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1-01-01刘园童幼平

老区建设 2011年4期

   [提 要] 为了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一套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基础,三大步,三小步”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语音基本功为基础,分别从课前听力材料准备,听力课堂设计,课后总结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实践和应用该模式,发现采用该模式拥有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优势,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 听力教学;多媒体;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 园(1980—),女,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童幼平(1982—),女,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西南昌 330012)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从事技术、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也与其它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应把听说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听力口语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及课外时间大部分精力花在做题、分析语法及背单词上,忽视了听和说这两大技能,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听力课堂主体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下面就英语听力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套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基础,三大步,三小步”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一、以狠抓英语语音基本功为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更是听力的灵魂。广义的语音不仅仅是指语音和语调,还包括朗读的各种技巧,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语音的省略和同化,连读以及不完全爆破等。语音基础的优劣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从语音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标准的英语发音,培养其语音识别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句子很容易看懂,却很难听懂,大部分学生觉得磁带上该句子的发音很陌生、奇怪。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英语中有关发音规则所至。英语不像中文是逐词发音,英语的发音更像一条流动的波浪,波浪的滚动具有自己的规则。这其中包括弱读、连读、爆破等读音规则。正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发音不准,也没有掌握其中的发音规则,从而导致听不懂。为此,通过实践,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来提高锻炼学生的语音基本功:
  (1)帮助学生辨别音素,克服地方音,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培养学生适应英音、美音和某些方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判断声调和语调。
  (4)锻炼学生掌握“弱读”、“连读”、“爆破”、“同化”等读音规则。
  
  二、三大步骤:
  
  1.课前听力材料准备
  众所周知,听力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靠听者主动积极参与的认知过程。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听力材料是关键。目前适合高职院校的听力教材少之又少,所用教材大都也无专业特色。因此,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的学生处在信息化的时代,听力材料如果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过于简单、枯燥,就很难使听力提高一个台阶,浪费时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在课前教师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听力资料,而应该尽量选择与课本内容相关并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听力材料,最好是真实背景下产生的语音材料。如对话、独白,新闻、演讲、英文电影、英语节目、电影剪辑等。通过选择难度适宜、体裁多样、长度适宜的听力材料作为补充,用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课堂设计
  这一步是听力课的关键部分,是一个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互动式,分三小步进行,即预听(Pre-listening)、倾听(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任务为依托,以活动贯穿于听力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景,巧妙引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尝试,并根据学生口头和书面反馈的信息适当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协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完成相应的听力任务,掌握英语听力技巧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预听即对材料的泛听,不求甚解,只求掌握大意,所以不宜中间打断,要一气呵成。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汇、短语,要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意思迅速判断和猜测,或权且放下,暂不理会,不至于失去听后面话的机会。同时指导学生做些必要的记录,如论点、过程及相应的时间、地点、人物等。预听遍数不要太多,一般二至三遍即可。倾听即精听,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录音中的每一词、每一句都听清楚,不留任何疑问,甚至一些升降调的变化特点、连续、弱读都记忆下来,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听,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在必要时,教师可按下暂停键,让学生重复上句话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语速要慢。精听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0 分钟左右。通过精听,学生可详细了解各方面的语言知识。听后采用口头复述形式,要求学生把听到的内容变为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
  这三小步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借助多媒体设计的课件能营造由声音、色彩、图像、文字等组成的立体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大量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该课件突出的表现力和重现力,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和讲解,并可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内容和方法以实现双主体教学原则。
  3.课后总结及训练
  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听完听力材料听后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在听力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与问题;(2)自己是否听懂了听力内容,听懂了多少;(3)采用的听力策略和技巧是否得当;(4)经过训练后,自己是否有进步。学生通过及时的分析总结自己听力训练的情况,才能有意识地调整策略,从而提高其听力理解的成功率。
  同时,在听力课结束后,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针对不足之处,反复加强听力材料训练,并布置和补充一定量的相关听力材料。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更应该尽自己所能在课堂以及课前课后给学生以更多的帮助,在备课、上课上狠下功夫,确保每一节听力课让学生都有所收获。以上所述的“一基础,三大步,三小步”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拓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渠道,进一步挖掘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提升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实验,并进一步推广英语听力教学,实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维芳.强化英语听说课程[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王才仁.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许鑫.浅谈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J].企业家天地,2008,(4).
  [5]黄建华.英语的听力教学分析及课堂教学设计[J].安阳大学学报,2002,(1).
  [责任编辑:赵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