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方式
2010-12-26杨春,李箐
杨 春, 李 箐
(1. 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 沈阳 110034; 2. 辽宁大学 亚澳商学院, 沈阳 110036)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伙伴国双方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可能是绝对同步的。通过国际贸易活动,技术先进的国家可能对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实现先进技术的转移。这种技术转移行为会给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即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具有一个正的外在性,因为它不是在国际贸易活动内部获得的利益,这种利益对于国际贸易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了外部经济效应。
技术外溢效应是指通过国际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产生的提升效应[1]。对当地竞争企业技术创新的示范、刺激与推动,称为平行外溢;对当地上下游关联企业技术进步的示范、援助与带动,称为垂直外溢。它是外来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中所形成的外部效应,这种效应会带来技术进步及相应的经济增长。从理论上说,无论什么样的技术都会发生外溢,技术可以从一个企业外溢到另一个企业,从一个行业外溢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国家外溢到另一个国家,因此技术外溢效应具有涉及企业多、影响范围广的特点[2]7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各国的技术进步不但受本国对研究与发展的持续投入而带来的研发资本存量增加的推动,而且也受国际贸易等活动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所形成的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模仿、消化和吸收的推动[3]。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当今世界,一国如果完全依赖于自主创新去推动经济增长,即使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也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成本,而且重复研发国外已有的技术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用于高科技研发的支出无论在相对数上还是绝对数上都少得多,显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种技术外溢效应又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4]。
国际贸易是国家间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国际贸易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一国的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尤其是对资本存量较少、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国际贸易可以把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和产品带到国内,受益于技术外溢,不但国内的进出口相关部门可以直接进行模仿和吸收以提高技术水平,而且国内与进出口部门相联系的非进出口部门也会因传导作用间接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这种技术进步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5]。作为国际技术扩散中的一部分,技术外溢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力并不小于技术引进。国际贸易主要通过5种方式带来技术外溢效应。
一、竞争效应方式
20世纪后期,国际贸易活动开始空前繁荣,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国际贸易的年均发展速度是6%,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是3%,前者是后者的两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发不可阻挡。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国的先进技术可以被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直接引进到与进出口相关的企业或行业,这不但可以直接提高该国与进出口相关的企业或行业的技术水平,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且可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那些与进出口不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行业会模仿和复制与进出口相关的企业或行业所获得的国外先进技术,从而促进这些企业或行业自身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64。
比如,一国的某家企业通过技术贸易引进了一项国外的先进技术,直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同行业中较高的利润,获得了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那么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就会利用各种手段群起仿效,很快就掌握了该项先进技术或类似技术,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由此得到了提高。这时,最早引进该项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由于技术领先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渐缩小或根本丧失。这些企业当然不会对较高利润的丧失坐视不管,要么再通过对外贸易引进更领先的技术,要么在其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便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重新获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7]。
我国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总额从1990年的168.45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3 570.21亿美元,17年时间增长了约21倍,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总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由31.58%上升到45.11%[8]。同时期,我国生产彩色电视机、手机、个人计算机、汽车等的行业都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引进而产生了竞争效应,获得了技术外溢效应带来的技术进步,使这些行业和相关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大大提高,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不但满足了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大量出口国外,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二、规模效应方式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9]。国际贸易技术外溢的途径就包括了规模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扩大了产品市场,使一国生产的产品不再只是面向有限的国内市场,而是可以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销售。面对世界市场,产品生产商会不遗余力地加大资本、劳动要素的投入以扩大生产,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从而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进一步在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厂商通常也会在加大资本、劳动要素投入的基础上,在技术方面加大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抓紧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可以通过增加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而得以促进,由此技术较不发达的国家就可能加快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掌握。因此,国际贸易给厂商带来的规模效应也带来了技术外溢效应。
三、传染效应方式
费恩德来认为,国际技术扩散现象有些类似于疾病的传染,对外开放度越高的国家越容易通过对外贸易从其他国家学到先进技术。技术就像易于传染的病毒,传播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与它接触的人的多少。先进技术可以通过与先进技术的拥有者进行沟通获得,而沟通的机会正是由对外贸易提供的。在对外贸易中,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可以在贸易活动中对贸易伙伴国的技术信息加以了解和掌握。对外开放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高且与其他国家联系密切,在国际技术扩散的传染效应下,自然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先进技术。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近三十年上升得非常快,从1978年的9.7%上升到2007年的64.4%,增加了6.64倍;对外贸易中出口依存度从1978年的4.6%上升到2007年的36%,增加了7.83倍;对外贸易中进口依存度从1978年的5.14%上升到2007年的28.3%,增加了5.5倍[10](见图1)。
图1 我国1978年和2007年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比较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快速上升,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比重逐渐加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系空前密切。因此,我国“感染”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国家的技术越来越容易。例如,计算机、手机和因特网技术在国际上少数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刚刚开始出现,我国就从贸易伙伴国认识和了解到了这些新技术,并敏锐地预见到这些新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革命式结果。因此,我国迅速地展开了对计算机、手机和因特网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新,这些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国际水平。
四、“干中学”方式
阿罗(1962)和Sheshinski(1967)通过假设知识的创造是投资的一个副产品来消除报酬递减的趋势。阿罗指出,知识不是先天获得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而获得的,所谓学习就是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经验和教训的累积使劳动者的技能提高,社会上就出现了技术进步[11]。总之,技术进步是人们不断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得到的结果。同时,他认为技术进步不是外生的,而是由投资决定的内生变量。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积累所带来的附属品,即资本投入可以带来溢出效应。在生产中进行资本投入的厂商,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学会高效率生产而实现,这种通过经验的累积而产生的对劳动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被称为“干中学”。“干中学”具有技术外溢效应的特点,即一个企业或劳动者在生产或劳动中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企业或劳动者,因此提高了其他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一个行业或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促成了另一个行业或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的外部性非常广泛,因此如果没有专利保护,模仿和复制是非常容易做到的,甚至一旦获得了某种技术的最初想法就能够仿制出来。具有广泛外部性的科学技术知识使“干中学”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可能,而且往往是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
我国企业在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并用来进行生产时,就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步研究、吸收和仿制国外先进设备的Know-how,从而获得其技术要领,加快技术水平的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从1981年的约6%上升到2006年的约48%,接近一半(见图2)。在加工贸易中,我国的出口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了从国外进口的中间品和设备,在利用这些设备对中间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消化和吸收物化在中间品和设备中的国外先进技术,很快就通过模仿和复制掌握了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国内同行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同时,在产品出口的过程中,了解到国外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能和包装的需求,增加了对世界市场的认识。按照市场规律,为了能够生产出更令国外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国内的加工企业会越发重视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刺激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渴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热情。这些都属于“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效应。
图2 1981—2006年加工贸易占贸易总量的比例数据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五、演示和培训效应方式
2001年11月11日,中国以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五十多年来的一个里程碑。近几年,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得越来越紧密。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尤其是2009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购买潜力尽显无疑。发达国家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看中了我国潜在的巨大购买力,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无疑都是先把他们具有竞争优势的先进技术拿来演示。虽然发达国家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在中国演示其先进技术之前,为了防止技术外泄都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和加强竞争以扩大市场份额的野心,都会促使他们甘愿冒风险向我国企业演示和说明其新产品的特点、功能、质量和使用方法。在购买先进技术的合同签订后,国外厂商还会派专业技术人员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培训,甚至在国外接待我国企业派出去学习的技术人员。在此过程中,我国企业就有机会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情况,利用对外贸易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和复制,再配以国内原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生产出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同类产品。
实际上,上述几个方面只是国际贸易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发挥作用时比较直接和明显的情况,技术外溢效应还有多种,如技术进步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即所谓的技术平行外溢;技术进步对上下游产业产生的带动作用,即所谓的技术垂直外溢等。这些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会带来各个部门、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整个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和高效化,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Findlay R.Relative backwardness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a simple dynamic model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1-16.
[2]Arrow K J.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 for inventions i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M].US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3]Eaton J,Kortum S.Technology,geography and trade [J].Econometric,2002,70(5):1741-1780.
[4]Feder 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59-73.
[5]Coe D T,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859-887.
[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7]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 [J].中国社会科学,2001(5):82-93.
[8]方希桦,包群,赖明勇.国际技术外溢:基于进口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04(7):58-64.
[9]黄先海,石东楠.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 [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2-26.
[10]杨全发.中国地区出口贸易的产出效应分析 [J].经济研究,1998(7):22-26.
[11]王振华,王璐宁.我国企业应对美国反垄断诉讼的策略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2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