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的设计

2010-12-28李守军赵秀丽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古生物精品课程

李守军,赵秀丽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新形势下“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的设计

李守军,赵秀丽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本文根据“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地质学对“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的要求,设计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对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规划,为建设“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精品课程

一、“古生物地史学”课程目前的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

“古生物地史学”是地球历史科学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在地质学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一起共同构成地质学类各专业的三大专业基础课[1]。

“古生物地史学”由“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个分支学科构成。目前古生物学课堂主要讲授古生物各门类的硬体构造、分类、化石代表属种,简单介绍古生物的演化及地史分布。地史学课堂主要讲授各地质时期地层、地史特征,简单介绍全球地球发展历史概况及其发展规律。

该课程内容长期以教授古生物主要门类的形态、分布,各时代地层代表剖面等结论性认识为主,开发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初步统计表明,现行“古生物地史学”教材的化石形态描述和地层剖面描述部分一般占整个教材的70%左右甚至更高,而对生物演化机制、地球(各板块)演变的动因、学科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作用、意义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阐述不足,对古生物地史学自身研究的理论也需进一步加强。作为发现性科学,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科内容,一些认识有了飞跃的发展,而目前的课程体系往往造成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发展的局面,同时基本没有收录学科研究思想与思路等内容,未能对该学科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显然“古生物地史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形势下地学人才对古生物地史学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实际上,重结论轻方法、重事实轻推理的问题在许多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已发生了由专业型向素质型转移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目前的课程体系、内容是改革的重点之一。

二、“古生物地史学”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内容

本课题组参考国内外的经验[2-5],结合山东科技大学的特点,以“加强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建设,培养新世纪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地质学人才”为指导思想,进行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

该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三个环节并重的原则,避免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和简单化,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新的教学计划实施后,学生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开拓了学生思路,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

课程内容分为四篇,体系为“前引后结、中间各论”的模式(表1)。

表1 “古生物地史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

开篇(第一篇)注重理论、方法的讲授,末篇(第四篇)注重规律的总结,重点讨论存在争论问题的关键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中间两篇为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各论,课程将两部分内容按先后讲授,前者以门类古生物的特征为主,后者以生物史、沉积史为主线,两部分内容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古生物部分以先进的古生物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把传统古生物学与现代古生物学密切结合起来,既注重门类古生物特征的扎实基础训练,又注重现代古生物演化理论的引导;地史学部分以活动论的板块构造学说为理论指导,讲授各地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构造演变,地层发育与沉积环境及矿产的发育史,同时与槽台学说观念下的地史演化观念加以对比。因此该课程内容先进、丰富,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宽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古生物学部分减少了各论中形态描述,增加了总论,教学的目标从化石鉴定逐步转向认识生物发展规律、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了解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思路;地史学部分也压缩了各论,把地球的发展演化历史概括为五个部分,包括中国古大陆的形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部分都以华北和华南两大板块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为主要线索,把生物进化、古地理变迁、板块运动有机串联起来,整个知识体系系统化强,课程内容重点突出、简练。要求学生掌握其总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由此联系和运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

2.实验教学

“古生物地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必须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课程安排约3/4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约1/4的时间进行实验课教学,课堂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在进度和内容上完全配合(表2)。其中古生物学部分的实验内容较多,主要是观察各门类的代表化石,训练学生鉴定方法和描述方法。为了扩大实验课堂,将实验室所有的标本用数码相机照相,另外从网上收集了一些古生物化石资料,补充了本实验室资料的不足,将这些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实验课上与实际标本配合讲解其构造特征、保存状况,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充实实验课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课件放在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网页上,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浏览学习。地史学部分,增加了生物地层法和综合地层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 “古生物地史学”实验教学内容与学时

3.实习教学

“古生物地史学”室内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两周的“地层学实习”。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如表3所示。

表3 “古生物地史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与学时

野外实习选择鲁中地区,这里地层从太古宇到新生界出露齐全、岩石类型多样、沉积环境多变。训练学生将“古生物地史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观察、描述、分析地质现象,分析地层结构、沉积环境变化等,撰写实习报告和科研论文,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张云翔,崔智林,符俊辉.认清学科发展趋势,探索古生物学课程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73-76.

[2] 张云翔,符俊辉,崔智林.建立《古生物学》课程新体系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0,(4):47-48.

[3] 龚淑云.《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 2000,(3):28-29.

[4] 孙柏年,阎德飞,解三平,等.“古生物地史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7,(5):36-38.

[5] 孙柏年,阎德飞,解三平,等.结合学科发展,推动地质古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高等理科教育, 2009,(3):99-101.

Design on the Course System of Paleont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in the New Circumstances

LI Shou-jun, ZHAO Xiu-l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question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geological cours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aleont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the course system of three in one, classroom teaching, laboratory teaching, fieldwork teach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contents of three parts have been planed.The good foundation is set to build paleont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into an excellent course.

paleontology and historical geology; course system; excellent course

G642

A

1006-9372 (2010)01-0025-03

2009-12-08;

2010-01-14。

山东科技大学“群星计划”资助项目(NO:qx0803001,qx0801110)。

李守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油气勘探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古生物精品课程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古生物学会:风雨兼程九十载
高邮凹陷深凹带戴南组古生物特征及环境意义
原角龙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