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
2010-12-29修晓菲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2008年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全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也随之下降很多。面临这样一个情况,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从战略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人民币;经济;贸易;战略
冲图分类号]F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131-01
1 人民币优势分析
1.1 经济方面
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贸易形成多元格局,贸易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且持续顺差。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使用基础。
1.2 政治方面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对美元信心的下降导致世界都在翘首期待新的货币制度和一种新型货币的出现,而人民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普遍接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必然会成为国际通货。
我国具有多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并存的制度优势。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 人民币劣势分析
第一,经济总量与一流国家仍然存在差距。第二,缺少人民币国际化后的相关管理经验和人才。第三,国际金融服务能力较弱,我国一直把重点放在货物贸易的出口方面,而服务能力却有待提高。第四,相关国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市场主体尚不完善;市场客体缺乏,金融创新不足;市场结构失衡;市场人为分割;市场信用基础薄弱。第五,外汇储备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且贸易效益低下,整体经济结构不合理,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
3 人民币外界环境机会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对美元的安全性失去了信心,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IMF机制正在被全世界所怀疑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前景被全世界看好,资本市场也很有较强的国际吸引力且人民币具有良好的增值预期。另外,我国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较好的外交关系和沟通平台,整体安全形势出现了好的势头,最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形势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各国开始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4 人民币外界环境劣势分析
第一,世界经济对主要国际货币具有较大的依赖性。我们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拥有转换成本这个概念。在当前经济格局的大背景下,推翻多年来美元所形成的“壁垒”,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大换血”。
第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家可能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三,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后,管理难度和国际金融风险会显著增大。如果我国自身不能很好的完善金融机制,人民币国际化将难以成为现实。
5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三个条件:
(1)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一条件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费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
(2)具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这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对独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
(3)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这要求我们以改变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式发展方式,在出口初级产品的基础上,着手于研发、出口服务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4)培养大量的人才。这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提供了有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