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地方采茶戏的演唱风格及表演特色

2010-12-28黄桂芳

关键词:粤北采茶戏歌舞

黄桂芳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粤北地方采茶戏的演唱风格及表演特色

黄桂芳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粤北位于领南山地的中段,是广东省聚集最多奇特景观的地区,也是客家人主要迁居地之一。这里不仅盛产茶叶,而且还有着淳朴幽默、充满生活情趣及唱腔优美带有浓郁客家风味的采茶戏。“广东的采茶戏在清代就有了很多的记载。其中,清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中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十二人,手持茶篮,篮中燃一宝灯,照以绛纱,以横幽纟亘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1]152可见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粤北地方采茶戏的基本曲调多源于江西赣南和福建闽西等地,随后,又与本地的民间音乐和语言相互交融而产生一种各有特点和各异其趣的戏种,它的旋律韵味和艺术特点与当地的民间民谣非常相似。粤北地方采茶戏、江西赣南采茶戏及福建闽西等地的采茶戏无论是表演程序还是艺术特点也都非常相似。但因为语言的千差万别,它们的唱腔与韵味又存在各自独特的风格特色。其中粤北采茶戏旋律活泼、格调清新、载歌载舞、舞台语言是本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客家方言,所以贴近生活而且显得形象生动,富于生活情趣,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一、富于乡土气息的旋律特色

“采茶歌是粤北地方采茶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江西贑南和福建闽西等地,早期的采茶歌舞,从表现内容看,大都是描写各地的茶山风光和茶农的各种劳动生活和爱情。它的旋律曲调一方面来自茶歌,另一方面也充分吸收当地的山歌、小调和明清俗曲。”[2]268采茶歌舞的曲调很多,最具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如《采茶谣》:

谱例1:

《采茶谣》是“采茶家族”的母曲之一,结构简单(四乐句),曲调优美舒展,十分动人,粤北采茶戏《舞春牛》和《花灯》中,能找到它的各种变体。它的旋律变化多样,有轻松活泼、诙谐幽默的快板也有悲伤低沉的慢板,用来表现和刻画不同的人物。采茶戏的音乐结构,各地基本属曲牌体(或称曲牌连缀体),各类曲牌多达200首左右。笔者通过对韶关曲江采茶戏团的几位主要演员调查和分析,得知粤北采茶剧团将这些曲牌分为三大类:“采茶调”、“灯调”和“小调·杂曲”。其中“采茶调”又分“南路”和“北路”两大不同类别;“灯调”大部分来自粤北的民间歌舞;“小调·杂曲”来自各地的民间小曲。传统的采茶曲调,如《绣花调》、《牡丹调》、《上心调》、《哭调》等等,词曲结构大都是四句式、五句式,有不少基至是二句式、三句式,非常适用于过去传统戏曲中的生旦、丑“三脚班”中的小戏。采茶戏面对的大部分是农村的观众,而它们所反映的内容也大部分是农村题材的,音乐旋律都带着浓浓乡土气息,既亲切又朴实,所以深得老百姓的喜爱。随着时代迅速的发展,采茶戏的剧目和作品越来越丰富,古老而传统的音乐曲调,也随之得到借鉴、继承和发展,对唱腔旋律的优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细微差别的情绪和特殊感情表达也更为严格。所以,在借鉴、继承传统曲调的基础上,运用更多的板式去满足剧情中人物角色的需要,把单一的传统曲调发展成为板腔体,采用散板式、快板式、中板式、转调式、紧打慢唱式等手法来处理和体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例如采茶戏《借婚记》当中第七场:乡长终于得知“集体婚礼”是如此的假,而各种矛盾所引起的轩然大波竟是由于她本人工作官僚作风所导致时,羞愧万分、百感交集,在强烈的音乐震撼下唱“一席话、一席话,石破天惊”。这一段唱腔上采用散板、慢板式的处理,用委婉凄凉的声腔吐泻出乡长此刻的愧疚心情。除处之外,在采茶戏唱腔中“吟唱”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板腔体,用它来刻画主人翁自言自语,沉思状态时的那种意境。同时往往伴随而来的是女声伴唱,将主人翁的心思用话外音的感觉通过歌唱表达出来,让观众更易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易于投入到剧情中去。又例如:粤北采茶戏《人生路》唱段中的其中一首《寻梦》,当中就有这么一段吟唱来将巧珍自言自语、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心理活动刻画的淋漓尽致。

谱例2:

此段结束后,紧接着女声伴唱,用话外音的形式点出主人翁的心思:

谱例3:

采茶曲目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它吸收了本剧种以外的其他兄弟剧种如:越剧、黄梅戏中的音调、节奏板式来丰富和变化采茶戏曲的旋律和声腔,使各种声腔变化自如,即富表现高亢激越之情又擅长抒发细腻典雅之音,刚柔相济、声情并茂。

二、具有地方色彩的语言特色及生动的演唱形式

广大农村观众为什么至今爱着这些传统小戏呢?首先就是因为这些小戏所反映的生活大多是农民群众日常接触的,普遍存在的平凡的人物和看似琐碎的小事、小冲突。同时,它的唱词和对白,都运用粤北客家话地区群众的通俗口语,亲切、活泼。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是利用地方语言特殊的韵律并加以提炼,用到戏里,以取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如《夜偷寒衣》里的德妹子,母亲叫她绣花做衣裳,她既不会做,也不耐烦做。于是,她一边绣花一边唱道“手拿绣花针,像有七八斤,打开花样看,横竖一大捆。绣龙不像龙开口,开口就要咬死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她当时的烦恼心情,听来也很有趣味。又如《打鸟》一剧中,三毛箭和毛姑娘正关起门在屋里谈情说爱唱小调,没料到母亲那么快回来。于是,母亲回来叫门时,三毛箭问:“你是哪一个?”母亲说“是为娘的”,三毛箭却听成是“卖糖的”毛姑娘连说:“卖糖的不要不要!”二人继续唱下去。母亲又叫开门,三毛箭又问“你是哪一个?”母亲说:“是你妈!”三毛箭听成了“卖粑粑的”。毛姑娘连说:“卖粑粑的不要不要!”这就是利用谐音造成错觉,引出笑料。[3]290所以,即使在采茶戏客家方言的演唱上同样要求做到语言准确和清晰,不能含糊其词,要做到“字正腔圆”熟练掌握客家语言的音韵规律和发音、吐字等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来服务歌唱的内容。

采茶戏的演唱形式也是多种多样:(1)单唱:即由一个演员演唱,由别人伴奏,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对唱:即有两个人演唱,由别人担任伴奏。(3)帮唱:在单口唱或对口唱的基础上,很多别的演员同时参与帮腔而形成,这样演员的一些衬词衬句能够增添欢乐的气氛,同时借以突出和刻画各种不同的角色。同时还有一些别的说唱形式,如“群唱”或“齐唱”等等。在采茶戏的演唱过程中,很多是说唱的表演,客家语言独特的地方色彩非常浓郁。它和唱腔结合在一起共同描述故事情节和发展,刻画人物形象。采茶戏中语言生动活泼、咏事状物,表达感情的手段多种多样,感人至深。它上承《诗经》十五国风传统,下贴人民生活,又接受南朝吴歌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流变,发展,逐渐形成了直叙、起兴、比喻、双关、歇后、顶针、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段,而且它还讲究合辙押韵,方言土语自然入歌,因此温柔斐然、意味隽永、独具特色、诙谐幽默的语言在采茶戏中常常出现,引得观众阵阵笑声,同时在笑的泪花中体会到剧情中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哲理。

三、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及轻松活泼的喜剧风格

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舞蹈的艺术品种、体裁形式发展和演变更加复杂多样,采茶歌舞也是如此。采茶歌舞,从表现内容看,大都是描写各地的茶山风光和茶农的各种劳动生活和爱情。在粤北采茶戏中,歌舞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有纯器乐伴奏的舞蹈,而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更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采茶戏中歌舞的形式与当地民间歌舞密不可分,它随着茶歌的传唱而发展,加上采茶和摘茶的动作,并结合当地的龙灯、马灯和狮舞等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了一种载歌载舞的“茶篮灯”,它的表演者身穿彩服、手执扇子和竹篮等道具,根据茶农的各种劳动生活,表演上山、下山、种茶、摘茶、进坑等动作,常常是“二小”(一男一女)或“三小”(一男二女)的行为组合。在其他剧中通常不用歌舞表演的地方,粤北采茶戏却用歌舞表演。例如客人进屋、施礼、主人端凳、让座、送茶这一过程,其他剧种通常都是靠“做”、“念”来表现的,粤北采茶戏却往往用歌舞来表演。《小卖杂货》里的邹老三就是这样,从进门就开始唱:“箱子放下地,上前见一个礼,恭喜你那个王伯娘……恭喜你那个王大嫂,添财又添丁。”嫂嫂接唱:“板凳拖几拖,客官你请坐,转到厨房去,倒杯茶你喝。”二人边唱边舞,一直唱到开始卖货为止。在粤北采茶戏中凡属行船、走路、推车、挑担、打柴、推磨、割草、绣花、摘茶、播种等便于歌舞的地方,演员一定载歌载舞、尽量发挥。粤北采茶戏歌舞表演形式形态健美、刚健敏捷、活泼优美、轻松奔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高矮步、云手、摸步、扇子花、独舞,对舞是其特有的表演形式。在粤北采茶戏中生、旦、丑三行,其中旦角的舞蹈动作是富于摘茶表演特色的彩步、马步、蹉步、摇扇、拔挽腕圆扇、八字扇、含羞扇和八字巾、拔巾、翻扇巾等;生、丑角的舞蹈动作则多用矮子步、扇花步和单袖筒,常用扇、伞和帕等。由于表演动作贴近生活,显得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情趣各种采花舞蹈的基本动作,展示了茶农的劳动和生活。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各种表演程式,十分生动活泼、格调清新、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在采茶戏近三百年历史行程中,就像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鲜艳而夺目的“山茶花”,由旧时的“三脚班”发展成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的戏曲规模;由反映劳动爱情等较单一的题材内容,开拓了涵盖社会生活宽广度的舞台容量;从演绎传统小戏形式,扩展到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小戏大戏一齐上的艺术生产格局,创造了戏剧的一个个辉煌。

[1]周青青.中国民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杨恩寰,梅宝树.戏曲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J616

A

1000-5455(2010)04-0139-03

2010-01-12

黄桂芳(1974—),女,广东龙川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二月风】

猜你喜欢

粤北采茶戏歌舞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