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报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

2010-12-27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新闻前哨 2010年9期
关键词:楚天小报都市报

◎张 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上世纪末,都市报兴起,我们有幸能够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甚至是参与了这一段历史的创造。回想这个时代,可能不约而同地就会把中国都市报的出现和美国总统当时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同一个时代两个重要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都市报与网络时代是同时并行的、同时起步、同步推进的。在这个意义上我想表达我的一个看法,我感觉到中国的报界、平面媒体应该感谢都市报的发展,正是因为都市报深入民间、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的成为大众化的报纸,使读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才能够抗拒网络媒体的挑战。我们不敢设想,如果没有都市报的兴起,现在中国传播的格局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

十几年过去了,都市报在中国茁壮成长,已有主流报纸的气派。在中国林林总总的都市报里,1997年正式创办的楚天都市报是非常成功的。不光是发行量上去了、广告上去了,而且在主流文化的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楚天都市报是整个荆楚大地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分析、探讨这张“名片”的主流化问题,非常有价值,不管是社会价值还是学术价值。

探讨都市报的发展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未来二十年基本格局的演变问题。我觉得,这个基本的格局,应该放在世界报业演化的背景里发展。而谈到主流化的问题,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个从不是主流而进入主流的问题。不同国家报业有不同的发展和不同的生态,什么是主流?我们需要一个参照。

在很多国家,报业分为两大块:高级报纸、大众化报纸。英国就是非常明显的,目前中国报界的基本格局 (党报、大众化报纸),与此类似。但是,也有的国家不存在两级化的现象,可能就是一种新类型的报纸。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只有大报(也就是我们说的严肃报纸),影响力很大;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小报 (都市类的报纸)。有一段时间,小报越来越火、发行越来越大。后来日本出现了报业演化的趋势,小报更多采取大报的表现手法,大报也向小报靠拢。互相的靠拢,二十世纪初期时,日本出现了一种全世界独有的“中报”现象。日本《朝日新闻》的发行量达到了800万份以上,你能说它不是高级报纸吗?说是高级报纸也是对的,因为它有很高的品位。日本两级化的报纸融合,最后出现了一种“中报”,我认为这是中国报业发展重要的参照系。

从报纸演化的途径看,中、日报业就像是一个大型的“人”字。中国报业的演化是一个正着写的“人”字,而日本是一个倒着写的“人”字。在中国,起初我们就只有一个党报。就像人的一撇,上粗下细,九十年代以后就是上细下粗。都市报刚刚出现时,我们绝对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发展,充其量只是主流党报的补充。现在都市报发展得非常的迅猛,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是楚天都市报的忠实读者,每期都看。他们从平凡人身上开掘出人性的光辉,让人深受教育。近三年来,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实践,为中国报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他们自己总结的几条经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值得我们整个报界同行借鉴的。

我们谈都市报的主流化问题时,必然也会想到另外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是我们过去不敢正视的命题——党委机关报某种程度上 “非主流化”了。都市报现在已经在发行量、在市场、广告上做得非常好,所不足的也就是在公信力、引导力这方面有所不足。我们的党报在市场占有率上、广告上不断地萎缩,但是在影响力上、领导力上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思考。

都市报要进一步主流化、要完整意义上实现主流化的转型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要有更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厘清报纸从业者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角色的扮演。第二,要有更高、更强的公信力。在公正、客观、真实这方面与其他的报纸拉开距离,彰显特色。第三,加强言论。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于我们来讲不是最科学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很多人都失去了一种方向感,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意见、应该是对于迷途的一种引领。

猜你喜欢

楚天小报都市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奇葩小报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Share with us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