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基层党建探微
2010-12-26刘宗洪
●刘宗洪
“两型”基层党建探微
●刘宗洪
在公民社会成长的过程中,上海出现了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两型”党组织适应了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政府承担国际大型活动和流动党员不断增加的需要。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党内管理与外部活动、组织要求与自主行为、“显形形象”与“隐性形象”、组织权威与个人魅力、党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拓展党员活动的新空间,是进一步完善“两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路径。
管理型与活动型;组织特征;拓展路径
所谓“两型”党组织,是指党员接受一个党组织管理又在多个组织中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两型”党组织是伴随公民社会的发展而孕育产生的,体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时代变化的品格。目前,上海“两型”党组织越来越多,而且在办好世博会的活动中发挥了特有的战斗堡垒作用。研究“两型”党组织的模式、规范运作的制度,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拓展党员活动的新空间
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模式是党员参加一个支部,在本单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是“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1]。但近年来,上海不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不仅参加所在支部的活动,而且参加其它党组织或社会组织的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创举,开辟了党员活动的新空间。
1.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党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政治影响力。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育后的社会形态,其特点是“私域”的扩大,群众不仅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而且有了政治参与的巨大空间。在公民社会中,群众可以根据共同利益或兴趣爱好组织起来,依法开展活动。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社会组织的发展一方面给社会增添了活力,另一方面也给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提出了挑战。群众在拥有了自主的选择空间后,党组织不可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进行政治动员。如何传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上海基层党组织创造了“两型”党组织模式,让党员以个体身份加入社会组织并发挥作用。在这里,党员是受党组织管理的,但又把党组织的意图带入社会组织,从而使党的政治影响力以全新的方式向社会渗透。
党员以个人身份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是现代政党的普遍做法。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党员的人数并不多,吸引群众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党员在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与社会组织有广泛的联系,党的领导人还担任社会组织的要职。李光耀指出:“人民行动党的活跃分子一人兼几个社会基层组织成员,是很平常的事。”[2]德国、英国的社会民主党也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扩大政治影响力的。因此,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党组织模式是遵循了现代政党运行的规律。只要党员素质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群众领袖”的作用,就能保证实现党的工作的“全覆盖”。
2.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在职党员在城市社区发挥引领和凝聚群众的作用。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大量矛盾在社区集聚,给社区党组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社区党组织要承担下岗工人、退休工人和待业青年社会管理的职能,要协调因住房动拆迁引发的利益矛盾,要对大量外来人员进行管理,要为落户的“两新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社区居民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参与的社会组织多,对社区管理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也对社区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社区党组织面对形势的变化如何加强社区建设?上海基层党建的实践表明,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便捷的选择。
在城市社区,优秀党员的资源十分丰富。社区党组织只要积极加以利用,就能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各类人才。上海嘉定新成路街道党工委把居住地的在职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楼组党小组。楼组党组织中有来自机关、学校、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党员和党员干部。他们仍然受原单位管理,但他们有文化、有素养、也有能力,在居住地发挥引领和凝聚作用。可以说,上海嘉定新成路街道的“楼组党建”开辟了“两型”党组织建设的先河。上海杨浦区房产局在社区首先成立动拆迁党支部,把有影响的在职党员吸收为党支部成员,不仅维护了群众利益,而且化解了政府、开发商和拆迁户的矛盾。在上海许多社区,在职党员广泛参加志愿者活动,已经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实践经验证明,“两型”党组织是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法。
3.党员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适应了党和政府承办国内外大型活动的需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党和政府承办的国内外大型活动越来越多。2008年,我国成功承办了奥运会,2010年,上海又举办了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的国际性大型活动,工作人员来自方方面面的单位和部门。为了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并有条不紊地工作,上海尝试在世博会的工作系统中建立党组织,按党的组织原则把党员工作者组织起来。在世博工作的党员受原单位管理,但在世博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这样,世博会的工作系统就通过党的组织方式运作起来了,不仅组建速度快,而且工作十分顺手和有效。这就是“两型”基层党建模式。目前,世博园区内有296个临时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以及4503名党员。
党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不仅有思想上的一致,而且有组织上的统一。其组织原则、构建模式和活动方式能够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有战斗力,最关键的因素是把“支部建在连上”,使军队有政治灵魂,能够把目标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同样,我国在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时,用党的组织原则把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组织起来,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就有了灵魂,就有了运作的规则。如果用科层制的方法建立庞大的临时工作系统,不仅耗时长,而且效率不高。上海在筹办世博会的初期就建立了党组织的运作系统,从而保证了世博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创建管理型与组织型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是我国承办国内外大型活动的一大政治优势。
4.党籍管理与党员活动分开是流动党员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少党员工作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参与党组织活动的不确定性。据权威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7200万党员,流动党员大约占219万左右。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根本出路是构建管理型和活动型相结合的基层党组织,让党员既不脱离党组织管理,又能在不同的工作单位发挥作用。
目前,在一些“两新”组织中仍然存在不暴露党员身份的“袋袋党员”;还有流动党员长期不过党组织生活,甚至不交党费;在大大小小的非公有经济中也难以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即不可能为每一个流动党员提供党组织活动的平台。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既不能为保持党的纯洁性而不让党员外出流动,也不能放任党员自由而疏于管理。由此,创建“两型”基层党组织模式是一个可行的路径。管理型党组织是依据党章组建的,活动型组织是按工作需要设立的。党员的活动是管理型党组织管理的延伸,是组织目标的外在形象,而管理型党组织是党员的 “精神之家”,是提高党员素养的大本营。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党员流动证制度,实质是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党组织的组织形式。
二、“两型”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的特点分析
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模式,在工作机制中呈现着辩证运行的特点。管理型党组织是单一的,而活动型组织是多样的;管理型党组织是党员之家,而活动型组织是党员发挥作用的场所;管理型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着眼于思想素质的教育,而活动型组织重在党员的外在表现。从上海基层党建的现状来看,辩证思维是推进“两型”基层党建的基本点。
1.党内管理与外部活动。在“两型”基层党组织中,党员的活动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党员的党籍和本职工作在原单位,党员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组织活动。如“楼组党建”和党员参加的社会志愿者活动。二是党员的党籍仍在原支部,但本职工作已在其他单位或社会组织之中。如在世博会工作的党员干部。这两种活动方式的共同点是党员受原党支部的管理,但都要在外部空间发挥党员作用。这就产生了党员受原支部管理与政治表现在外的矛盾。党员在一个支部工作,党组织便于管理。但党员受原支部管理而活动又在外部,就给党内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党内管理与外部活动的矛盾,重在搞好党内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党内管理严格,党员在外的表现就优秀;反之,党员在外部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事实上,党员在外的表现彰显着党员所属支部的管理水平。为此,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党内的严格管理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严格的党内管理不是党组织的目的,它需要通过党员在外的表现来体现成效。在上海世博会的工作机构中,由于选派的党员干部在原单位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因而他们在远离原单位党组织的监督下发挥了先进性作用。可见,处理好党内管理与外部活动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型党组织对党员的跟踪管理,另一方面,要培养党员在外活动的高度自觉精神。要以党内的严格管理提高党员的综合素养,要以党员的外在表现体现党内管理的价值。
2.组织要求与自主行为。党员在一个支部接受管理并活动,党组织容易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但在“两型”党组织中,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与党员的活动是分离的,党员活动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因而产生了党组织统一要求与党员自主活动的矛盾。在革命时期,党员接受一个党组织管理,但在敌占区活动,需要在远离党组织监督的情况下完成政治任务,因而,党员开展活动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刚强的革命意志,而且要有独立工作的创新精神。可以说,党在革命时期的许多政治任务是通过党员个体的自主创新活动完成的,组织的统一要求与党员的自由活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两型”党组织中,一个党员远离所在党支部去参加另一个社会组织的活动,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否则,党员难免会出现自由散漫或不发挥作用的问题。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一方面要求党组织对党员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党的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求党组织鼓励党员在其他组织中独立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对“两型”党组织中的党员而言,在其他社会组织中活动固然缺少了原单位党组织的监督,但也为自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是原则的、笼统的,而党员的活动方式是丰富的、具体的和生动的。通过党员个体的自由活动来实现党组织的目标,是“两型”党组织建设的一大特点。
3.“显形形象”与“隐性形象”。“显形形象”是指党员公开亮出身份,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共产党员的形象;“隐性形象”是指党员不执意亮出党员的身份,而是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来展示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两型”党组织中,多数党员在活动型组织中是亮出身份的,但也有党员不直接亮出身份。上海城市社区有腰鼓队、摄影队、歌唱团等社会组织,有些党员在其中活动不亮出身份,而是通过 “群众领袖”的角色发挥政治影响力。党员的“显形形象”与“隐性形象”是一对矛盾,体现了“两型”党组织中党员发挥作用的特殊性。事实上,党员的“显形形象”与“隐性形象”是交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党员身份是“显形”的,但如果不发挥先进性作用,党员形象在事实上是隐形的;反之,如果党员身份是隐形的,但“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党员的形象也是“显形”的。党在执政条件下,应当鼓励党员通过“显形形象”来直接地引领群众。但在某些社会团体中,隐形党员通过 “润物细无声”的路径更能发挥政治影响力。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处理好党员“显形形象”与“隐性形象”的关系,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组织权威与个人魅力。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的各级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制度的权威力量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但在“两型”党组织中,党员在社会组织等领域发挥作用并没有强制性的制度保障。党员受一个党组织管理,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行为,没有足够的党建资源可以利用。因而,党员在活动型组织中发挥作用,需要有一定的个人魅力。尤其是群众自发产生的社会组织,党员是以隐性身份加入的,更需要群众认同的个人形象。这就产生了党组织权威与个人魅力之间的矛盾关系。党组织活动需要党的政治权威来支撑,而在活动型组织中则需要党员个体的影响力。没有党组织的权威,党员就不可能渗透到活动型组织中;而没有党员个人的魅力,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也不会有影响力。因此,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既要发挥党组织的权威,更要党员施展个人的魅力。一方面,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个体的教育和管理,督促和鼓励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积极活动,发挥党组织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党员的素质,鼓励党员成为群众的“领袖”,引导群众认同党的信念。
5.党内评价与社会评价。在传统党组织体系中,对党员的评价主要来自所属支部和本单位的群众。然而在管理型和活动型相结合的党组织中,对党员的评价既有来自原支部,也有来自党员活动的组织。依据党内法规的要求,对党员的定性评价应当来自党内,而党外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这是因为党内法规并没有规定对党员的评价来自活动型组织。事实上,活动型组织对党员的评价也没有党内法规的约束性。这是“两型”党组织对党员在考核上的一对矛盾。为了在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党组织中对党员进行科学的评价,上海嘉定的“楼组党建”对党员“提要求,不考核;有任务,无指标”;但在嘉定区委层面,对参与“楼组党建“中的党员有指导性意见,即党支部对党员参与居住地活动有一定要求。依据上海嘉定区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经验,对“两型”党组织党员的考核应当以党内评价为基本依据,同时也把党员在社会中的作用作为党内评价的重要因素。对“两型”党组织党员的考核,如果没有党内的正确评价,对党员的管理就没有意义;反之,没有社会的评价,党内的评价也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对“两型”党组织党员的评价要引入社会评价要素,党组织对党员的定性评价要经得起社会评价的检验。
三、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的展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两型”党组织会越来越多,党员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将成为基层党建的一个亮点。上海的“两型”党组织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有效发挥应有的政治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转变观念:把党员的作用从单位拓展到社会。
目前,上海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的在职党员还是少数。如何扩大党员活动的政治空间?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转变观念,鼓励党员在居住地和各类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当前各级党组织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本单位,而应当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党员在所在单位发挥作用固然重要,但社会的发展要求党员把先进性拓向新的空间。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中有相当比例的党员,而且素质普遍较高,能力较强,影响力较大。如果他们可以在居住地发挥作用,将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社会精英中的党员亮出身份,把先锋模范作用从单位拓展到社会。对党员的评价,不仅要看所在单位的评价,还要看居住地或社会组织的评价。
2.素质转变:专业技能型与社会活动型相结合。
党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靠的不是权力,而是非权力影响。权力影响来自法定程序的授予,而非权力影响来自党员的个人魅力。党员的个人魅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如性格、特长、思维能力、相容性等。但其中最关键的素质是专业特长和社会活动方面的能力。在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中,党员发挥作用需要某些方面的特长。如书法社团、摄影社团或舞蹈社团。如果党员没有一定的技能,不用说在其中发挥政治凝聚力,即使生存的空间也没有。在培养党员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党员的活动能力。党员参加多个组织的活动,需要沟通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演说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群众的领袖。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党员作为“群众领袖”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因此,加强“两型”党组织建设,不仅要培养党员成为群众领袖,而且要善于把“群众领袖”发展为党员。
3.党员管理:单位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双重要求。
一个党员受所在党支部管理又在多个组织活动,需要对党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委托式管理。有的党员的党籍在原单位,但工作已经在新的地方。对这种党员的管理应当转为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二是双向式管理。有的党员在原单位有活动,在社区或其他社会组织也有活动。对这种党员可以采取以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社会组织的管理为辅。三是松散式管理。有的党员在社会组织活动,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其中活动,如参加腰鼓队活动。对这种党员的管理只能是松散式,党组织只能是提要求,讲希望,不能做硬性规定。“两型”党组织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党员在社会组织的管理还有待在实践中完善。
4.组织目标:以党员凝聚社会和引领社会。研究“两型”党组织建设,重点是拓展党员活动空间,推动社会和谐建设。传统型基层党建主要是研究党员在党的一个组织中发挥作用,而“两型”党组织是研究党员受一个支部管理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党员在所属单位发挥作用,是着眼于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完成,而党员在社会组织中发挥作用,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和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也完全适合“两型”党组织的工作要求。事实上,管理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上有更显著的特色。
[1]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9.
[2]人民行动党庆祝成立四十五周年筹备委员会:人民行动党,1954-1999,人民行动党1999-11.39.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 责任编辑:周奕韵
D267
A
1009-928X(2010)10-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