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0-12-29徐绍辉

中国市场 2010年27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也逐步向现代化、人拦北的方向发展,而且机制和制度要更健全和严概预算会计制度问题是事业单位存在的比较明显的一类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进步。
  [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7-0064-02
  
  1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制度不统一
  我国自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来,又陆续颁布了《中小学会计制度(试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7年)。随着一些民办学校、文艺团体、社团组织、商会等不断涌现,为了规范这些非国有事业单位或组织的会计核算,2004年8月财政部又颁布了《民间非赢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于2005年1月1日执行。这样国有事业单位和非国有事业单位遵循不同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1.2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模糊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根据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单位不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作为净资产的一部分。
  
  1.3 “无形资产”科目核算缺失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合理摊销,摊销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分期平均摊销,摊销额计入经营支出;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将取得的无形资产一次摊销,直接计入事业支出。笔者认为一些金额大、使用期限长的无形资产一次性核销,虽然体现了收付实现制,但存在很大的漏洞。
  
  1.4 专用基金形同虚设
  因为专用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提取时直接列入支出,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设备购置费”,贷“专用基金”,等到使用专用基金时,借“专用基金”,贷“银行存款”。而事实上,事业单位在缴纳医疗费、购置固定资产时也同样可以做支出处理,而不是只能使用专用基金,这样的账务处理造成的后果是: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专用基金提取的比例,使一些收入大的单位出现计提专用基金数额很大,单位支出严重虚增,影响应缴所得税的真实性。②很多事业单位在年终就把专用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作为支出的“调节基金”,人为地随意调整支出规模,缩小结余,使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1.5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相分离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现行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建项目先由建设单位完成建设任务,项目竣工决算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因此单位单独开了基建账,基本建设先在基建账上反映,等到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后再把固定资产移交给事业单位基本账上,这种分离的会计核算会造成以下问题:①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入资金在事业账上只通过“结转自筹基建”支出体现,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在事业单位基本账上不反映。②一些基本建设借款,有的单位是基建借款,往来账就在基建账上,事业单位基本上就没有借款,这样就会造成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上借入资金是零,会计信息失真就会给报表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③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单独建账核算,一些单位就把收入私自存人基建账,私设“小金库”,一些违规支出列入基建账,形成合法不合理的“账外账”。
  
  1.6 会计报表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是一张静态的报表。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收入支出及分配情况报表,是一张动态的报表。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这样一来资产负债表既有动态信息,又有静态信息,失去了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理论基础,同时将收入和支出在两张报表中重复反映,影响了报表设计的合理性。另外,事业单位报表没有设置现金流量表,不能动态反映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对策研究
  
  2.1 建立新的会计体系
  按照会计原则规范原则性问题、会计制度规范具体性问题的指导思想,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简化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取消行业制度,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于特殊行业,在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从原则上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为事业单位提供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便于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2.2 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凡是本期实现的收益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和业绩信息,为加强内部管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增强会计信息全面、完整、真实、透明的效果,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
  
  2.3 完善会计核算内容
  ①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涉及的核算业务。②修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的核算方法。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发生的收费和罚没款项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情况,会计核算时,同时借记和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预算款”账户,期末账户余额为零。③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的明细核算项目。④改进固定资产的核算。⑤将基建业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4 重新设置会计报表
  ①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设计资产负债表,取消收入和支出项目,取消“结转自筹基建”账户,增设“在建工程”账户,全面列示在建工程状况;增理财经纬,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用来列示财政拨入用于授权支付的额度余额;根据对具体会计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增设部分新的会计科目。②将收入支出表改为“收益表”,详细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和单位经济活动的成果,以评价业绩,预测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趋势。③增设“事业单位现金流量表”。④增设基本建设附表。
  
  3 结论
   
  通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问题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提出,一方面要建立起与财政预算体制相符合的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为财政提供有用会计信息、为财政政策提供正确依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事业单位对预算的会计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渐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经济,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分配效率。另外,逐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实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充分吸收国外先进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水平,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