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探究的前提
——例析《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2010-12-28杨明
杨 明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江苏 南京 211100)
一、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以生活常识的探讨来引入(发现问题), 使课堂处于一种轻松但又能引人思考的气氛中。 学生思考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等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质量守恒这一规律。
另外, 在教学设计中还重点安排了学生对几个探究方案的讨论, 对采用的实验装置进行评价并加以改进, 使学生认识到在任何与周围环境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任何变化,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证明这条定律的实验都必须与外界隔绝,否则将失去意义。
在对质量守恒原因的教学中, 通过课件展示水电解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这种形象地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 从现象到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 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大家都知道:火柴燃烧后只剩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连灰烬都没有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真的会消失吗?
[回顾旧知] 请同学们将我们所熟悉的两种化学反应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
?
[提出问题] 我们通过这两个反应式可以看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那么,这些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接下来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学生猜想]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想一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实验探究]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
方案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如图1,将实验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 调节天平平衡,用酒精灯加热露在外面的铜丝,1-2 分钟后, 观察现象。
方案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如图(见教材)
①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②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③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
图1
方案3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如图2
图2
①在滴管里装入稀盐酸,小试管里放入大理石,锥形瓶里盛放足量澄清石灰水,放在天平上称量。
?
②再将滴管里的稀盐酸慢慢滴入试管中。
③再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并将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问题讨论]
1.方案1 若用图3 装置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结果?
图3
2.方案1 的装置中,若玻璃管上没有系小气球,将会有什么结果?
3. 方案3 中的实验若在敞口的锥形瓶中进行,又会有什么结果?
[拓展探究]
请同学们用图4 所示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若不平衡,指针偏向何方向? 并说出其原因。
[教师强调]质量守恒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因此在实验中必须保证实验是在封闭体系下(独立体系)完成,否则天平不平衡。
[师生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呢?你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学生探究] 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探究水电解的过程:
1.请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
2.在反应中,分子种类、原子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原子的数目、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3.分析该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总和守衡的原因。
[课件展示] 水电解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师生小结]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小结质量守恒的原因。
[迁移与应用] 某同学设计图5 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小试管中放入硫酸铜溶液, 烧杯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先称量其质量。 然后将小试管中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待充分反应后, 仍将小试管放入烧杯中,称量装置的质量。试评价该方案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如何改进?
说明:①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②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四、教学反思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 “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在本节课运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则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得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规律。 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也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因此学生的收获是全面的。
图4
图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拓展实验的教学功能,如用锌和盐酸反应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该实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套上小气球为何仍不平衡?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实验装置的缺陷和改进方案。通过这种拓展,可以引发学生多个方向上的思考, 使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思维更加缜密,更能让学生有一种探究的体验,从而扩大了实验探究的效果。
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如学生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投入的程度大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能否明晰地表达结果,和同学交流的情况如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