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1-01-01陈建国
职业时空 2011年6期
摘要: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软硬件的实际和教学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比较适用并基本涵盖中职计算机专业各类专业课程的三类教学模式,即:主题任务型、选择探究型、导学互动型,这三种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专业课教学中一些紧迫问题,使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模式参考。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的种类很多,李秉德教授把典型教学模式归结为七种: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模式、掌握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
综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由于适用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实质内容,就教学发展史来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于应用。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着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选取的依据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比较适合于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各类专业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三类型,即:主题任务型、选择探究型、导学互动型,具体如表1所示。
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它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就其最根本物质和认识论方面的原因是由于当前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结构的应用性、操作性及逻辑性所决定的,也是当前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中职校计算机软硬件配置及教学手段所决定的。
三、三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及实例
1.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实例。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任务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信息,以达到研究任务、理解任务、完成任务、创造任务的目的。此类型适合绝大部分办公自动化、图形图像、计算机及网络组成实践等情境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情境性的特征。
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1)任务的丰富性、灵活性。任务可以是课程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任务可以由教材引起、教师引起或由学生自己选定。(2)信息容量大、外延宽。在一定任务的范围内,信息量多,范围大,可以是单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可以是纯课内的,也可以是纯课外的,或课内课外结合的。(3)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任务为圆心,以有关信息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信息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
课例《网络、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制订旅行计划表》中的综合任务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主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此课例中,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完成了EXCEL和INTERNET的学习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进行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能。目前,正值旅游佳期,最近学校要放5天假,想外出旅行,一直没有制订出一个外出旅行的计划。现在请同学们借助于网上资源的搜寻,制定一份详细、合理的旅行计划、费用在5000元/人以下的旅游胜地去旅行,同时请告知相应旅游胜地相关的交通、天气、住宿和景点等信息。完成后请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创设了一个主题任务——制订旅行计划表,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主题任务自主地利用网络环境去探究、解决和完善这个任务;此外把本主题任务同课内知识结合起来,以达到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目的。基于设计要点“本综合任务意在巩固与练习:
(1)IE浏览器使用的方法;
(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
(3)网上图片与文字的保存;
(4)网上文件与网页的下载;
(5)EXCEL的基本操作;
(6)电子邮件的撰写与发送。
本综合任务要求在150分钟内根据自己从网上得到的信息制订计划,提供的样例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在完成本综合任务的基础上,跳出样例的束缚,大胆施展才华和发挥创意,制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然后以“制订旅行计划表”为中心主题,对此主题任务进行肢解——整合——完善,以达到探究任务、解决任务和完善任务的目的。
2.选择探究型教学模式。选择探究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教学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此类型适合计算机原理、网络技术基础等层次性、研究性强的专业课程。
此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如下:
课例《硬件测试》:此课例在计算机基础的第一章介绍了一些硬件常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等后,要求学生领会计算机各种硬件的逻辑实质。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专业性,加上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硬件,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由于设备有限,通常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我们只能拆卸一台电脑让学生观摩,或者仅仅是演示几张图片,这样的讲解和演示,对学生可能只是过眼云烟,因为没有领会,很快就会忘记,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硬件知识,也能学以致用,我们对该节内容使用选择探究法进行了课例设计。课例的软件硬件设备是一些测试软件如“HARDINFO”、“SiSoft Sandra”“一分钟测试”等,在上网条件好的机房也可以提供相应的下载网址。在教师指点下,对电脑作一次“全身体检”,了解其性能和配置,并尽可能提出一些升级建议。对这种选择探究法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亲身探究和体验,才能把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完成本项任务,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评测电脑,购机时就不会盲目选择,上当受骗。
3.导学互动型教学模式及实例。导学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的积极互动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思维上始终贯穿老师的导和学生的领悟过程,动作上始终贯穿着老师的讲、演和学生的练过程。这种精讲演练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多次分步螺旋式上升进行的。此类型适合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等结构性、逻辑性强的专业课程。
以下是《QBASIC程序设计“嵌套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的教学程序设计:
(1)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做课件,同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小组,以便课堂中进行小组竞赛(练习)。
(2)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堂课笔者采用范例教学,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分组进行讨论,老师加以整理归纳,引入新课。
(3)新授课。①讲解循环嵌套的概念,举例。②讲解循环嵌套的说明及注意点,演示片段小程序。③讲解循环的双重嵌套的应用,演示小的应用程序。
(4)课堂练习及练习反馈。运用循环的双重嵌套来完成下列程序的填空(2至3个程序填空)。程序填空采用分小组竞赛进行,每获胜一次得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小组将技能等级加爵一级。当然此项步骤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及学情分层次多次完成。
(5)课堂小结。通过提问“通过本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堂课学习,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要点。
四、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我们提出的三种类型教学模式能适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教学,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一些紧迫问题,使各种层次的教师在教学上有一定的模式参考。教师们在教学中都能自觉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加里.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丰,沈化敏,陈建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适用教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