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生日
2011-01-01徐宜发
鸭绿江 2011年5期
徐宜发,生于1949年10月,河南长垣人。1968年毕业于郑州铁路司机学校,历任机务段司炉、副司机、司机、郑州铁路分局秘书、郑州机务段党委副书记、副段长、党委书记、段长、郑州铁路局纪委副书记、郑州铁路分局副分局长、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局长、调研员,现已退休。1998年开始发表散文作品,著有《我心永恒》、《我的太阳》、《我书我心》散文集,其散文作品常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
农历三月初三是我老妈的生日,这几年每逢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要凑到一起。妈喜欢热闹,见了晚辈们又是问这,又是问那,好像年轻了许多。
我妈生于1924年,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姥姥家住在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祖祖辈辈都靠种地过日子,盐碱风沙土地贫瘠,让妈从小就饱尝了岁月的艰辛。妈15岁那年到了徐家,不久便和我父亲一起跟着我爷爷离开家乡外出谋生。谁知好景不长,祖父不幸意外身亡,他们只得另谋生路四处漂泊。1945年春天我父母流落郑州,父亲凭着他学到的手艺依托朋友在铁路找到一份工作,生活算是安稳下来。1949年10月,我作为长子来到这个家,既给他们增添了乐趣和希望,也给他们带来了劳累与“烦恼”。听老妈讲,那年我是拖着病体来到人世间的,生下来20多天不会吃奶,闹得大人整夜睡不好觉,父亲跑车回来不辞辛苦抱着我到处求医,用他们的心血倾注我这个幼小的生命。我脆弱的生命终于挺了过来。多少年过去了每每谈起这些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儿,父母把我养大成人太不容易了。
父亲终因积劳成疾过早地倒在工作岗位上,离开了人世,母亲硬是一人靠着她的坚强和勤劳把我们兄妹六人拉扯大,我说不清楚在我们的生命里母亲究竟付出了多少艰辛!
母亲给予儿女的太多太多,我作为母亲的长子回报老人的却很少。这次老妈过生日,我想安排得既要俭朴又要让老妈高兴,我知道妈从来就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就是最大的满足。按着妈的要求,我安排在农历三月初三前一个休息日把家人聚在一起。我说:“妈,放心吧,只要在郑州都过来。”我们是个大家庭,多数人在郑州生活,如若都聚在一起有20多人,妈听我这么说就高兴了。
接近中午时分,我陪着老妈到达预定饭店,我的妹妹们有的带着她们的孩子先已到达,有的还在路上。我让妈先坐在沙发上休息,是怕老人家走得时间长了累着。我问妈累不?妈说不累,这两年比前几年强多了。我也看得出,近两年妈的气色和精神是比以前好多了,遇上好天气都要下楼走动,凑够手还要和邻居大妈、大叔打打牌,老人在一起有老人的乐趣。
三十多年前母亲患上了糖尿病,医生要她留下住院治疗,她却坚持在家用药。我心里明白,她是担心没人给我们做饭,没人照料这个家才不去住院的。苍天照顾,母亲遵照医嘱天天服药,她的血糖指数很快降了下来,不适的症状也逐渐消失了,她并没把自己当病人,操持家务一如既往。现在回想起来,在这之前母亲就已经患上了糖尿病,只不过不以为然不当回事,才发展到严重程度。在我心里糖尿病很可怕,吃饭要控制,餐饮要注意,事事都要谨小慎微。妈可不这样认为,一切要顺其自然,太在意了思想压力过大反而不利于治疗,不利于健康。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妈的逻辑思维不是没有道理的。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药物治疗是一方面,心理治疗也很重要,任何一种疾病仅靠药物治疗精神压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年妈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是2005年夏天,朋友给我送来几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针剂,那些年母亲的体质每况愈下,常去医院看医生,我就想到先让老妈用这些保健药。谁知道,妈用药后出现异常反应,我后悔莫及,埋怨自己为何不先试用呢。妈却说:“这是好药,不能怨你,谁也不能怨,用在别人身上没事,用在我身上有事,只能说明我有问题……”妈就是这样,生活中出现不愉快的事从不埋怨别人,先从自身找原因。老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没文化,不识字,可她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妈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典型淳朴的东方女性,看到了一个伟大母亲的高大形象!
我们全家人除了在外地的基本都到齐了。看着一家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老太太坐在上座满面笑容。一会儿,服务员把制作精美的生日蛋糕轻轻放在我妈的面前,点燃一支支生日蜡烛。烛光映红了大家的脸庞,映出了妈妈幸福的微笑……
责任编辑 春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