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2010-12-29朱云波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部积极探索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最近三年的体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鉴于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笔者做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162-01
  
  1 课程体系的改革
  
  1.1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谰教授说:“新教育观念是新基础教育之魂。”认为“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再现代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指出:“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教育观念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受教育观念的指导。教育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因此体育部首先通过共同搞科研,做课题,开展教学研讨会来提高教师素质,摒弃陈旧观念。
  
  1.2 课程结构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单一、固定、封闭。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素质教育,体育部通过研讨,决定突破传统的课程结构框架,向纵横拓展与延伸,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纵横交错,功能互相渗透,以选项课为主、俱乐部形式;理论课为辅、课内外结合的全新课程结构体系。
  选项课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根据自己学校的自然环境、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尽可能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除开设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传统项目外,还开设了网球、羽毛球、轮滑、跆拳道、定向越野、攀岩等运动项目。设置多样化选项课,加快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速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体育教育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在自己喜欢项目的专项技能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终身体育和社会参与奠定基础。
  课外体育是课堂体育课程的拓展和延伸,是落实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体育部将多样化的课外体育:体育辅导、体育俱乐部、体育专题讲座、体育网页、体育训练、体育竞赛、校际体育交往、社会体育参与、野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体系。通过拓展体育教育范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高、养成体育习惯、发展体育能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条件。不仅如此,多途径、多形式的课外体育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力的发展都将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雷同,多而杂,重点不突出,无针对性。缺乏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体育课教学内容中,轻视理论知识教学的现象非常严重,体育人文、体育锻炼等有关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实践往往没有深刻认识,因此难以在课后自觉锻炼。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断层,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教材选择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使得不少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体育活动也就终结了。因此体育部对课堂内容针对上面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2.1 健身性
  健身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体育教育追求的最根本的目标。尤其是面临着当今学生体质、体能下降的现状,更应选择健身强体的体育内容,比如我们在每一次体育课都加进了素质锻炼的内容。
  
  2.2 教育性
  教育性即选择的内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道德品质、人格完善能产生深刻影响的内容。比如:动员教师穿插在课堂中,寻找恰当的时机讲解课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3 针对性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一律。多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4 娱乐性
  娱乐性即选择体育内容具有趣味性、游戏性与新颖性,对放松身心、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改善心态、丰富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的项目。如攀岩,定向越野。
  课程的改革绝非简单的课程教材的增删修补和调整充实,必须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和终身体育思想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因此我们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不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