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下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0-12-29董川陈龙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文章运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的因素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武术教学;因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159-02
1 武术教学的地位
1.1 武术的内涵
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它的诞生、繁衍与我国的古典哲学,儒家、道家、释家、周易、兵书、兵法等学说与思想息息相关,同时深受中国传统医药学、伦理学、自然观以及审美观、宗教观念等影响,尤其是受到中国两千年—直居于思想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浸染,因而体现出浓厚的儒家仁学色彩。
1.2 武术的功能
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的因素
2.1 教师队伍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基地,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否建设—支具有良好专业技术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武术教师队伍,是制约高校武术教学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具体到武术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项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上。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学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专项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统计,约有86%的学生表示武术课的吸引力在于武术力与美的结合,主要来自老师的演练水平,也就是任课老师的专项水平高,能够使自己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10%的学生表示老师的专项水平高能够做到示范标准,有信心上好武术选修课,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专项技能高低对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态度是教学成功的保障,武术专项的特殊性,学生缺乏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在学习基本动作组合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来不断地做示范,更需要老师及时纠正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不能够敷衍了事;教师方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为主,强调武术学习对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民族自豪感,使教材内容突出,完成教学任务。
2.2 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武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武术套路中有许多跳跃、跌扑动作,一旦失去这些动作,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势必影响到武术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在特殊的场地进行;另外,质量好的练习器械,学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学习效果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不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造成意外损伤。
2.3 教学内容
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初级长拳第三路、简化太极拳等为主,技术动作数量少,大多数动作过于操化,而且缺乏新颖性,这些套路表现不出武术的力与美,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与文章的研究对象交谈中发现,刚开始报名选修武术时兴趣极高,绝大部分学生是希望通过学习武术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以及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可是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渐渐失去兴趣。经对研究对象统计分析,92%的学生认为武术教学与其他项目教学内容上相比显得过于单调,而且缺乏应有的对抗性和娱乐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 建议
3.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将武术这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规范而又准确的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高雅气质,塑造学生完美人生,学校要不断引进武术专业师资,同时要进行武术的专项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此外,必须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校为武术老师提供外出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使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补充和发展,充实教学内容,以不断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最后要不断增强教师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使专项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交叉化,以保持知识技术结构的合理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3.2 武术教学内容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武术教学对“和平、理性、和谐”理念的追求,武术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武术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注重人的协调发展,而不能够只是使学生单纯获得技术,而是在技术教育过程中进行文化的教育,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从根本上调节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对于高校武术的教学活动,内容上要真正坚持人身心和谐发展的“以人为本”的体育健康理念,才能促进武术教育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