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指数化测算

2010-12-23李仁君

关键词:存量年限劳动

李仁君

(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海南海口 570228)

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指数化测算

李仁君1,2

(1.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海南海口 570228)

按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对劳动力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算,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并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受教育程度;劳动投入质量指数

本研究的目的是按三次产业的划分来考察总量生产函数中有效的劳动投入问题,但在测度劳动投入时,如果简单地把从统计年鉴中的就业人员数作为测量劳动投入的尺度则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为仅仅依据就业人员数不能反映劳动质量的变化。在就业人数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劳动投入的质量完全可以因从业人员中高学历劳动者比重的增加,以及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等结构性变化得到改善。而这种劳动投入质量的改善作为劳动投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测量有效劳动投入时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在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核算方法,实现了在数量上确定产出增长率、投入要素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1]。此后,不少研究纷纷开始测度劳动投入,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国际比较。丹尼森1962年首次考虑劳动投入的不同质性,对美国经济的劳动投入的核算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丹尼森认为劳动力中具有更高生产力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比例增长也能促进劳动投入的增长[2]。后来,乔根森在1967年把这部分劳动投入的增长确认为劳动质量[3],乔根森等在1987年出版的《生产率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对战后1948—1979年间美国的劳动投入进行了系统的测量[4]。

在国内学者中,岳希明和任若恩在2008年采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行业4个属性对从业人员进行交叉分组,编制了可以反映劳动质量变化的劳动投入指数,给出了包括劳动质量改善在内的劳动投入增长,同时明确了单纯从业人数增长和劳动质量改善在劳动投入增长中的相对重要性。他们通过分解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982—2000年间,中国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18%,而考虑劳动质量改善之后的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3 123%。二者之差为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的贡献,其贡献度超过44%。从分区间看,劳动质量改善对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1982—1987年的21%上升到1995—2000年的68%。劳动质量改善的源泉主要来自于整体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以及从业人员教育水平的提高[5]。

所以,劳动的自然投入量不等于其有效投入量,当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后,经过教育和培训的有效劳动投入可能远远比自然的劳动投入量大,如同实物资本的积累一样,人力资本也可以积累并发挥其作用。

一、人力资本测算的方法及其比较

(一)人力资本测算的三种方法

人力资本是指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而形成的资本,能够反映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的作用。如何测算人力资本,中外学者在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计量估值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三大类:收益法、成本法和教育存量法。

收益法即人力资本的价值等于其收入能力的现值,或者说等于未来净收入的现值。未来收益法的思想可追溯到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术》一书,他将国民收入和财产收入之差以永续不变的利率5%贴现,以此估计了当时英国的人力资本总值[6]。Dagum与Slottje利用样本资料,按6%的贴现率估算了1983年美国的人力资本存量为283 313美元[7]。

成本法强调的是,人力资本价值等于成就人力资本主体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需要的一切支出的总和。恩格尔在1883年第一个提出并运用成本法估算人力资本价值,他将全体人口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阶层,对每个阶层的人计算其从出生到20多岁(最大为26岁)的全部费用并加总,以此作为特定时点的人力资本存量①ENGEL E.Der Wert des Menschen,Verlag von Leonhard Simion,Berlin,1883.。在恩格尔的基础上,成本法在Machlup F[8]、Nordhaus W D与Tobin J[9]、Kendrick J W[10]等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国内学者沈利生[11]、李宝元[12]、张帆[13]等也采用成本法,其中张帆依照Kendrick J W的估算口径并将结果与之作了比较分析。钱雪亚和周颖借鉴成本法的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估值方法,并据以估量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本存量水平[14]。

教育存量法是以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来间接地描述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其基本思路在于:通过教育形成的知识构成了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的存量也越大。教育存量法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收益法,因为投资于人力或者说教育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所受教育层次的增加;另一方面教育存量法也可以看作是成本法,因为所受教育年限或学历层次的不同是因为劳动者投资于教育所付出的时间不同。

在具体计算中,教育存量法又有不同的计量标准:Psacharopoulos G和Arriagada A M用劳动大军平均受教育年限标准[15];巴罗采用学校入学率标准[16];Laroche M和Merette M等人采用了一个基于学习年限和工作经验之上的指数值作为标准[17];国内学者王金营[18]、胡鞍钢[19]等采用的是“人年”标准,李春波采用的是预期受教育年限和实际受教育年限两种方法[20];敬嵩和雷良海采用教育存量法来计算人力资本存量,他们将中国各省市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成四类,由各地区从业人员所受教育、卫生的投资成本计算人力资本存量。并且通过对相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赋予不同的权重来分析中国各省市区从业人员受教育层次结构上的差异[21]。

(二)三种方法的比较

收益法侧重于用未来劳动收入流量的现值来推算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这种方法理论上非常合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却存在相当大的缺陷。首先是恰当的贴现率的确定相当困难,其次是劳动者身上所蕴藏的人力资本同它在生产中实际表现出的人力资本供给往往不一致,从而影响人力资本存量的测算。

成本法抓住了估算出花费在劳动者身上的培养费用的可能性,从投入的要素的价值上计算人力资本存量。但是累计成本法忽略了天生的禀赋资质、家庭背景和环境对个人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也无法估量某些投入要素的价值,比如,不同年代要素价格的差距以及通过免费的自我锻炼而使自己人力资本得以提高的情形。

教育存量法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的优点:一是这种方法直观性和易操作性较强,目前是大多数国内学者宏观上计算人力资本存量采用的方法。二是由于受教育或培训的年限与受教育或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间存在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它排除了用货币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时存在的价格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即受教育或培训的年限与受教育或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间可能相关性较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关于本文研究方法的说明

第一,对中国有效劳动投入,即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本文是按三次产业的划分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为进行分产业的要素投入分析提供恰当的劳动投入数据。

第二,本文选用教育存量法来估算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王金营[18]一样,用“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来反映中国三次产业的劳动质量变化,不一样的是,王金营是直接用“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乘以“从业人员”,得出的人力资本存量的量纲用“人年”来表示。而本文则先对“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数化处理,然后再求出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所用量纲是“从业人数”,实际上是经过指数调整以后的从业人员。

第三,本文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以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依据计算,以第一产业某一年度为基期,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本文选择1986年为基期,用1986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去除以三次产业各年度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就得到了1986—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然后用这个指数乘以三次产业各年度的就业人数,得出三次产业各年度的人力资本存量。这是一种经过调整的就业人数,它既可以反映三次产业之间劳动投入质量的横向变化,也可以反映同一产业不同年度劳动投入质量的纵向变化。

(二)关于数据来源的说明

由于中国统计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为搜集完整统一的数据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不同的统计口径中不尽相同,也为计算过程带来了麻烦。本文要估量的是1986—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按照本文的方法,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三次产业历年“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王金营[18]估算了1978—1998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并计算了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虽然本文和王金营估算人力资本的方法不完全—致,但王金营估算的1978—1998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为本文所用,另外,《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公布了2000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1999年和2001年的数据则由以上数据推测。2002—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本文根据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的。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提供了按行业分的就业人员各级受教育程度的构成比例,以及分行业的就业人员数量。假定各级受教育程度的标准教育年限设定为文盲半文盲0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专3年,大学本科及以上4年。把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整个产业的比例一一算出。据此可以得到1986—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如表1所示。另外,1986—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从《中国统计年鉴》可以直接查到。

三、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及变动分析

为了估量中国1986—2007年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必须首先估算出2002—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此,分别按三次产业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公式。

(一)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方法

第一产业在统计上由农林牧渔及其服务这一大行业组成,因为只是由一个大行业构成,所以,估算就较为简单。设e=(e1,e2,e3,e4,e5,e6)表示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年限组成的1行6列矩阵,其中

表1 1986—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劳动投入质量指数

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级受教育程度的构成矩阵。那么,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每百人受教育年限可表示为:

(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方法

第二产业在统计上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四大行业。所以,其估算就比第一产业较为复杂。这里e与第一产业是相同的,S表示由第二产业的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级受教育程度构成的6行4列矩阵:

P表示第二产业的各个行业从业人数占所在产业从业人数之比的6行1列矩阵:

那么,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每百人受教育年限可表示为:

(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方法

第三产业在统计上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5个行业。所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的估算方法和第二产业是相同的,只是计算更加繁杂而已。这里e仍然与第一、第二产业相同,S则变为由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级受教育程度构成的6行15列矩阵:

P表示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从业人数占所在产业从业人数之比的15行1列矩阵:

那么,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每百人受教育年限可表示为:

根据公式(1)、(2)和(3)计算出2002—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1986—1998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引用王金营的计算。2000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取自《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一书。1999年和2001年的数据则由以上数据推测。在以上计算整理基础上,本文以第一产业1986年为基期,用1986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除以三次产业各年度的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计算了三次产业1986—2007年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见表1。

(四)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本存量测算

按照本文的方法,人力资本存量的量纲是用经过调整的从业人数来表示。人力资本增长的来源一方面可以来自从业人员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还来自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提高而导致的劳动质量的改善,这种改善是通过劳动投入质量指数对从业人数的加倍效应而实现的。

现将表1中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乘以三次产业的从业人数,得到1986—2007年的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本存量,见表2。

表2 1986—2007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质量指数

(五)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动分析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动一方面可以来自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来自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提高而导致的劳动质量的改善。为了进一步观察人力资本存量变动的状况,这里分别求出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投入质量指数的增长率,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图1 1986—2007年第一产业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劳动质量增长率

图2 1986—2007年第二产业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劳动质量增长率

图3 1986—2007年第三产业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劳动质量增长率

观察以上图形可以发现一些变动规律。

第一,在上述三个图中,人力资本增长率曲线与劳动投入质量指数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因为从业人数增长导致的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部分,在某些年份,劳动投入质量指数线还位于人力资本增长率的上方,这说明从业人数出现了负增长,导致劳动投入质量的增长超过了人力资本存量增长。

第二,由图1到图3可看出中国三次产业的一个共同的变化,在1990年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数都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增幅。除了第一产业不明显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是在1998年劳动投入质量发生了飞速的提升。

第三,从图1还可以发现,1992—1997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出现负增长,而同时期劳动投入质量几乎没有什么增长。2002年中国第一产业劳动投入质量有较明显的增长,但从2004年以后,中国第一产业的从业人数和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双双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急剧减少。

第四,从图2中发现,中国第二产业的劳动投入质量在2000年前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但是在2003—2005年期间,劳动投入质量出现了负增长,2005年以后波动加大。

第五,从图3中发现,中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除了2007年之外都保持了正的增长,从1998年以后,中国第三产业的劳动投入质量快速提升,伴随着从业人数的增长,导致中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平稳增长。

四、结 论

1.考察总量生产函数中有效的劳动投入必须兼顾数量和质量。在测度劳动投入时,不能简单地把从统计年鉴中的就业人员数作为测量劳动投入的尺度,还要考虑劳动质量的变化。

2.人力资本理论是测算劳动质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收益法、成本法和教育存量法是测算人力资本存量的三种方法,本文认为教育存量法是相对更适用的方法。

3.主要依据教育存量法,本文对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1986—2007年)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虽然中国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增长的趋势各不相同,但在后半期劳动质量的增长构成了人力资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1]SOLOW 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a and Statisics,1957(39):312 -320.

[2]DNEISON E F.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ative Before Us[M].NY:CFD,1962.

[3]JORGENSON D W.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Economy[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67,19(3):218 -312.

[4]JORGENSON D W,GOLLOP F W,FRAUMENI B M.Productivity and U.S.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5]岳希明,任若恩.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J].经济研究,2008(3):16-28.

[6]威廉·配弟.政治算术[M].陈冬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7]DAGUM C,SLOTTJE D J.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Human Capital with Application[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0,11(1/2):67 -94.

[8]MACHLUP F.The Supply of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in R.R.Nelson,ed.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9]NORDHAUS W,TOBIN James.Is Growth Obsolete?[M].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2.

[10]KENDRICK J W.The Formation and Stocks of Total Capital[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

[11]沈利生,朱运法.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2):9-13.

[1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8):65-71.

[14]钱雪亚,周颖.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计量方法及实证评价[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3-8.

[15]PSACHAROPOULOS G,ARRIAGADA A M.The Educational Composition of the Labour Force: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1986,125(5):561 -574.

[16]BARRO R J.Economic Growth in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1991,106:407 -443.

[17]LAROCHE M,MERETTE M,RUGGERI G C.On the Concept and Dimensions of Human Capital in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ntext[J].Canadian Public Policy-Analyses de Politiques,1999(25):87 -100.

[18]王金营.1978年以来中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估计[J].人口研究,2002(3):70-75.

[19]胡鞍钢,门洪华.中美日俄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兼论旨在“富民强国”的中国大战略[J].战略与管理,2002(2):26-41.

[20]李春波.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1.

[21]敬嵩,雷良海.人力资本测度方法及其发展方向[J].统计与决策,2006(2):16-18.

To Calculate China’s Labor Input and Labor Input Indexes According to Three Industries

LI Ren-ju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2.Institute of China Modern Economic Theory,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quantity and the quality of labor inpu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of China;calculates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three industries of China by means of education stock;takes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a particular year as the base period and calculates the quality of labor input indexes of China’s three industries for each year based on the average number of education years of working people.Then,on which basis,it calculates the human capital stock of the employees in three industries in China(1986—2007).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trend in human capital of three industries in China varies,but,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growth,the labor quality growth constitutes the major factor in the growth of human capital.

three industries;labor input;level of education;quality index of labor input

F 224.0

A

1004-1710(2010)05-0058-08

2010-03-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A79002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2批资助项目(20070420789);海南大学2009年度科研项目(hd09xml102);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李仁君(1968-),男,河南博爱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价值与分配理论的研究。

[责任编辑靳香玲]

猜你喜欢

存量年限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热爱劳动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腐败存量