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境界源自有故事的人

2011-01-01易杰

董事会 2011年5期

  其实,真正的艺术品收藏从来不是一种大众文化,艺术家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艺术不仅是一种行为,具备了艺术家的身份更带来一种人格魅力
  
  目前中国艺术市场国画强势回归,市场整体繁荣。这也证明,中国的收藏家和投资人的眼界越来越宽广,艺术市场越来越成熟。
  一份新近公布的艺术榜单,对前5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0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进行了排名。73岁的国画艺术家范曾今年首次登上榜首,其作品2010年公开拍卖总成交额比上年增长163%,达到3.9亿元。
  
  许家印(广州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艺术家需要行走
  
  在企业家圈儿里,你再跟他说什么宾利、法拉利,这都是很俗的一件事,都不如你从家里掏出一幅字画,或者直接说出我和那个著名艺术家是朋友,“你瞧我这个,多么有面子。”这就是所谓的终极消费,终极炫耀。
  对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明星企业家许家印来说,就是如此。在他投身排球、进军足球之后,他又斥资1281万元做起了收藏的生意。尤其是对擅长于花鸟工笔和写意的岭南画派大师周彦生的作品情有独钟,大有“逢画必收”之势。
  “事实上,一个当代杰出艺术家的一件好作品,一方面要有所贡献和突破,另一方面,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不能奴役他人、诱惑他人,或者覆盖他人的理解力,它既要有影响力,又不能欺压别人,还要勇敢地动起来,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当代艺术当中最需要发展的一个方向。”许家印认为。
   “其实,在世界各地,华人圈越来越以购买艺术品为时尚,同时他们的收藏也从中国近现代书画开始转向了当代艺术的领域,比如方力钧、周春芽、俸正杰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纷纷在印尼举办个人画展,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即来自印尼华人圈的部分核心人士。此外,国际拍卖市场上买家也从过去对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的偏好,转向了对张晓刚、岳敏君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热捧。这都说明,我们的当代艺术家更多地为人熟知,为人知晓,是对我们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这就是艺术家行走的结果。”
   所以,许家印认为,一个不经意的生活小景或片断,没有媚俗地向你感官推销,而是让你从容地进入画面。在不大的空间里,你却有一种别有洞天般的感觉;在有限的时空内,你会体验到一种无限的、不紧不慢的精神漫游,这种精神漫游让你既感受不到深重,更看不见广告式的说教与灌输,而是在虚静中让你体验生活的真实。这才是一个当代艺术家真正的行走境界。
  
  程寿康(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艺术家犹如向导
  
  “如果你买了一辆好车,它很漂亮,性能很好,你研究它一个月足够了。但是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你越研究越发现它的历史是那么长,一幅画里能挖掘出这个画家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际关系以及当时的生活态度,这对人的心灵是一种熏陶、净化,甚至开悟。”程寿康说,“很多时候,当代艺术家们创作艺术品收藏的全过程就是一条快乐链:学习收藏的过程很快乐,有的新藏家会一下买几十万的书;参加艺术品预展很快乐,用‘明星’王刚的话说就是有种‘过手即拥有的’快乐;参加拍卖会与人斗其乐无穷;回家欣赏快乐,增值也是快乐。企业家本质喜欢参与竞争,并且胜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毕竟是抽象的,但是在拍卖场上的竞争十分具体,从竞争者手中横刀夺爱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成就感。竞拍艺术品那是快乐,买的是真品那是增值,买回家那是享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艺术家尤其是那些广为人熟知的艺术家,他们往往崇尚精致生活,但从不张扬,他们对己对人都有自己的独到选择。就像绘画对他的吸引力和创作的灵感更多来自于直觉。他们信奉真诚是艺术家最大的品质,中国社会本就魔幻,艺术家唯有像镜子一般,把一切倒映出来。由此艺术家遂变成了一个说故事的人,一个评论者。同时妙就妙在,真正的故事并非他们所采纳的题材或所观察到的物象。最精彩的故事是他们创作过程所达到的成果,这个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们画面中传达的那种变幻无穷的境界才是唯一的,最密切、最富有戏剧性的成果。
  所以说,在程寿康看来,艺术家就像一位向导到了一块探险地域,引导观者进入神秘的、未知的领域。所谓探险地,指的是在艺术家画面构图里面揭示出的幽默、生动而自然的内蕴。 换句话说,艺术家因那感性的构图而显示了丰沃的视觉成果,而这视觉成果又蕴含在各种富有想象潜能的,个人情致的空间里。这也是艺术家自身品牌内涵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