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0-12-28叶苑秀张卫

关键词:国家主义政治信仰自测

李 昊,叶苑秀,张卫

(1.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

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及其与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李 昊1,2,叶苑秀2,张卫2

(1.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研究生;精神信仰;健康;主观幸福感

一、引言

信仰是人生的必需品。荣格曾说:“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身体需要盐,但每个人都出于一种本能的要求而摄取着盐分。……大部分的人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性。”精神信仰是指与人的根本生命价值相联系,指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根本价值原则,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动力,驱使着人类追求生命和生活的价值、目的和意义。[1-2]积极的精神信仰对于个体身心健康、学业或工作成就、人生和社会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个体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一个人未来人生的轨迹、成就,以及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更表明,精神信仰作为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核心内容与青少年的积极发展结果,如学业成就、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等显著正相关,同时与众多消极发展结果,如焦虑、抑郁、外化问题行为等显著负相关。[2-10]

然而,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不少青年价值观出现扭曲、精神空虚、生活方式低下,面临着信仰缺失与精神失落的严峻问题。[11]塑造和培养当代青年积极和正确的精神信仰,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国民素质,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综合国力竞争建设过程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直到目前,关于精神信仰的心理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我国精神信仰的心理学研究还处于引进和零星探索阶段。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12]等发展系统理论指出个体的发展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个体精神信仰的发展受个体生存和成长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中国与西方存在相当大的文化差异,因而非常有必要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个体发展结果的影响。此外,国内有限的精神信仰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2,8-10,13-15],目前尚无研究涉及当前我国研究生的精神信仰。然而,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迅猛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我国高校在读研究生将近170万人,俨然已成为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同时,当前研究生学业、就业、情感问题等社会心理压力不断加剧,这使得他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生活不满意、自杀、学术不端等。因此,本研究以在读研究生为被试,考察当前我国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提供些实证性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广州地区6所高校(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研一至研三的学生1 745人。其中,在年级分布上,研一学生762人(43.7%),研二学生560人(32.1%),研三学生421人(24.1%),2人年级信息缺失;在专业分布上,人文社科类 417人(24.1%),理工类 466人(27.0%),经济管理类334人(19.3%),农科类205人(11.9%),医科类307人(17.8%),6人专业信息缺失。在性别分布上,男生825人(47.3%),女生918人(52.6%),2人性别信息缺失。

(二)研究工具

1.精神信仰问卷。采用宋兴川、金盛华(2003)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13,16]。该问卷包括超自然信仰、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3个一级因素,超自然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社会信仰包括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实用信仰包括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族崇拜和家庭主义。问卷共39个项目,要求被试从“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进行6点评分,对反向题进行反转计分后,计算各一级因素和二级因素的均分,分数越高表明该种精神信仰倾向越高。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68,3个一级因素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4、0.66和0.7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整体拟合指标CFI、GFI、AGFI、NFTI、TLI均在 0.83 以上,χ2/df=2.56,RMSEA为0.048,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自测健康评定量表。采用许军和陈和年(1998)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17]。自测健康是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该量表由10个维度、48个条目构成,包括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要求被试从“非常差”至“非常好”等进行10点评分,对反向题进行反转计分后,计算各分量表的均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6,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79和0.82。

3.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情感平衡量表(PANAS)组成[18-19]。生活满意度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包括5个项目,用于评价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整体生活满意度,要求被试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进行7点评分,计算5个项目的均分代表被试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得分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较好反映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情感平衡量表由Bradburn等人编制,用于测量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该量表由10个项目构成,要求被试根据其在上一周里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价,回答“是”记1分,“否”记0分。计算两个维度各自的均分代表被试的情感状况。

(三)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组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表达知情同意,征得学院领导、辅导员和研究生同学的同意;研究生们自愿决定填答问卷,作答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并致谢。

(四)数据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后,原始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的基本状况

精神信仰的基本状况如表1所示。在一级因素层面,社会信仰的得分最高,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得分最低。进一步比较精神信仰的二级因素,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

表1 研究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

(二)精神信仰对研究生自测健康的预测作用

为考察精神信仰对研究生自测健康的预测作用,分别以研究生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为因变量,以精神信仰的9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所示。结果表明,在自测生理健康上,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和国家主义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自测心理健康上,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自测社会健康上,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自测健康总分上,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和政治信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总体而言,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

表2 精神信仰对研究生自测健康的回归分析

(三)精神信仰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为考察精神信仰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分别以研究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为因变量,以精神信仰的9个维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结果表明,在生活满意度上,国家主义、宗教信仰及民族主义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金钱崇拜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积极情感上,国家主义、宗教信仰和生命崇拜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消极情感上,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国家主义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总体而言,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表3 精神信仰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四、讨 论

(一)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状况

本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在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二级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这与国内关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10,13,15-16]总体而言,我国当代研究生热爱国家和民族,关心时事政治,关爱生命,重视家庭生活,而对宗教、神灵等超自然力较不认同,对金钱物质主义也看得较轻,表明我国当代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精神信仰状况。

(二)精神信仰对研究生自测健康的预测作用

精神信仰对自测健康3个分量表的回归分析表明,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及国家主义越高的个体生理健康状况越好,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及家族崇拜越高的个体生理健康状况越差;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及政治信仰越高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神灵崇拜及金钱崇拜越高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越差;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及政治信仰越高的个体社会健康状况越好。精神信仰对健康总分的回归分析表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生命崇拜及政治信仰对个体健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即社会信仰及生命崇拜越高的个体健康状况越好;而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对个体健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即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越高的个体健康状况越差。总体而言,社会信仰(政治信仰、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家族崇拜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这与不少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很相似。[2-5,7,9]社会信仰是指把民族、国家、政治、公众的利益视为人生最重要的,反映的是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因此,社会信仰有助于个体健康。生命崇拜是指个体看重生命的价值,关注健康,而只有关注健康的个体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健康。神灵崇拜高的个体,信奉神仙、灵魂和命运,严重者把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与神仙、灵魂及命运联系起来,把任何事物都交给命运和神灵,而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积极维护。金钱崇拜得分高的个体,会经常因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而忽视自身的营养及休息,导致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可能常常用金钱来衡量事情的轻重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功利而被周围的朋友疏远,另外,金钱崇拜者对金钱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得到部分金钱物质后,他们想要更多,而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感;万一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又会给他们带来失落和挫败感,因此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三)精神信仰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在生活满意度上,国家主义、宗教信仰及民族主义有助于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尤其是国家主义,在提升生活满意度方面作用显著,而金钱崇拜则有碍生活满意度的提升。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也基本一致。[2,8,10]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现在正处于和谐发展的大好时期,各行各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局面,当个体具有较强的国家主义时,会将自己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己国家、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乐观、自信,此时的个体就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另外,具有较强宗教信仰的个体,虽然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因其信仰宗教,在宗教中找到了精神的支柱和心灵的安慰,不会对生活有太多的抱怨和不满足。金钱崇拜的研究生容易用金钱来衡量和评价其与外界事物的关系,而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经济独立能力,当他们高度追求金钱物质等经济利益的时候,得到的更多的是失望和不满足。而且,这种失望和不满足会折射到其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生活满意度的偏低。

在积极情感上,国家主义、宗教信仰和生命崇拜均有助于个体积极情感的增加。如上所述,当个体的国家主义和宗教信仰较高时,其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因而他的积极情感也相应增加。而生命崇拜较强的个体,非常看重生命的价值,关注健康,正因为他们崇尚生命,看到的更多的是生命中的美好,遇到坎坷,也会往积极的方面去想,他们会主动调整心态,努力乐观,形成更多的积极情感。在消极情感上,倾向于国家主义的个体消极情感较少,而倾向于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的个体消极情感较多。金钱崇拜带来消极情感增加的原因上面已提到,至于神灵崇拜的个体,他们信奉神仙、灵魂和命运,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有灵,为了能在死后得到超度,他们经常闭门思过,为一些不好的念头或行为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以及自责和情绪低落。

五、结 论

(1)当前研究生的精神信仰状况良好,精神信仰的一级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信仰、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二级因素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

(2)精神信仰对当前研究生的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其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其健康。

(3)精神信仰对当前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1]宋兴川,乐国安.哲学性向、生活事件与精神信仰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6,26(3):52-57.

[2]ZHANG W,DU D,ZHEN S,et al.Beliefs System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mong Chinese and American Youth.In R M.LERNER,A E A.WARREN,E.PHELPS,& R W.ROESER(Eds.),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ity: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in press.

[3]COTTON S,ZEBRACKI K,ROSENTHAL S L,et al.Religion/Spirituality and Adolescent Health Outcomes:A Review.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6,38:472 -480.

[4]DEW R E,DANIEL S S,ARMSTRONG T D,et al.Religion/Spirituality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Symptoms:A Review.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08,39:381-398.

[5]KING P E,ROESER R.Religion and Spirituality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In R M,LERNER,L,STERNBERG(Eds.),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3rd ed.),Vol.1:Individual Base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Hoboken,NJ:Wiley,2009:435 -478.

[6]LERNER J V,PHELPS E,FORMAN Y,et al.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In R.M.LERNER,L,STERNBERG(Eds.),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3rd ed.),Vol 1:Individual Base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Hoboken,NJ:Wiley,2009:524 -558.

[7]MCCULLOUGH M E,WILLOUGHBY B L B.Religion,Self- Regulation,and Self- Control:Associations,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9,135(1):69-93.

[8]宋兴川,乐国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精神信仰的关系研究.应用心理学,2004,10(4):39-43.

[9]宋兴川,金盛华,李波.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54-556.

[10]田丽丽,金盛华.中学生精神信仰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05,25(3):46-58.

[11]吴晓义,缴润凯.转型时期的信仰缺失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3-138.

[12]BRONFENBRENNER U.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1989,6:187 -249.

[13]宋兴川,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1010-1012.

[14]刘旺.深圳市中学生精神信仰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3:46-48.

[15]张凯,李咏琪,张卫.澳门中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7):764-766.

[16]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1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5-40.

[1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69-100.

[19]ROBINSON,SHAVER,WRIGHTMAN.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杨宜音,彭泗清,等,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89-156.

Spiritual Beliefs of Postgradua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LI Hao,YE Yuan-xiu,ZHANG Wei)

About 1745 postgraduates from six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were included in a questionnaire-based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spiritual belief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ults showed:(1)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s'spiritual beliefs seemed quite good,an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them by scores is:nationalism,life worship,familism,statism,political beliefs,family worship,religious belief,money worship and God Worship;(2)spiritual belief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self-reported health of postgraduates,with political belief,life worship,statism and nationalism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while God Worship,money worship and family worship being inimical to individual good health;(3)spiritual beliefs were predictive for postgraduates'subjective well-being,with statism,religious belief,nationalism and life worship boosting individual subjective well-being whereas money worship and God worship going against it.

postgraduates;spiritual belief;health;subjective well-being

B841

A

1000-5455(2010)04-0060-05

2010-01-23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创新团队项目“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信仰及对其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当前广东省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疏导机制”(09JGXM-ZC08)

李昊(1970—),女,河南固始人,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助理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叶苑秀(1975—),女,广东梅县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卫(1968—),男,河南正阳人,心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建平】

猜你喜欢

国家主义政治信仰自测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当代中国行政执法中的国家主义立场
边疆治理现代转型:从“国家主义”到“国家社会互构”
知识点自测
李斯特国家主义理念思辨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论何新新国家主义的内涵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