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景行行无止

2011-01-01刘晓波

鸭绿江 2011年3期

  刘晓波,祖籍大连,毕业于辽宁大学,新闻学士、文学硕士,现就职于辽宁省本溪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高级记者,文艺部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省作协会员。出版著作有:散文专著《随花飞到天尽头》《世间女子》《雪域女子》《行走的文明》;诗集《隔岸女子》。其中多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项;报告文学《谁先升起谁就是太阳》《构筑山水工业城》获国家级优秀作品一等奖。
  
  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玄奥天机——“艺无止境”方为大境;“高山景行”,以其意象取其高德,有多少不尽的内涵需要一生修为。大中先生深参其理,自勉自律,阔境远途,欣然跋涉,在当今画坛自立高境。以虎画独步古今,开宗立派;大制作山水纵横八荒,气象高华,为画界共识。其艺术成就,更在其60岁时举办的《高山景行——冯大中艺术展》中再得彰显。他心善怀真,重情重义,实为良师益友。认识愈久,感受愈深。
  翻阅冯大中先生所有作品,看每一年代,每一题款;翻阅他记述的创作实录和那些早已泛黄的速写本,心一点点退却浮躁,沉静下来。于是,一点点走进大中先生的艺术世界,真正了解其所以取得名耀美术史地位所走过的道路。那是一条寂寞的创造之路,也是灿烂的心灵之路。
  大中先生与共和国同龄,他的成长环境与同龄人也无大别,但岁月流过却形成不同的人生轨迹,想来真正的差别还是出自天资和心智的不同,他的艺术道路才会走向独属自己的绝胜风景。他天资聪颖,十几岁便可惟妙惟肖地临摹老师李笑如的作品《猛虎在山》,关松房的作品《春雨》。他出生、成长的年代,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贫瘠的,一切都依赖顺其自然成长,没有上天赋予他的那份酷爱,他未必会走上绘画的道路,艺术之门也未必会为他打开。对绘画的天生喜好,点燃了他心中的艺术之火,让他孜孜以求。无论家境困窘,还是求学艰苦,工作繁忙,皆可沉心画艺,以苦为乐。绘画成为心灵的一盏灯,伴随着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他作画画的是智慧。在他最初的创作上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他的心里,创作,就是把他与岁月一起成长的思考、情怀展于宣纸之上。画,是他心灵的解析和表达。从画虎伊始,他观察虎骨、虎纹cFVcEAjcluV4QGYne1o53bs4hvvac3bllqpOrA0h0kg=、虎情、虎态,并赋以娴熟的技巧、巧妙的色彩、生动的立意、独特的构图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技艺之外,深入古人之心,淡出古人之风,独创新纪,这才是他要创作的作品和建立的画风。自唐宋以来,虎画的表现皆是威猛的王者之尊,因因相习。自冯大中起。虎被赋予仁爱儒雅的灵魂,内圣外王的形象,成为一种可以交流生命律动之美的使者,他的虎画前无古人,以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使他跨入一代画虎大师之列。没有灵动的智慧,单是专精技法是完成不了这番大作为的。智慧和仁善是他的内心底色,因而,他在绘画语言中传达的也正是这个基调——生的尊严和爱的欢乐。其实,人间最大的智慧是爱,它可以使万物明泽,人心怀善。这是他的艺术思想,也是他的生命哲学。随着他的绘画艺术影响日益深远,90年代初他频繁在国外举办画展,有次在日本东京千代田办展,一位媒体记者向他提出一个暗藏玄机的问题:“你认为你的事业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大中先生笑着淡淡地说:“我生长在中国,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当然也在中国,但我希望我的艺术走向日本,走向更加遥远的国度。”他轻松的反应显出过人之智。
  他在和友人的一阙词中写道:“艰辛岁月,铸我功名切。冷眼南窗看世界,谁家灯火不灭?今无囊萤映雪,难忘草河昏朝。感叹红尘万丈,唯恋画室悄悄。”即使在生活艰难的岁月里,画室也是他最温暖的地方。画室是他的艺术空间,也是他的心灵空间,在这里他与笔墨相伴,博览经史子集、唐宋诗章……不了解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就无法真正读懂其作品;不了解其志向与追求,就无法真正地敬重他。我们常常愿意盲目仰羡一个人的名望,而忘记深入他的内心,体识他心灵的高度;愿意沉浸于外部的浮华,而忽视内心的华贵。因采访需要,我每年随领导、政要在春节前夕给大中先生拜年。算来已有15载。他每每在画室接待我们,房间里堆满笔墨纸砚、诗书画集,墙上大都是未完的新作,我们置身画室何处都有坐拥艺海之感。为此,我曾即兴赠予他一首五律——“草堂多画事,幽静且独为。向壁泼豪墨,啸声入景微。晴岚风雨过,万竿翠华飞。酣卧神思醉,红尘已久违。”他笑着说:“作画期间我真的食卧均在画室,足不出户,我老伴几乎每次都要动‘武力’才能把我赶出画室。”
  他的勤奋在画界是出了名的,功成名就至此,他一如初始。为临摹八大山人的一幅《杨柳浴禽图》,五尺、六尺、八尺的宣纸,一直临摹了六十余遍,情酣之时,他索性解衣盘薄,在画上一挥而就:“杨柳春风拂苦心,孤禽沐羽墨难皴。老夫磨透眉纹砚,追到神魂方解襟。”他沉浸于作画之乐,神魂相绕,倍觉快慰,这境界才是他心中的天门胜境。
  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从35岁获奖,38岁与宋雨桂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到突然沉寂下来开始蓄积新的创作,再到60岁时携呕心沥血七十余件巨幅老虎、山水、花卉画作,赴全国巡展,以他的《高山景行——冯大中艺术展》再次震动美术界,各界评价登峰造极,他真的是“十而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他的学养、体识、品格、修为力透纸背,淡定地写在一幅幅作品中……
  57岁时,大中先生经历了他最痛苦的人生阶段,痛失爱女,几乎耗尽他的心力。他的画风素以严肃雅致、苍润博大著称,当他再度拿起画笔时,他的创作中赋予了别样柔美的气息,诗性的韵味,舒缓的节奏——“韶华虽逝慰怀抱,惊梦人生意气萧。含嫩春花忽落去,恋秋霜叶带愁飘。胸学子史方思远,眼望云山妄论高。闭目禅林敲暮鼓,再听虎啸卷松涛。”他所表现的情韵让人看了落泪。
  《苍茅白露》是他从无尽悲思心痛中艰难度过创作的第一幅寄怀之作,画中茅草蓬蒿,清霜白雾,渺远若影,相叠如梦,两只老虎其态雍容,其情威严,神髓相伴,竟是多少语言无法尽述的。整体画面散发的哀伤看似淡且浅,反倒映现生命不堪负重的苍凉,唯大悲观大绝望里才能酝酿出最深的情感和最柔软的心。人生无常,美好的生命竟也弱如这些凄美灿烂的微草,年年漫生,终竟一逝。生命里的爱该如何赋予和放手?这幅作品他将永远保存,也将永远窖藏他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幽谷谁怜王者香。几枝情态各低昂。女儿不至知何处,只洒思心泪数行。”他为画作《谁怜王者香》深情题款,画里那寥寥数笔的兰,写尽他的寸断肝肠,让人看了泪如泉涌……他的作品语言和情怀,谁人可懂?当你被其作品撼动,这一刻,是否才刚刚迈进这位艺术大师心灵的门槛?他再度画《在水之湄》时,同样选择了芦苇、白露、茅草和两只老虎,但表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在古意悠远的水边绽开了轻灵细小的粉色花朵,野旷幽馨被赋予初生的力量和生机,那抹哀伤已被永恒的大爱所提升,画面充满爱的气息和美的韵致,他以一种更加澄明、豁达的眼神审视周遭的一切。他以诗意的笔墨和情感渲染画境,以哲人的思想赋予作品灵魂。画面似一部流动的诗篇,淡淡兮,不胜其华;皎皎兮,极尽其澄。画境如其心境。繁复而筒净,畅然而专注,从不纠结凝滞,在浩繁里独立自我,那份淡然却蓄满浓浓真情,这份修养和功力岂是寻常得见?
  他的画作所表现的物象景观,清绝高标,寂渺空阔。繁复郁茂的植物,荒远静谧的旷野,喧嚣荡尽的林泉,古意道劲,内力深含,其意净简,其势沉郁,令人在其画前屏气静视,生怕惊动了那份天地初成的净美和秩序。他的工笔显露着一种轻松,细而不腻,工而不匠;写意则是一种内敛之后的奔放,似吐还蓄,似涌还含,细节与整体丝丝入扣,气息相连。为使衬景与主题浑然一体,神韵贯通,大面积的背景甚至可以为一个占踞最小面积的动物作最华美、最繁复的似工还意的铺陈,对很小的那个动物又以工笔处理。画虎须时,他必须屏住呼吸,方能下笔。画两只老虎在一起,他从不曾让两只老虎尾巴出现于同一画面中,为的是去其杂乱……这份笔力尽显一位绘画大师的简素和精繁。
  他的创作立意出新,神逸高飘。在《快哉童年》中表现了他心中无限神往的美哉童心、纯情童年的无拘无束情态;在《岁月》中表现的则是觅古松不见,感怀庾信的《枯树赋》而叹人的生命在宇宙之中之脆弱和渺小;《远瞩》反映的是神游千载之上,面壁而心向万壑之中。创作《长白五月》时,他六次登临长白绝顶,饱览风云雨雪,他所表现的景致更在画外的那份情怀——时值长白五月之阳春,山下是繁花烂漫如锦,而画家表现的是高风悲旋、四野低垂之境,那份心灵的浸润独逸世外,这便是他强者之外的百转柔肠。小尺幅的《一枝一叶也风流》、《写得翰墨舒春风》、《老竹婆娑》以及仿八大山人的《瓜鼠图》情味,都体现了一个艺术大家的不同情怀。豁然问,那些丝丝缕缕渗透他心灵光源的画作,那些饱受多少寂寞求索精神、失女丧父之痛情感和那“壮哉毛瑟舞,无尽泼山河”的豪情,让我们才刚刚看懂他的作品,伫立其画前,泪光盈盈……
  他笔下的松竹梅兰独有大中风格,气象宏大,心机别具。历来画松竹梅兰都是衡量名家圣手艺术修养的一道难关,各立新奇,却也多以幽情雅调取胜。他则不同,竟能以吞吐天地的生命力来表现松竹梅兰题材。他画梅不多,但对梅的体识却是匠心独具,他以《万玉图》来表现梅花,力避柔媚,只取古意,竟然气魄逼人,如他心中喷薄的烈焰冷香,于寂寂雪野中,灿然其开,那份霸气似开国帝王一般,君临梅国,卓立群芳,万玉朝拜。表现松题材的《高山景行》、表现竹题材的《新雨晴岚》无一不体现了他这种王者气势和独成艺术体系的大家之风。
  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定海神针。他坚持走传统的写生道路,在写生的基础上纵情翰墨,以心境拓展笔法。从独创虎的艺术符号,到开始寻求不似之似,从以形传神,到转向以意取神。他的作品延续了中国古代大家对自然的触摸,反映了当代中国画对自然与生命的亲近态度,在现代功利世界里显得很华丽、很儒雅。作为当代中国画的中坚力量,他在传统题材研究、大幅山水以及他所擅长的工笔动物等方面,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拓展,展现了一个绘画大师出入于工笔、写意,畅行于花鸟、山水之间,融会贯通传统与创新的审美理想。他的心里潜藏着一个世界,在那里有着永远读不尽的渺远苍穹,有着人类永远解不透的无穷奥秘。他说:“人类若没有新鲜的科学知识,去填补饥渴的灵魂,便难以寻得一把把开启宇宙千重门户的金钥匙;人类若没有高雅的艺术去抚慰躁动的心灵,梦世界里便缺少柔和的芬芳和曼妙的景色;要不断地去破译天地间那一个又一个未知,去一次次尝试青春的果敢……”这便是他师源古法,寻求突破创新,显示他不同凡俗的艺术思想根基。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入世精神,如孔子之周游列国,只为实践理想,广博识见,身体力行,从不满足日隆的声望,心有高山可仰,路有明径可行,他认为自强不息就是君子当为,在他的强意志里,他就是要情近高境,体会心灵的芬芳。说来,他既可在俗情俗世里欢快生活,包容现实,又可抽离俗情俗调,禅心无杂,专心作画。他的心灵一面入世,一面出世,立定高远,散射着动人的光泽。
  由于积年的读书习惯,因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吟诗弄对是他最大的休闲爱好,而且古典诗词造诣很深,尤爱律诗绝句。他创作题材广泛,日常起居,四时即景,人生感悟,信手拈来,口齿噙香。我曾有幸翻看到他的手札,里面古意古风,信函往来竟然都是文人雅士的律诗绝句,智慧灵动,语出机杼,但格律之工,立意之巧,语境之奇,令我倍感兴趣和敬意,也让我看到他风仪超逸、情性率真的一面。暮春时节,他游皖南,觅弘仁、梅清诸新安画派仙踪遗迹而引遥思。在瞻仰黄宾虹故居时,见院内满目杂草荒芜,落叶不扫,草丛中横躺着一残碑感慨万千,心潮激烈,遂有七律一首:“千里寻踪上披云,皖南翠岭觅仙魂。渐江古冢埋荒草,虹叟残碑睡晚舂……”他积极入世享受生活的情味也常跃然纸上——“傲世性孤高,喧嚣亦从容。心存异志远,何拒俗情中。”他的柔词蜜语巧妙灵动,颇富古人之风——“轻风梳柳影,萤火入闲窗。深院敲棋子,对酌就月光。”他在和友人端午感怀写道——“青春未入大学门,却在山乡垄亩耘。种豆南沟沾夕露,荷锄北岭沐朝暾。卅年壮志曾萤雪,五柳拂春不染尘。昔获功名好纵酒,今失爱女常泪痕。”他写古体诗很多都是在登山、乘车时,一挥而就,但他又是极认真的,为推敲一个字会改好几遍,那种状态极为可爱。他顽皮时常会自比老虎——“邀君仲夏上青峰,浴汗涤尘虎步轻。松下扪心凝目祷,槐荫仰首觅蝉鸣。品茶玉观参玄境,把酒琼楼悟妙情。放眼云山复赏美,范蠡笑罢慕渊明。”他的知青同窗收藏41年前他的旧作手书,青春时代的修养和境界现在读来依然可佩可叹“……回忆天高海阔志,而今恰过五寒暑……劝君忧心莫太甚,养病更需精神补。……苍茫北望夜空斗,朔风漫漫撼寒屋。”他欢快的内心,睿智的反应更是令人叫绝。他在为原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绘制的《新篁明月清泉图》作现场即兴题,思考片刻便挥笔写道:“世震书记为政多年高位,其心如月,皓皓乎自有其辉;其情若水,淡淡乎自有其善;其德似竹,郁郁乎自有虚心劲节。”令在场人士无不钦佩。更显才思敏捷的是为原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上将画的《秋风海浪图》作即兴跋时,似不假思索,但又一波三折,幽默轻灵,其洋洋洒洒之势,如同早已深思熟虑,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写道——“福堂作画,不厌其大。泼水为海,点石为崖。其色亦雅,其墨亦华。风也萧萧,浪也滔滔。思也飘飘,情也渺渺。心也浩浩,笔也矫矫。今观斯画,势与天高。我为其友,焉能不自豪!”可见其精厚的学识和修养。
  他的书法与其画风一脉相承,苍厚稳健,内力深藏,他的书法结构之美,体现了当代画家扎实作书的审美取向。他写得看似很率意,但疏密、轻重、徐疾处理得极为得当而娴熟,笔墨圆润,不乏方峻,亦不失“虎头虎脑”之意趣,爽朗质朴之间摒弃当下一般画人书法的轻佻浮薄习气,寻求书写的乐趣,即使放浪也怀真。他内心的坚定和严谨,威为他作画、写字、为人并行的准则。他近年多作梅兰竹菊,旧典新题,但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写意花卉全凭书法写出,对此他的自信全在实力而显得劲笔从容。在他的审美追求中,可以看到他志在超越文人绘画萧疏冷逸之境,要表达一种浑大的气象。
  大中为人有情有义,上交不谄,下交不傲,故交好友多是几十年的朋友。至今,他还保留与当时知青们的联系,每年会请他们来家里做客。有一次他轻轻地说:“我昨天在家工作,报有大雨,没有下,8月8日是我下乡45周年纪念,晚上我张罗请知青同学吃饭,来了一半,二十人,感慨万千,有几位走路都吃力了,我感恩上苍赐我健康、智慧、功名、道德、勤奋……是不是?”他清澈纯真的内心极为动人,他甚至把自己的优秀和成功都归结为幸运。儒佛道法他广纳兼学,心怀慈善,热心教育,同情弱者,常为善举。
  积养才情,吟诗作画,修德修为,便是一位艺术大师的生活样态吧,我不禁问:“致远的道路如同天门一线般,还将何去?”他笑说:“我志平生攻画虎,胸中还有八荒图。搜得奇景抒慷慨,再展横空万尺素。”人生的境界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关键在于人的心灵能行多远,能悟多深。在他的内心,铺展的和尚未呈现的万千景色仍然浩荡着奔涌着,显示了他非凡的创作实力和一个艺术大师的悠长道路。他又开始了《梦里江山》系列山水画创作,让我们再一次期待他灿烂的心灵画卷横空出世……
  
  责任编辑 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