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老师心中充满正义

2010-12-26

民主与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正义大学国家

蔡老师心中充满正义

■ 定剑教授的几部代表著作,《宪法精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等,我们不能单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理解,尤其不能用学院派的标准来衡量它们的价值与意义。定剑不是我们所谓的那些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学者,是一位用笔墨、思想和理论来捍卫他所信奉的事业的战士。

■ 一颗伟大的心灵是由他献身的事业培育出来的,每个人都是一位平凡之人。但是,一份伟大的事业,会砥砺和鼓舞一颗颗凡俗的心灵,造就出他们的高贵与庄严,甚至神圣。定剑教授有一颗尘世间少有的“伟大心灵”,其伟大与崇高来自他深切热爱的祖国大地,即便这块大地还不是那么纯净,但正是这样的大地,才需要定剑教授这颗博大、平和而悲悯的心灵来抚慰。

■ 如果他像大多数官员一样,四平八稳,没有自己的思想,以他的智慧,他的职位可以达到很高级别。当前中国像他这样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一心追求国家富强的学者、官员太少,太少!

■ 有学识,有担当,却没有常见书斋学者之情绪化和怨气;有官位,有视野,却能放下身段,从细处着眼,一点一滴做事,谦卑待人,这就是蔡定剑。今日,不管是身处高墙之内尚有抱负的官员,还是象牙塔内的学者、知识分子,几人能做到?

■ 他不像某些空头理论家,用云遮雾罩的理论,忽悠民众,营销自己。他不是厌世者,整天发泄不满,指责别人,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他从不指望民主法治可以通过激进的行动,毕其功于一役;他看到社会的不足,同时看到社会的进步;他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轻声细语的言谈,哺育着他的学生,提醒着他的民族。他是一位坚忍不拔的建设者,他是一位苦口婆心的布道者。

■ 蔡老师心中充满着正义。对一切不平的现象都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纠正。近几年不断有非法拆迁造成的冲突。按法律的专业分工来说,他是研究宪法的,拆迁的事不是他的专长,但是他一样挺身而出。正义感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最主要的精神,蔡老师一生追求的就是正义,正义是他工作的动力。蔡老师在主持正义时又不盲目,不感情冲动,而是用法律的逻辑去说服对方,用正义加善意去感动对方。所以他的工作绝不会给社会添乱,而是朝着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所以他的工作总是非常有效的。

■ 站在正义这边并不难,但是一旦坚持正义和自身利害冲突时考验就来了。比如讲,讲真话有时候是有风险的。你是屈从假话还是坚持真话,这是对自身利益的直接考验。恐怕大多数人会放弃正义。要不然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会有那么多的假话呢?又比如坚持正义会得罪许多人,多数人未必永远是正确的,你坚持正义就不得不得罪许多人,考验就来了。这一点我们非常钦佩蔡老师。他从不趋炎附势,从不说假话。他的一生刚刚正正。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 蔡老师就是这个时代罕见的君子。不论是在论坛上,还是在餐桌上,蔡老师所谈论的话题,永远不会是房子、车子,也不会是私人恩怨,而必然是最纯粹的公共事务,比如,民主、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在物质主义的今天,这是罕见的。蔡老师所惦念、所谈论的,始终是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这已经化入蔡老师的生命。也因此,在这个含混的时代,蔡老师的生命却是异常纯净的。他的心灵是单纯的,因为单纯,他的心灵具有异乎寻常的穿透力,所谓诚贯天地。

■ 他能够洞悉这个时代的制度所存在的关键问题。他能够以一种并不艰深的语言,将这些问题异常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他也能够始终秉持建设性心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变革提议。在实践中,他关注理论。而他的理论思考,也是始终围绕着治理的现实展开的。但当然,他绝没有顺服地迁就现实,而是始终坚守理想。君子的心智是综合性的,君子也总是能够在最细微的地方同时见证理论的洞察力和实践的能力。对于处于大转型中的当代中国而言,这样的君子心智是罕见,却是最可贵的。

■ 哪里的法治建设可以取得一些突破了,他为每一点每一滴的现实进步而高兴,他为历史中偶然错过的制度改革机遇而扼腕叹息。他的生命里,仿佛只有让中国更民主、让中国更法治、让中国更进步的梦。这让中国真正强大的梦,是先生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高校,他皆以此为己任,鞠躬尽瘁。

■ 蔡老师总是让人从悲观中看到希望,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 蔡定剑谈到自己的职业选择:“人要是做事的话,就要有所选择。我的路走到最后,越来越清晰,是由价值选择决定的。”

■ 道德,理想,责任,使命,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摆脱不了的宿命。毕竟需要有人对这个民族进行深沉的思考,对诸多的社会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剖。社会不是因赞美而进步,而是因批评而慎重,因建设而成长。

■ 定剑老师是一名光荣而悲壮的战士,面对养育他的祖国,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而奋斗。

■ 蔡定剑先生留下了遗憾,他总是想要抓住一分一秒来推动中国的发展,惜乎天妒英才。但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一边脚踏实地,一边又能够仰望星空,他们总是在思考着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他们总是试图让这个国家更清明、更繁荣。知识分子的荣光,莫过于此。措,皆源自于这样的逻辑和机制。二是在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方面,应该摒弃谁所有、谁主管的经济逻辑,借鉴世界各国的做法,“为大学提供经费,但不干预大学的具体事务,由大学人自行管理”,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而国家只须依据法律对大学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保证其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可以了。因为国内外大学发展的经验都证明,大学在国家“不管”或“少管”情况下,完全可以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关键是国家管理大学的境界要具备这样的水平。三是现代国家的“有限责任政府”原则,启示政府应该从许多具体的社会事务中退出,这无疑也包括教育。所以,政府应该摒弃以往的直接建设大学和支持大学“垄断”的“重点支持”政策,中止各种“重点支持”的举措,包括目前仍在强化的“985”、“211”等政策,因为一方面,这些政策于法无据:如果所有高校按照《高等教育法》均为“独立法人”的话,国家的这种做法就涉嫌“高校歧视”。同样,目前的“部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也涉嫌对其他高校的“权利歧视”。另一方面,国家中止对“重点大学”的“重点资助”,未必会影响这些大学的实质性进步。因为这些大学的实质性进步,并非是由充足的经费决定的。西南联大在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却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表明,经费与大学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看大学在什么样的思想支配下活动,以及大学由谁来办?怎么办?退一步说,即使有影响,以极少数大学的停滞来换取大部分大学的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和文化效应,对国家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何况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重点大学”还是占有先天优势的,是会出现更多的“北大”、“清华”、“浙大”、“南大”的。而大学在竞争中所形成的内在活力,是能够引导大学持续发展的。其所形成的“行业规则”,是任何大学管制都无法产生的,对于我国的大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而政府在支持和保护大学按照教育、学术机构的逻辑活动方面,帮助大学形成多样化教育生态方面,亦有许多国内外的现成经验可以学习。比如:在国内,就有对我国社会做出巨大文化和科学贡献的西南联大的治校经验、浙江大学治校经验等传统可以继承和发扬。在国外,美国最高法院否决的“包括华盛顿总统在内的五位国会议员所提出的建设美国国家级大学提案”的举措,就保证了美国大学自由的竞争环境,奠定了美国大学繁荣的基础。这样的国际经验,也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思路。而为了使大学不致成为一种保守性机构,永远充满活力和保持进取的精神,国家可以在大学管理中引入“破产”和“淘汰”制度,以激发大学人关注大学的活动和发展。而在大学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方面,可以先从已有相当民意基础的大学校长民主选举开始,由教授会或教代会直接选举大学校长,以活跃大学中的气氛。而在“以法治教”方面,作者认为通过立法保证教师的经济待遇,促进大学如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所言,将90%的经费用于教师和学生(此为大学经费使用的方向,具体比例可以因地制宜),真正实现大学的以人为本,形成大学的良性制度和文化生态。大学活动和发展中的问题解决了,大学的品质提高了,大学多样化的生态形成了,作为大学招生的应试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长期困扰教育的应试教育问题也会自然地解决,国家的教育希望也自然令人期待,值得期待。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猜你喜欢

正义大学国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