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0-12-29杨志才郭仁责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9期
一、试题解析
1 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
A 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 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 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 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解析]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年代大约从l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正确答案为A。
2 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
A 《大藏经》、《荷马史诗》
B 《旧约全书》、《古兰经》
c 《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 《古兰经》、《荷马史诗》
[解析]对“西方文化”的界定,就可以排除《大藏经》和《古兰经》;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旧约全书》是基督教经典《圣经》的一部分,影响深远。正确答案为C。
3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
A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
c 秦朝的阿房官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解析]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从商周至战国,中国青铜时代经历了从鼎盛期到衰落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经济领域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逐渐失效。正确答案为B。
4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解析]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施严刑峻法。正确答案为B。
5 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 )
A 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 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 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 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解析]此题为比较题。中世纪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主教和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典型庄园的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东汉后期的庄园,由于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膨胀,豪强地主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正确答案为D。
6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有 ( )
A 西域、大食、波斯
B 大食、波斯、新罗
c 西域、日本、大食
D 波斯、新罗、日本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的中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许多国家和中国的友好往来。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正确答案为A。
7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页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2/P7bPoA3G55Dog49G2egr7H.webp)
A 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解析]此题考查了西欧中世纪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在西欧中世纪的历史中,政教矛盾一直存在,政权与教权一直是此消彼长,处于激烈的斗争中,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答案为D。
8 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 )
A 军事强人
B 专制君主
c 等级君主
D 立宪君主
[解析]此题考查了西方的政治制度。等级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由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反对封建割据和加强王权的工具。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政体形式。专制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其意志就是国家的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正确答案为B。
9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此题考查了宋明理学的有关知识。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抨击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_理学。正确答案为c。
10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
A 中书省、伊犁将军
B 宣政院、中书省
c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解析]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官署。职官僧俗并用,军民统摄,以便于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主要涉及大都及其周围地区;伊犁将军(清朝设立),管辖新疆天山南北的军务与民政。正确答案为D。
11 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获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 )
A 外国使节
B 传教士
c 阿拉伯人
D 留学生
[解析]此题考查了儒家文化的传播。进入17世纪以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传译渐具规模。至18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