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
2010-12-29刘西国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年9期
天气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很容易将其与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从本专题知识结构而言:天气和气候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大气热力作用产生的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原因;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重要形式;大气运动对实现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年高考试卷中本专题考点频繁出现。俨然形成了“气候”!我们在复习中要把握好以下考点,并努力提升读图、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期在来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考点一 热力环流
1 概念:热力环流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一空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如图1-1)
例1 (2006—2007学年东北师大附中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第27题)读高空等压面图(见图1-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参考答案 c
3 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1)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见图1-3)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见图1-4)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见图1-5)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见图1-6)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例2 (2010年山东省高一寒假作业第1-2题)读图1-7,回答1-2题。
1 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 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 增温、增湿
D 减湿、减温
参考答案 1 c 2 B
考点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2 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图2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3)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考点三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作用: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 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情况:低纬环流(0度-30度),中纬环流(30度-60度),高纬环流(60度-90度)。(见图3-1)
(3)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4)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5)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
例3 (江苏句容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12月调研卷第28题)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见图3-2),回答下列问题。
(1)(双项选择)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 南亚吹偏南风
D 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交角的存在,导致______的回归运动。
(3)此时A、B、c、D中_____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_____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_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两点。
参考答案 (1)BD(2)黄赤太阳直射点(3)B A Ac BD
考点四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2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3 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图4):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考点五 锋与天气
锋面系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要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
例4 (广东高州七中2010届高三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第1-3题)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见图5),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是暖锋过境
B 乙是低压过境
c 丙是冷锋过境
D 丁是高压过境
2 在图中②时段中,以天气晴好为特点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下列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 甲——寒湖
B 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C 丙——台风
D 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参考答案 11 C 2 B 3 B
考点六 低压、高压与天气
例5 (北京市东城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第36题)读“北半球某区域1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见图6),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B地受____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___。
(2)图中a、b、c、d四处风向正确的是______地;甲地比乙地_____(选择填空)。
A 气压高
B 风力大
C 气温高
D 湿度大
(3)近日,将有______锋从④地过境。说明①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___(上升,下降)运动。在(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_____地。
(5)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北方这一时期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
参考答案(1)高 干冷(晴朗) (2)c B (3)冷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4)上升④(5)沙尘暴(或寒潮)
考点七 气候的形成
1 影响气候的因素:
2 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3 判断世界气候类型: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
注:少雨型:全年少雨或无雨。年雨型:全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夏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冬雨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较少。
例6 (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第l-3题)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 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 )
A 上海 莫斯科孟买
B 上海 罗马 孟买
C 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 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 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 大陆西岸
B 大陆东岸
C 大陆内部
D 赤道地区
3 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参考答案1 B 2 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