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化转型核心词是责任担当

2010-12-27罗以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新闻前哨 2010年9期
关键词:楚天都市报党报

◎罗以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我应该算一个积极的助推者。2007年,张勤耘总编辑交给我们一个任务,为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做一个课题方案研究。当时我们做了一些方案,提供了一些意见。两年多的实践,“楚天都市报现象”在全国传媒界的出现,作为一个助推者,为这个成功感到高兴。

记得2002年,新华社的一个联络员找到我谈到过党报的生存问题。2005年,我们接到教育部的一个重大课题,题目是《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进步》,做这个课题时,我们组织了一个大规模国内的调查,对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都市报生存状况进行调查。我们先后走访了国内中部、东部、西部八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西、陕西、四川、江苏等一共八个省市区,调查了一千位在岗的厅局长、一千位在岗的传媒人、一千位在校的大学生、一千位农民工,“四个一千”,走访下来,普遍对党报、都市报,尤其是对都市报生存状况表示不满。

不满的其中意见主要有两个方面:1.报纸转型的报品下降。2.党媒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读者,尤其不能真正了解今天受众的真正需求。对于如何破解,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方案,应该说楚天都市报这两年主流化转型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这为我们国家的党报,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市民类的报纸下一步怎么发展,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和对策。

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经验是多方面的,有两点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值得总结:第一,如何正确地践行主流化转型?他们将主流化转型定位成五句话: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责任担当为使命、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最广泛人群、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核心词“责任担当”这四个字,解读主流化转型,我认为非常到位。

近年来,传媒业做了很多的创新、变革工作,但是对“责任担当”如何理解需要我们每一个传媒人很好地思考。在市场化转型以后,媒介的责任是多方面的。不像过去媒体就只有一个责任——为党和国家做好宣传工作。今天的媒体责任既要考虑到社会的责任、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生存责任。媒体需要生存与发展,所以媒体需要吸引眼球、需要追求市场效应、讲求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到底如何处理呢?这是对传媒人很好的考验。现在有很多的传媒人处理这两个责任不是很得当,所以引起了读者的不满意。责任担当的关键重在哪里?重在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对主流文化的维护、对社会的良俗的建构上。从科学意义上来说,中国在2008年已经进入了后转型社会,社会发展的核心趋向应该是定在公平社会上,中央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信息公开,最近又推出了处级以上干部财产公开等等一系列的方案,目的就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公平社会的建构需要依赖于传媒责任,我们应该把责任担当定位在这里。

楚天都市报这两年高密度地推出了一大批感动整个社会的典型人物,包括“暴走妈妈”、荆州10·24大学生救人集体、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汪金权……不管是大密度的典型报道,还是6连号事件、武汉湖泊调查、武汉套牌黑的案件……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舆论监督报道,背后都彰显出了其对“责任担当”的正确理解。

第二,主流化转型过程中,作为都市报如何在处理好主流化转型同时,更张扬自己报纸的特色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如果主流化转型就是把《楚天都市报》再办成第二张《湖北日报》,我认为这就是失败的。我注意到,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中,以社会新闻为主打、以市民作为自己的受众定位,这种目标定位一直没变。分析他们率先发现并重点报道的人物群像,从取材上来看,无论是“暴走妈妈”也好,还是“信义兄弟”也好,原始的取材都是社会新闻范畴。“信义兄弟”就是从车祸事件当中发掘社会的大爱,类似《湖北日报》这样的党报取材角度可能就不是这样。作为都市类市民报纸,长处在从社会新闻里来取材。从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来说,也是贴近草根百姓的视角。楚天都市报报道的都是草根典型、平民英雄,不少报道更是倾注了百姓的情感,故事当中更多流露的是平民百姓的情感。我觉得这个做法是值得肯定与推广的。期待有更多的媒体能够把“楚天都市报现象”推而广之,使中国的主流媒体不仅在中国的百姓中赢得更好的声誉,同时也在世界上争取中国新闻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楚天都市报党报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让短视频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新切入点——以楚天都市报为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Share with us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乌兹别克斯坦客户二度牵手楚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