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钨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的专题报告

2010-12-31贾银松

中国钨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工业发展

贾银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北京 100804)

1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走势

1.1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9月,国内生产总值268 660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三季度9.6%,环比回落0.7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分季GDP增速见图1。

图1 2008年以来分季GDP增速

1.2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 228亿元,同比增长24%。1~10月,城镇投资187 556亿元,增长24.4%,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38 070亿元,增长36.5%,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分季度投资增速见图2。

1.3 市场销售加快增长

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 313亿元,同比增长18.3%。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如汽车增长34.9%,家具增长38.4%,家电增长28.1%。2009年5月以来分月消费品零售总额见图3。

图2 2008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分季度投资

图3 2009年5月以来分月消费品零售总额

1.4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10月,CPI上涨4.4%,环比扩大0.8个百分点。工业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2008年以来分季度CPI变化情况见图4。

图4 2008年以来分季度CPI变化情况

1.5 对外贸易恢复较快

1~10月,进出口总额23 9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12 706亿美元,增长32.7%,进口11228亿美元,增长40.5%。进出口相抵,顺差1 478亿美元。2008年以来分季度进、出口增长速度见图5、图6。

图5 2008年以来分季度出口增速

图6 2008年以来分季度进口增速

1.6 货币供应量高位回落

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9万亿元,同比少增2.4万亿元。2008年以来分季度广义货币M2增速见图7。

图7 2008年以来分季度广义货币M2增速

2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1 工业总体增速较快,部分行业增速减缓

1~10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10月增长13.1%,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2009年以来分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分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见图8、图9。

2.2 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轻工业运行基本稳定,重工业过快增长的势头趋于缓和。1~10月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与上半年持平;重工业增长17.1%,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10月份,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9%和13.2%,比上月回落0.1和0.8个百分点。

(2)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快于全部工业。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低全国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有色分别增长13.7%和15.4%,比上半年回落4和3.6个百分点。9月份六大行业增长9.7%,比8月回落1.7个百分点。

图8 2009年以来分月工业增加值增速

图9 2009年以来分月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

(3)工业投资增势平稳。1~9月,完成工业投资67 926亿元,同比增长21.9%(9月增长20.5%),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51 970亿元,增长25.4%(9月增长28.3%)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6大行业1~9月完成投资24 053亿元,同比增长14.3%(9月增长13.2%),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同比增长0.3%,比上半年回落9.1百分点;有色同比增长37%,比上半年加快2.8百分点。

(4)部分行业增速减缓。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3.1%,环比回落0.2百分点,分行业看,有色、钢铁、电力同比增速降至7%以下。

2010年10月及1~10月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见图10。

2.3 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1~10月全国钢产量5.25亿t,同比增长10.7%,平均日产174万t,相当于年6.35亿t水平。其中,4月份日均产钢184.7万t,相当于年6.74亿t水平。粗钢产量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9月为160万t/d,比4月低24.7万t。2009年以来分月日均铁/钢/材生产水平见图11。

钢铁价格呈W型走势。2008年10月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见图12。

2.4 有色行业运行情况

1~10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2 617万t,同比增长27.6%(比上半年回落7.4百分点)。其中,铝、铜、锌、铅分别生产1319、392、431、348万t,分别增长27.6%(-5.4%)、12.5%、23.2%和6.4%。10月产量263万t,增长2.8%。2009年以来分月10种有色产品产量见图13。

2.5 汽车行业运行情况

1~10月,汽车产量1498万辆,同比增长33.8%。其中轿车、客车、货车分别为681、183、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6%、25.4%、28.1%。2009年以来分月汽车产量见图14。

图10 2010年10月及1-10月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情况

图11 2009年以来分月日均铁/钢/材生产水平

图12 2008年10月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3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要精神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为中心,合理开发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依靠自主创新,着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占领未来竞争制高点;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基本原则:坚持产业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调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坚持满足内需与出口调节相结合;坚持保护环境与清洁生产相结合。

重点工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强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兼并重组步伐,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加强自主研发创新。

3.1 国际环境总体利于和平发展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图13 2009年以来分月10种有色产品产量

3.2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资金供给充裕,科技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等等,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制约科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迅猛。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 820.03亿元。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有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 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据此,,目前全国有近50个城市达标,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未来发展有着巨大潜力。

1995年至2008年12年间,我国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从2个增加到10个,投资以每年100多亿元的速度在推进。迄今为止,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3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到835.5km。

近万亿元商机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受益最直接的就是车辆制造业。到2010年,中国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里程1 500km,需要配属车辆逾6 000辆,以目前平均每辆车600万元左右计算,仅车辆投资就达360亿元。以北京为例,到2015年,北京将形成561km的轨道交通线网,总投资为1 669.6亿元。初步统计运营初期所需车辆数量将高达947列,给轨道交通车辆生产企业带来广阔市场。

城市化推动轨道交通。一个国家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与其城市化水平紧密相关。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7.9%提高到2008年的45.68%。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总数达655个。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

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总建设里程为2 500km,投资规模达9 937.3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近万亿元的商机,备受海内外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青睐,纷纷抢占市场份额。中国在轨道交通领域自主产权技术取得的进步,也获得了国际认可,轨道交通设备进驻海外市场取得可喜成果。

3.3 转变方式,科学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适应民意,和谐发展

制定和实施新的五年计划,关乎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因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备受人民关注。主要体会,与十一五有什么不同呢?顺应我国各族人民过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内需,让人们富起来,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个更加注重,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经验总结,是各族人民新的期待,是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客观需要。只有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的规划才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具有可以实施的客观条件,具有顺利实现的把握。

4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

4.1 “十一五”:工业和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步伐,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十一五”时期,在中央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绩。

(1)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13.46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5年的1.5倍,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0.1%。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今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16.3%。

(2)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等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预计“十一五”时期,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落后产能分别为11 172万t、6 683万t、10 538万t、34000万t和1030万t,约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

(3)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国载人航天、绕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高性能计算机以及电力、石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已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高档数控机床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4)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前4年,我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98%、5.46%、8.43%和6.62%,累计下降20.76%。有关测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工业对全社会节能贡献率达8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5)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国1 023万户中小企业完成了全国税收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通信业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7)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阶段性成果。2010年,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明显,预计全年增长13.5%。

4.2 “十二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现实矛盾与长期问题交织,需要我们冷静观察、科学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

总体看,现阶段影响我国工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

(1)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由于长期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我国工业的资源环境消耗强度大,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我国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5.4%、50%、45.6%,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依存度超过50%,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的71.3%和84.3%。

(2)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影响。今年1~9月份,我国原油、铁矿石、未锻造铜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8.8%、56.3%和51.6%。

(3)自主创新亟待突破。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品牌,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受制于人,产业安全面临风险。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平均水平。

(4)产能过剩仍很突出。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仍存在盲目扩张现象,风电装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倾向,产能利用率普遍不高。

(5)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等新战略和新思路,抢占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货币贬值、技术壁垒等手段不断翻新,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新的压力。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工业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战略机遇期。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为我国工业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提供了契机。

4.3 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下功夫

(1)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2)坚持把实现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总体战略目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目前,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已列为国家重点规划。要以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当前,特别是要处理好转方式与促增长的关系,努力使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大局,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起落。

(3)坚持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要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努力实现重工业与轻工业平衡发展;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兼并重组,提高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4)坚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增长点;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优先抓好重大技术的攻关研发,以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抓好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注重发展现代物流、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5)坚持把加快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塑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整合科技资源,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继续推进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同产品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大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

(6)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工业体系作为重要抓手。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要倡导绿色发展,不断推进开发设计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生产过程集约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实施清洁发展,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进节约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安全发展,健全技术标准,加快安全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7)坚持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途径。要积极推进经济信息化,努力使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8)坚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配合国家财税价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体制改革以及盐业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民营资本参与电信建设和有序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措施;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

4.4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1)原材料工业:按照“调整、改造、升级、换代”的总体要求,立足国内市场,严格控制总量,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传统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及产品储备制度,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快使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战略性新材料: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和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新型无机非金属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加强纳米、生物、超导、智能等前沿新材料研究,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具备较大规模、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3)有色金属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新型铝、镁、钛合金,提高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发展水平。全面淘汰工艺落后、污染大、规模小的冶炼能力,严格限制在缺乏资源保障、能源短缺的地区建设电解铝等冶炼项目,力争到2015年基本淘汰落后的铜铝铅锌冶炼生产工艺和装备。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利用低温低压铝电解技术、强化熔炼等先进技术对铝、铜、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冶炼实施技术改造。积极推进铜铝铅锌冶炼加工与上下游产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在能源丰富的中西部,特别是具有水电优势的地区,合理建设铝工业基地,鼓励实施煤—电—铝—加工一体化,推进铝电联营和直供电。加强国内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突破低品位和难选冶矿产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猜你喜欢

工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