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与课程特征对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

2010-12-28陈启山王鹏辉

关键词:评教必修课职称

韩 明,陈启山,王鹏辉

(1.华南师范大学 人事处,广东 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3.华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631)

教师与课程特征对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

韩 明1,陈启山2,王鹏辉3

(1.华南师范大学 人事处,广东 广州 510631;2.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3.华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631)

采用调查法,从教师特征和课程特征入手,分别探讨教师学历、教师职称与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对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学历与教师职称对学生评教分数的主效应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学生的评教分数有显著的影响。

教师学历;教师职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评教分数

一、引 言

高校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即学生评教(students'evaluations of teaching)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指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在分析评价结果与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反馈,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1]。目前,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收集信息资料、实现质量监控、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量化方法从教师特征和课程特征入手,探讨教师的学历、职称与课程种类、课程性质对高校学生的评教分数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内学生评教研究缺少实证证据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与质化研究相互验证;从实践层面看,则可以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2008至2009学年第二学期的评教数据。从中随机抽取530名教师共656门课程的原始评教数据。教师的学历、职称与课程的类别与性质等信息资料从教务处的档案资料中收集整理而得。

(二)研究变量

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4个自变量:教师学历有本科和研究生2个水平;职称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4个水平;课程类别有文科、理工科和技能科3个水平;课程性质有必修、校内选修、院内选修3个水平。

因变量的测量采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该问卷共有10个题目,分为3个维度。如“我钦佩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老师对课程的讲解清楚,语言丰富”属于态度、组织与清晰性维度;“讲课的进度、难度适当,重点突出”、“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内容、知识面与作业维度;“老师的课能激励和启发学生思维”、“该课使我提高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属于效果与价值维度。学生评教结果转化为百分制计分,分数越高评价越好。本研究中,三个维度的 α系数分别为0.84、0.92和0.91,10个题目的α系数为0.96。本研究使用10个题目的总均值作为学生评教分数的指标。

(三)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1.任课教师的学历与职称对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

采用2*4的方差分析探讨任课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对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描述统计见表1。

表1 教师特征与学生评教分数的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教师的学历对学生评教分数的主效应显著,F(1,648)=9.90,MSE=23.41,P<0.01,本科学历教师的评价分数要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职称的主效应也显著,F(3,648)=2.65,MSE=23.41,P<0.05,进一步的事后比较显示,讲师水平教师的评教分数要略微低于助教(P=0.06)和副教授(P=0.06),但与教授无显著差异(P=0.19)。但是,学历和职称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F(3,648)=1.32,P=0.27)。

2.课程类别与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

采用3*3的方差分析探讨课程类别与课程性质等课程特征对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特征与学生评教分数的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显示,课程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2,647)=16.86,MSE=19.82,P <0.001,进一步的事后比较发现,技能类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显著高于文科类(P<0.001)和理工科类课程(P<0.001),文科和理工科类课程之间的评教分数则无显著差异。换言之,相对于文科和理工科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更受学生欢迎。

课程性质的主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F(2,647)=8.60,MSE=19.82,P <0.001,事后比较发现院内选修课的学生评教分数高于校内选修课(P<0.001)和专业必修课(P=0.001),必修课略高于校内选修课,达到边缘显著水平(P=0.056)。

更重要的是课程类别和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分数的的交互作用显著,F(4,647)=7.84,MSE=19.82,P<0.001,也就是说课程类别对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受课程性质的调节。进一步的简单主效应检验揭示了其具体机制:对文科课程而言,三种不同性质的课程的评教分数无显著差异;对理工科课程而言,校内选修课的学生评教分数低于必修课(P<0.01)和院内选修课(P<0.05),必修课和院内选修课则无差异;对技能类课程而言,院内选修课得分高于必修课(P<0.001)和校内选修课(P<0.001),必修课和校内选修课则无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教师特征与学生评教分数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评教分数的决定因素,有积极态度与敬业精神;授课方式灵活,注重课堂互动;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师或课程会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教师的学历、职称等背景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评教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它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评价分数,另一方面它调节教师的教学质量对评价分数的影响。

研究者发现,通常情况下,教师的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就越可能得到高的评价分数[2]。这是因为高学位者或高职称者对该领域的知识储备足够,能带给学生更多知识。但是,本研究的结果并非如此。就教师学历对评教分数的影响而言,我们发现,本科学历教师的评价分数要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不是相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高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除非特殊专业或领域,一个只具有本科学历的人目前无法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很多高校招聘教工时要求应聘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的研究经验才能入围。换言之,高校教师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的持有者通常是较早进入高校的老教师,这通常意味者较长的教龄和工龄,也即较多的教学经验。Cohen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诸多研究中几千名大学教师的学生评价结果,发现对于教龄介于3-12年之间教师的评价分数而言,教龄与评价分数之间呈线性正相关[3],说明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学经验慢慢丰富,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得到较高的学生评价分数。而高校中具有高学位者通常是新近入职的教龄较短的博士和具有较高职称的科研生力军,他们要么缺乏教学经验,要么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在科研中而造成教学投入不足,这就难免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生评教分数较低的结果。

我们还发现职称的主效应也显著,讲师水平教师的评教分数低于助教和副教授,但与教授无显著差异。对助教而言,一方面,如果不努力上好课,就很难在高校立足,正是有这样的压力,他们会而且必须想尽办法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在年龄、兴趣爱好上与大学生较为接近,上课时容易产生共鸣,有较大可能获得较高的评价分数。讲师所担任课程的评价分数最低,似乎与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学质量会提高这一结论相悖,实则不然。现在高校的讲师大部分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他们要么刚刚毕业不久,要么从教时间短,教学经验的积累并不足以让其改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评价分数;更重要的是,除了教学之外他们还面临着诸多压力,如科研、职称晋升等,这都不可避免地干扰到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副教授的评价分数要高于讲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质量会慢慢提高;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取得副高职称者对该领域的知识储备足够,能带给学生更多新鲜、实用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认可。副教授的评价分数高于讲师,但是教授的评价分数与讲师无显著差异,似乎又否定了教学时间与教学经验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结论,实际并不矛盾:高教龄或高职称者的评价分数较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职业倦怠;另一方面可能是他们会把精力放到科研、社会服务、教材编写中,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相对少了,以致学生对其评价结果较差。

并非高学历和高职称者就能得到较好的教学评价是本研究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这还可能是因为高校学生通常对高学历或高职称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期望,这种期望通常是比较高的。这些教师的表现一旦达不到学生期望时所引致的心理落差会给评价分数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这种落差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群体评价分数的影响要高于对其他教师的影响。高学历或高职称者教学质量较好,通常会得到较高的评价;然而,一旦教学质量不佳,极易得到同学极低的评价。

综上所述,教师的背景因素影响学生的评教分数,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助教和副教授等学生评教分数较好者要多加鼓励和引导;对于讲师,一方面要适当地给予教学结果的反馈,以引起其重视,另一方面要在生活和工作上多加关怀,使其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经历;对于教授,也要积极引导,使其在教学上有较大投入。

(二)课程特征与学生评教分数

学生评教分数受到课程类别的影响,相对于文科和理工科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得到高校学生更高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技能类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较高,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小造成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非教师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否则通常难以获得很高的评价。但是,本研究显示文科和理工科类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并未如Centra[4]的研究所发现的那样,理工科类教师的评价分数低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教师。这可能是课程类别对学生评教分数的影响受到课程性质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调节造成的。

我们发现,对课程性质而言,院内选修课的学生评教分数显著高于校内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必修课则略高于校内选修课,这与Wachtel[5]的研究类似但又不尽相同:他发现学生倾向给选修学科的教师较高的分数,而给予必修学科的教师较低的分数。院内选修课与学生专业关联密切,又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择的,所以其评价分数会比强制学习但未必有兴趣的专业必修课和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但未必跟专业有关的校内公选课高。在各个学院或者系内,必修课更受到教师的重视,投入较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比较高;而校内公选课通常是学生所学专业的非主干课程或凭兴趣选择的,教师和学生的投入相对较小,学习效果一般,通常难获得非常高的分数。

课程类别和课程性质对学生评教分数的交互作用显著,说明不同类别课程的评教分数受到课程性质的调节。相对于其他类别的课程,三种性质的文科课程的评教分数维持在一个相对中等的位置,且没有差异。但是,对于理工科课程而言,校内选修课的学生评教分数则在九个组中是最低的,低于文科的校内选修课,也低于理科的专业必修课和院内选修课。这可能是因为理工科的校内选修课通常是内容相对较为枯燥,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科目造成的;还可能是选修的同学在选择修读时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根据课程标题的理解选择了自认为感兴趣的课程,抱有较高的期望和动机,但是当具体学习时,却发现课程较难,没有达到学生的期望值,此时心理上的落差会引致学生的失望甚至不满,从而导致了对其评价较低。技能类课程的评价分数总体而言比文科和理工科的高,其中院内选修课更是显著的高于必修课和校内选修课,这是因为对大学生而言,这些课程既是跟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又是自己兴趣所在,自然会获得高分。

综上所述,课程特征会影响学生的评教分数,这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有重要启示。在有些高校中,学生评教的结果会跟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挂钩,甚至成为一票否决的重要指标,此类做法需要谨慎。因为不同性质或类别课程的评教分数的基线不同。如果不考虑课程特征而在教学管理中盲目运用评教结果是不合适的。如本研究所示,这样对文科和理工科类任课教师是不公平的。换言之,即使要评教结果进行比较,须要在相同类别或相同性质的课程内部之间进行。

四、研究结论

本科学历教师的评价分数要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讲师水平教师的评教分数要略微低于助教和副教授,但与教授无显著差异。

技能类课程的学生评教分数高于文科和理工科。院内选修课的评教分数高于校内选修和必修课,必修课略高于校内选修课。对文科课程而言,不同性质课程得分无差异;理工科课程的校内选修课分数低于必修课和院内选修课;技能类课程的院内选修课得分高于必修课和校内选修课。

[1]MARSH H W.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Research Findings,Methodological Issues,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11):253-388.

[2]BRASKAMP L A,Ory J C.Assessing Faculty Work:Enhancing Individual and Instructional Practice.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4.

[3]COHEN P A.Student Ratings of Instruc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A Meta-analysis of Multisection Validity Studie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1,51:281-309.

[4]CENTRA J A.Reflective Faculty Evaluation:Enhancing Teaching and Determining Faculty Effectiveness.San Francisco,CA:Jossey - Bass.1993.

[5]WACHTEL H K.Student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brief Review.Assessment&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998,23:199-212.

Students'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Effects of Course and Teacher Characters

(by HAN Ming,CHEN Qi-shan,WANG Peng-hui)

Students'evaluations or ratings of teach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evaluate their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and it has been

much attention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the characters of teacher and course on students'evaluations of teach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effects of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academy degrees on students'evaluations of teaching were significant.The scale for instructor was lower than assistant and associate professor,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instructor and professor.The main effect of course types and the main effect of course characters were also significant,especially,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course types and course characters on the rating scale was significant.The simple effect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rating scale of intra-university elective course was higher than the obligatory course and intradepartment elective cours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hereas the intra-department elective course for technique was higher than intra-university elective course and obligatory course,for art and social science,there were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ypes.

academy degree;professional title;course type;course character;students'evaluations of teaching

G42

A

1000-5455(2010)04-0044-04

2010-02-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CXLX00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SJYQ007)

韩明(1963—),男,广东揭西人,华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陈启山(1979—),男,山东诸诚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讲师;王鹏辉(1982—),男,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建平】

猜你喜欢

评教必修课职称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鲸宝宝的必修课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凉山羊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