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
2010-12-29陈亮秀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集群组织形式的珠三角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省形成了6个省级产业集群、48个市级产业集群和123个县、区级产业集群。现在,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经济紧缩,国际势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挤迫,以及广东产业升级的新要求的多重影响。在这新的形势下,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如何突破障碍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本文所关注的。
[关键词]制造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链
[中图分类]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097-01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凭借着制度优势和优良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集群体。通过引进外国的直接投资和培育地方产业积极的发展制造业,使珠三角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基地”。但当前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经济紧缩及国际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阻碍的双重压力,在这新的形势下,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如何突破障碍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本文所关注的。
1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基本上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形态规律所发展兴起的,目前核心产业规模较大的专业镇有:东莞清溪的IT制造业、虎门、沙溪的服装、中山古镇的灯饰、顺德乐从的家具、佛山南庄、石湾的建筑陶瓷、南海大沥的铝业,等等。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以内外源共同推动为其发展模式,一方面以内源型产业集群实现市场国际化;另一方面以外源型产业集群改善“两头在外”的格局。珠三角内源型的产业集群依赖国际市场的原材料、设备,而且其产品以国际化为指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国际产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另外,珠三角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外源型产业集群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改变了外源型产业集群“两头在外”的格局。此外,外源型产业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促使外源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主体多元化。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上下游拓展,逐渐形成了围绕某一核心环节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比如,东莞市虎门镇的服装产业集群,每年销售的服装约占广东省的30%,约占全国的20%。虎门已经成为以服装产业为龙头,以商贸流通业为主体,相关行业配套齐全的纺织服装生产、销售产业基地。
2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珠三角的制造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现已趋于成熟。但其多年来主要是实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的。无论是从产业集群自身的生成机理,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如果继续沿用这样一种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将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
2.1 产业集群面临资源和环境的挑战
珠三角产业集群是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和产业链,而其资源型规模扩张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使产业集群产业升级有_定的阻碍。产业集群升级要求工艺流程、产品、功能、链条等升级,这需要技术、资金、公共服务等多种要素的支持,而作为产业集群载体的土地资源是很重要的。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土地紧缺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另外,由于企业集群在聚集地大规模的用电需求和人力需求,导致了“民工荒”、“用电荒”的现象,使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快速上升;依赖大量物质资源消耗为前提的粗放型加工制造业体系,正面临着全球资源短缺和价格上升的严重冲击。
2.2 外向型产业集群难以融入高级的国际产业链
珠三角外向型集群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外资企业大多是处于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并不能吸引以全球价值链为背景的跨国公司的加入,所以珠三角产业集群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底部。随着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的脚步加快,这些企业正面临着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的选择。
2.3 产业集群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难以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发展
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科技创新和专业技术也比较贫乏,对技术创新的顾虑多,畏缩不前,导致这些大多数以外资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不仅缺乏技术水平在国际领先的企业,也缺乏以创新性独家产品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3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战略
随着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的逐步弱化,如何对珠三角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延续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规避结构性风险,保持珠三角经济的竞争力,这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珠三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点不再是单纯追求量的扩张,而是质和量的统一,不只是关注企业的经营结果,而是更要关注打造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因而,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应从原有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增长、轻发展,重形式、轻创新的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道路,调整为注重质量、发展、创新的高层次、集约型的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道路。为了保证这种发展战略的实现,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3.1 在升级中实现生态化发展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升级与生态化一同发展是有必要的,它可引导现有的园区基地、产业带朝集群和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合理布局产业,减少污染,改善产业集群内部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品牌建设、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应朝向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把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相结合,形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产业集群向循环经济的模式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若珠三角制造业集群以循环经济来发展,一方面可以完善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向专业化分工、节约资源的方面发展,并达到集约使用土地,集中排水挂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节能减排,促进产业集群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3.2 应对产业链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
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应集中生产一个主导产品,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配套关联企业和企业网络化的格局。产业集群要突破产业价值链的局限,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中,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要完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产业制造业集群便要通过产业中更大型的企业来带动相关企业集群和配套,实现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产业链的延伸。
3.3 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珠三角制造业集群主要为中小企业主导型企业集群,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金,对于技术创新有一定的阻碍,如创新人才的缺乏、外部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的缺乏、营销能力的缺乏等。因此,珠三角制造业集群必须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珠三角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强对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开发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创造技术等。积极引进国外循环经济的先进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和创新。建立循环经济生产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和推广服务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