益初显
  
  据仙女湖区后扶项目基本情况统计资料,该年度项目主要集中在通村通组公路、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仙女湖区的4个固定监测点共实施了8个项目。在通村通组公路方面,河下镇洋田村吞家组修建 350米,建设自流水设施1处和占地700平米的码头一处;凤凰湾易家桥村洲上组建桥梁7.5米,建设一个移民示范村;钤阳办事处白田村下村组建乡村公路1千米,九龙山乡塔下村泉田组建乡村公路0.5千米,改厕1所。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移民的出行和生产,并美化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建锋.水库移民后评价综述[J].贵州水利水电,2009,(4).[2]黄健,黄健元.农村水库移民安置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2).[3]蒋思军.长潭水库1-6批移民经济分析及启示[J].经济师,2010,(5).[4]邵慧敏,肖圣飞,张春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万安水库为例[J].水利经济,2009, (3).
  [责任编辑: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