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的支点

2010-12-27

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包河区城中村

包河人追求的跨越发展,不仅仅是局部的、表层的量变,而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质变,是对与“第一城区”、滨湖新区、门户城区的地位和气质相符合的发展路径、发展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早春的包河,处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打开包河的经济版图,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商务楼宇等实实在在的项目,都在为这个安徽“第一城区”,不断注入一股股的新力量。

经历了蓄势聚能的历程,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实力如何跨越提升?城市面貌如何迅速改变?群众生活如何更加和谐?带着对这些命题的反复思考,包河人对外借力、对内激活,寻找着自己跨越的支点。

产业升级:大招商、招大商

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支撑。一个城市只有产业大发展,才能创造就业机会,吸纳大量人口。

对于这一点,包河人体会深刻:从一个以老郊区为主体的城区跃居安徽省“第一城区”,包河的综合实力、城市功能、社会环境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变化的背后,靠的就是招商引资、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这是推进包河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由此,区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狠抓招商引资”。区委二届九次全会更是突出强调,“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主抓手、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真正让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成为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年度考核的第一指标、衡量实绩的第一标尺”!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包河人开展规划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打出招商引资的组合拳。各级领导也已经不能只当招商引资的指挥员,而是必须冲上一线、干在前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发扬“行商”精神,亲自率队“走出去”,联手江汽,共赴浙江台州开展汽车配套企业招商,通过这种“产业链招商、政企双赢”的模式,成功引入上亿元投资;积极参加中博会、厦洽会、央企对接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加强与中航集团、中电集团、中粮集团等央企的对接合作,签订总额64亿元的投资协议;组建驻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小组,由两位区委常委带队赴上海、厦门,驻点招商;成立了工业、城中村改造、高端中介服务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等5个招商小组,全部由区领导带队,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包河区招商引资总量突破160亿元,而且提前4个月就完成了全年任务。

招商引资最需要的,是创新的思路和抓落实的行动。包河人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实实在在抓项目”的理念,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经济工作汇报,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千名干部挂牌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加强跟踪调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在这样的创新举措催化下,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

在包河工业区,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正在紧张有序地抢生产、赶订单。该公司瞄准“陆、海、空、天”四大板块,除生产制冷、供氧和副油箱等重要零部件外,还启动了汽车零部件、立体停车库的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从选址签约、落地开工到正式投产,市、区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到2010年底,我们将力争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业主有人联络、企业有人联系、项目有人跟踪、难题有人化解,高效率的服务使包河项目建设全速前进。据了解,2009年全年,包河区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比上年增加13个,滨湖世纪城40万平方米Shopping Mall部分投入经营,大连万达、东方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江汽M 209、江淮客车基地、安凯豪华客车等项目加速推进。

招商引资带来的大项目、大投资,成为助推包河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大招商、招大商,为包河蓄积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双轮驱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今天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的战争。一个地区所选择的产业链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包河的选择是,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用现代制造业支撑发展,用现代服务业带动发展。

2009年11月,坐落在包河工业区内的安凯汽车公司,收到一份来自上海的厚礼,安凯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旅游客车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车。据悉,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后,安凯新能源客车再次被选作世界性会议的指定用车。与安凯公司比邻而居的,是江淮汽车集团,作为包河区第一家年产值过百亿的大型企业,她一直都是包河先进制造业的最大名片。

汽车产业因其牵动性强,被称为“工业中的工业”。近年来,包河区依托江汽、安凯等龙头工业企业,全力构建“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集聚模式,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作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包河工业区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不断做实做强江淮“重工、客车、货车、车城”四大板块,使“江淮车谷”的内涵越来越丰实。2009年,包河区工业产值总量、工业增加值总量均位居合肥市四个城区第一位。而在全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比重已经达到45%。目前,全区拥有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加工及销售服务企业208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

包河工业区作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将坚持“一心一意搞工业”,抓好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谋划和引进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延长产业链中实现工业经济的大幅跃升,确保实现园区产值过百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百家的“双百”目标,并争取在发展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材料等产业上有所突破。

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规划背景下,包河区正面临着工业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融互补的快速转型。对于包河来说,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在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滨湖新区,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全面开工,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皇家海域度假酒店、万国农贸市场即将开业,居然之家、华谊兄弟、永辉超市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总建筑面积33.28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加快建设······,包河的现代服务业正在迎来一个业态“井喷”的黄金机遇期。特别是随着万达广场、滨湖世纪城等一批大体量、现代化城市综合体的崛起,包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以万达广场为例,带着“每一个万达广场都是一个城市中心”这句在中国各大城市被熟知的口号,万达集团在2009年来到合肥,进驻马鞍山路板块。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的合肥万达广场于2010年底全面建成开业后,将为社会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年税收上亿元,并极大提升合肥的商业层次。目前,包河区内各种商业业态齐全,构成了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基因工程”。

“包河已经具备了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各种要素的充分条件。”包河区商务局一位负责人对《决策》介绍说。通过3-5年的努力,包河区将把自己打造成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一区”。

城市嬗变:城中村的“华丽转身”

“城中有村,村外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这是当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真实写照。城中村无疑是摆在城市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硬伤”,无法逃避,同时也是加快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增长点。如何催生城中村“破茧成蝶”,更是考量基层政府智慧和执行力的一道难题。由老郊区蜕变而来的新包河,在时间和历史共同沉积中,大片城中村掩映在现代化的高楼之下。全区城中村面积位居全市第一,超过1.2万亩。力推城中村改造,成为包河区城市建设的必经阶段和首要任务。

“本着能快则快、能多则多、玩命地干的原则,快马加鞭,迎难而上,全线突破。”这是包河人立下的誓言。经过上下合力攻坚,包河的城中村改造得以扎实推进。在2009年底安徽省与央企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上,包河区与中粮集团、中国华星集团一举签下文明村、新河埂城中村改造和杨小郢城中村改造两个大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目前,杨小郢改造项目以每亩631万元的价格成功竞拍,昔日脏乱破败的城中村,即将树立起一片高档住宅区。目前,望湖、常青等街道已完成了11个城中村项目的丈量、测算等前期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实质性启动6个以上改造项目。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接受《决策》采访时分析说:“我们正处在城市发展的第三波,就是要把城市从经济主导转向生活主导,从创造就业转向构筑适宜的生活空间,从经济增长的引擎转向文明的乐园。”城中村改造,推陈出新,改变了城市的外在面貌,为商务楼宇等新业态进驻释放了空间,也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好的宜居空间。桐城路上的文明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曾居住着226户居民,包河区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江南·新里程落户于此。项目建成后,将容纳2246户城市居民,并提供5000平方米的商业广场,形成文化、影视特色街区。从拆到建,一破一立,一个个崭新的城市坐标在城中村改造中横空出世。

为包河城市建设提供支撑的,是合肥大建设“投入不变、措施不变、力度不变”的响亮号角。按照“打通主动脉、健全微循环”的要求,高铁站、铁路枢纽南环线、北京路、繁华大道等重点工程及青弋江路、曙光路、当涂支路等次干道路建设将深入推进。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提高包河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将起到重要的先导性作用。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与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相呼应的,还有包河城市管理上的提升转型。城市管理的网格化、市场化、机械化、数字化,是包河人的用力重点;“不将就、不凑合、零容忍”,是包河人的工作标准。2009年,包河区在滨湖新区先后成立4个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及时跟进城市化管理。开展“楼道革命”、“三点半快乐课堂”、“陪读沙龙”等特色活动,润物无声地推进被征地居民在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思维观念的快速转型。

与此同时,全力做好水、绿文章,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所有这一切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灵动的魅力。“通过城市管理的创新,激发整个包河区的管理升级,为包河发展向更高层次转型服务,这也是包河新跨越的一种表现。”包河区区长胡启生分析说。

民生为本:彰显包容和谐之美

当记者走进包河区大圩镇黄港敬老院时,这里处处充满了融融暖意和欢声笑语。这个合肥市“515敬老工程”第一个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敬老院,现共有82名农村五保户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在包河区相关部门全心服务下,老人们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和“贴身”医生,看病、医疗也由政府兜底,还免费开通了数字电视。

2009年一年,包河区民生工程投入达4.48亿元,惠及城乡居民26万余人。按照“提标、扩面、规范、高效”的要求,包河的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600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翻了一番。这些,都走在全省各县区前列。

在包河,民生工程不仅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区委、区政府考量一个单位工作实绩、衡量一个干部群众观念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

创新方法抓优质服务,是包河区民生工程实施中的一大亮点。该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实施农村低保评估听证制度、实行“订单式”农民工技能就地培训制度、举办社区就业招聘会、加强规范管理打造“阳光工程”等。滨湖新区启动建设3年多,包河区共组织五届失地农民大型专场招聘会,约请近千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24000多个,近万名被征地农民转型成为企业“蓝领”,自主创业者不断涌现,回迁居民的人均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今后,包河区还将进一步改进民生工程管理方式,按照“养事不养人”、“花钱买服务”的思路,切实提高民生投入的有效性,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都是民生工程在包河结出的丰硕果实,更体现出包河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的背后,折射的是包河跨越发展的民生之基!

猜你喜欢

包河区城中村
教育发展江淮行 包河区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浅谈包河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敬老院率先引入专业社工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