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河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12-07沈国良
沈国良
(合肥市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安徽合肥 230051)
合肥市位于江淮丘陵区,坐拥巢湖、南望长江,长期以来,人民长期依水而居,与湿地相生相存,湿地资源是合肥市重要的自然生态秉赋。根据全国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合肥市湿地总面积为118200.41hm2(水稻田除外),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33%,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35%。
包河区濒临巢湖,是合肥市的中心城区,也是实至名归的“安徽中心”,位于合肥市东南部,地处江淮流域之间,通过南淝河和巢湖可达江海,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的区域地理优势,全区坐拥一湖十河,水文条件良好,湿地资源较为丰富。2009—2013 年间,国家启动了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包河区农林水务局于2011 年组织完成了包河区第二次湿地调查任务。全面系统地摸清包河区规划区范围内的湿地类型、湿地分布、湿地流域、湿地土质及水质、湿地植被以及野生动物资源等现状,并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重点排查。通过第二次湿地详细调查,包河区农林水务局掌握了包河区湿地资源现状以及湿地存在的问题,所记录的湿地资源数据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包河区湿地资源现状
根据2011 年包河区对第二次湿地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河区共有四个湿地类,分别是河流、人工、沼泽以及湖泊湿地,按湿地质量划分,有一般湿地斑块38 个,重点湿地斑块2 个,共有湿地斑块40 个,湿地总面积达到了7849.180hm2。由于区划调整、城市建设等原因,包河区湿地资源发生变动,经调查统计,包河区湿地斑块总数量减少了7 个,但总面积增加了122.406hm2。经过统计,目前包河区水稻田除外的湿地面积达到了7971.586hm2,与包河区区域面积比例达到了23.45%,与合肥市区域面积比例达到了6.74%,目前湿地斑块共有33 个,其中湖泊湿地资源面积达到了6802.584hm2,与包河区湿地面积占比数据为85.34%(见表1);其中人工湿地资源面积达到了633.764hm2,与包河区湿地面积占比数据为7.95%;其中河流湿地资源面积达到了430.309hm2,与包河区湿地面积占比数据为5.40%;其中沼泽湿地资源面积达到了104.930hm2,与包河区湿地面积占比数据为1.32%。
表1 包河区湿地资源统计
2 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人口众多,资源长期过度无序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污染加剧,天然湿地减少,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不断下降,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尽管长期以来,包河区做了大量的湿地保护工作,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但随着我国经济增加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影响环境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我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中也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居民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造成的湿地污染,因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而造成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还有动植物生境质量下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诸多问题。
2.1 湿地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
随着包河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提高包河区的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工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养殖业废水排水以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污水总量远远超过了湿地水资源的自身净化能力,同时也损害了湿地水资源质量;另外,大量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也影响了水资源物质问题;还有湿地周边的养殖业、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垃圾、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流入也直接影响了湿地水质问题。使湿地水资源水质受到了污染,从而影响了湿地的本身的功能性和开发利用。
2.2 湿地资源开发不合理,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湿地资源保护工作者对湿地资源保护的价值观存在问题,同时,湿地资源使用者对湿地资源长远价值没有重视起来,造成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对湿地资源的长远利用价值看法与湿地资源保护监管不到位,同时开发利用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随着合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极具扩张,土地需求进一步增大,大量农田、坑塘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随着湿地旅游逐年升温,生态环境优良的湿地周边基建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部门为改善旅游服务设施,架桥修路、大兴土木的现象亦不少见,基建和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威胁湿地安全的重要因子。一方面,基建和城市化推进带来了各种垃圾,污染湿地,影响动植物栖息;另一方面,使原有的湿地自然景观为日益增多的人文景观所代替,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此外,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使部分沟塘被填平使用,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的萎缩。
2.3 管理缺失,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就目前来说,包河区湿地开发利用、保护有关部门至今缺乏完善的湿地管理体系,相关各部门之间也并没有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进行湿地开发利用、保护工作过程中,各部门间依旧各行其是,缺乏凝聚力和统一的目标性,从而形成湿地保护工作进程拖拉、对责任互相推诿的现状。公众对湿地价值、功能及其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社会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包括湿地保护在内的环境教育与宣传工作滞后。
3 保护对策
3.1 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包河区湿地管保护管理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应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具体完善到分部门实施体制中去。应由包河区政府牵头,协调包河区湿地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同时在改善湿地污染、开发问题的过程中,包河区农林水务局应针对湿地污染问题进行组织问题修复工作,并监督执行。区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各属地街镇,均按照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3.2 落实湿地保护分区,分类湿地管理
根据包河区地形地貌和湿地资源分布等特点,对全区进行湿地保护分区的划定,在此基础上按湿地保护分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湿地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全方位的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3 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建立细节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促进湿地恢复进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对造成湿地污染的源头予以整顿、整理、整治,包括但不限于对面源污染、居民污水、工业污染防治、河道清污治污等;在修复受侵蚀湿地的同时,建设河流生态廊道,栽植水源涵养林,开展湿地植被、动物与栖息地恢复工程等,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逐步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3.4 开展湿地科研监测,维护生态水安全
将湿地监测工作与先进的科学监测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更科学化的监测方式和技术,并成立专业的湿地资源保护专家小组,建立从区到街镇的两级监测体系,全面监测影响湿地资源的各项因素,维护湿地水质安全。
3.5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工作,使湿地保护深入民心
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工作,对湿地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性培训,同时在湿地保护范围内人员密集的区域开展民众间的湿地保护宣传,加强市民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使湿地保护更加深入民心。
3.6 加强湿地保护队伍建设
针对湿地保护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应全面培养湿地保护专业人才,加快对湿地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建立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度,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对湿地保护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包河区湿地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强化湿地保护、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实地保护的相关理念宣传,从而达到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自然无污染的湿地环境才能重复利用,通过对包河区湿地管理与保护的全方位提高,促进全区湿地资源达到良性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